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匈奴人 突厥人 蒙古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Posted 单于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匈奴人 突厥人 蒙古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匈奴人 突厥人 蒙古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匈奴人 突厥人 蒙古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匈奴人是最先崛起的游牧民族,史料称其为夏人后裔,难考。匈奴人应该是古北亚人种和印欧人种的混合人种。

突厥具有匈奴血统,主流认为其可算作匈奴后裔。 蒙古人与匈奴人突厥人不同,他起源于秦汉时期的“东胡”,东胡不是一个民族的称呼,而是很多部落的统称,因居匈奴之东而得名。与契丹同源,但与匈奴突厥有区别。另外,目前认为,女真族和满族并不是以上两个族源,其族源应该是东北的肃慎,我始终认为女真族不是游牧民族只能算是渔猎民族,所以它所谓的八旗骑兵和真正的草原骑兵比起来就是个渣儿。

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都是一个民族吗?

契丹是契丹,突厥是突厥蒙古是蒙古,匈奴是匈奴,都不是同一个民族,但是这些民族因为是地理位置和生活习俗原因很有些互相同化的现象,比如: 有突厥化的蒙古人,匈奴人后来彻底被西方人,蒙古,突厥,汉族人给同化的现在都没了,而突厥人的后裔是 哈萨克,我兹别克,土耳其等等蒙古人的后代是现在的蒙古族,突厥化蒙古人后裔是现在的图瓦人,匈奴的血液在以上民族都有,而契丹人的后裔是满人,多少有汉族和蒙古人,突厥人的血液,但是满人现在也被汉族人同化的差不多了。

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才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雪灾、鼠灾、蝗灾或其他灾难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亚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混血,十几年后他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俄罗斯女人生个孙子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今天土耳其人以及其他突厥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是共同词汇。 [图]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än;第二人称单数ci、si、sä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人称复数ci、suwe、siz。蒙古语和土耳其语有相同的复数后缀(蒙古语nar / ner、土耳其语 lar / lär),其他共同特点还有很多。 古突厥与今天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古突厥的直系就是现在的蒙古人。蒙古人属“留守突厥”,而今天土耳其以及其他的众多突厥人属“西迁突厥”。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一样,原本也是信奉萨满教的长生天的信徒,后来才皈依了真主,长生天即“蒙哥·腾格里”,蒙古语是“Mongke Tenger”,突厥语是“Mangu Tangri”。历史上从蒙古西迁的人几乎全部伊斯兰化,现在意义上的“突厥人”的含义即“来自蒙古草原伊斯兰化的游牧人”。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选择伊斯兰化,也是为了迎合和拉拢当地的突厥同胞。随着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的伊斯兰化,当地蒙古人的后裔也成为了新一代的突厥人。14世纪中亚著名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蒙古尔斯坦的突厥人(即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属尼伦蒙古的八鲁剌思(Barulas)部,他的祖先在西迁前与成吉思汗的祖先是亲戚。 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到蒙古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点就连稍有良知的国内学者都承认,如《北狄与匈奴》中说:“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突厥语又同柔然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匈奴、鲜卑、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中国人所谓的“蒙古出自东胡室韦”,是因为宋朝学者洪皓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由于他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后世中国史学界出现了“蒙古出自东胡室韦”的谬论。室韦和女真仅仅一江之隔,而蒙古在漠北,从《蒙古秘史》第一句,10世纪就在蒙古三河之源的布尔罕山,与室韦隔着几千里,稍微有点地理常识,了解12世纪的历史地理的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匈奴、鲜卑、柔然都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室韦还在母系社会。但中国官方很乐意宣扬“蒙古出自东胡室韦”论,因为这样一来,蒙古人的起源地就成了“中国东北”了,意图非常明显。 原始突厥是匈奴里的北匈奴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边,属蒙古利亚类型,这个地方就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种人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的人群,包括到后来的阿史那家族以及之后的塞尔柱突厥皇族都是蒙古人种,就是今天蒙古人的长相。 另外遗传学也证明了蒙古族和匈奴突厥的关系,文字太多不一一搬上来了,有兴趣可以自行再搜索。 再补充一点: 突厥人原本就是跟今天蒙古人一样的蒙古利亚类型人种,当代突厥人的语言相近,但人种分一下几个集团: [1]部分突厥西迁中亚后,游牧突厥人很少跟波斯人混血,主体还保留原始突厥人血统,还是蒙古利亚类型的人种,比如: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民族。 [2]原始突厥人西迁中亚后混入波斯语诸民族的血统,农耕突厥人演变成欧亚混血的人种,比如: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维吾尔人等。 [3]欧亚混血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突厥人继续西迁,西迁的至高加索以西的欧亚混血突厥人混入了亚美尼亚人,希腊人血统,演变成南欧型人种,比如: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等。 [4]欧亚混血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的突厥继续北移,进入斯拉夫人的东欧,演变成东欧鞑靼民族。鞑靼人有两个人种:斯拉夫人种的鞑靼斯坦人、伏尔加鞑靼人。欧亚混血人种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西西伯利亚鞑靼人。

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等该怎么区分

  这个问题涉及到以上几个中国历史人群个体的介绍,详解如下:

  一、有关匈奴人的介绍:   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以骑兵强悍、凶猛善战著称!他们在蒙古高原中心建立国家,在受到汉民族的强大军队进攻后,匈奴人投降了汉民族。据说仍然有一部分匈奴人西迁到了欧洲,并再度崛起后灭亡了已经腐朽的罗马帝国。   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人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室韦人。到了后来匈奴帝国最终不敌汉帝国,南匈奴投降汉帝国,投降的匈奴人内迁中原后在五代十六国时期趁势造反,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   二、鲜卑人:   鲜卑(拼音:Xiān-bēi),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源自东胡部落(一说山戎),名称有吉祥与神兽的意义,指的是驯鹿。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2世纪时鲜卑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蕃所灭。   三、突厥人:   突厥人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克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地,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义则包括中亚、西亚地区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以及他们所建立的王朝、汗国、帝国。根据11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 突厥人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公元6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族。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   四、契丹人:   契丹族是古代居住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境内的半农半牧的民族,属于东胡族系。契丹人分八部,涅里是辽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选一次可汗的习惯,早期可汗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统一的契丹。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建立了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辽朝 。辽朝灭亡后,契丹人多融入汉人、女真人和蒙古人,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朝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其中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是契丹人认可契丹为炎帝苗裔的说法。   五、蒙古人:   蒙古人自称“蒙古”(Mongol)。“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种族之一,集中居住外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地区。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人、匈奴人和突厥人之间就什么关系啊?

匈奴人、突厥人都是蒙古人的后裔,我们蒙古人遍布全世界 1000年到1500年的500年中,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 1000年到1200年,突厥人兴起,先是作为阿拨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这个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击败了拜占庭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 1200到1300年,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1300到1500年,蒙古帝国崩溃,伊斯兰教突厥人复兴,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 突厥人是操同一但并非同一种族的一个混杂的民族,看上去更像高加索人,而不像蒙古种人。到6世纪中叶,他们统治了从蒙古到奥克苏斯河的广大平原地区。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并在怛逻斯打败了中国人,突厥人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突厥人皈依了伊斯兰教教义,先是为阿拨斯王朝的雇佣军,后来进入了王朝的军事机构,在军队中,日益取代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随着哈里发王朝的日渐衰弱,突厥雇佣军有原来的仆人变为了主人,他们在巴格达废立统治者,并将哈里发们监视起来。1055年,当哈里发宣布突厥人中一支塞尔柱人酋长为“苏丹”,即“君主”时,伊斯兰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从此便是突厥人苏丹。 在好战的突厥人领导下,伊斯兰教帝国的边境进一步扩张到两大地区,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 向印度北部进军的最著名的是一个叫马哈茂德(997-1030)的人,他率军吞并了旁遮普,是旁遮普此后一直成为了穆斯林地区。马哈茂德热衷于捣毁印度教徒得神庙,砸碎偶像,因为伊斯兰教信条认为,对神作任何若眼可见的描述是有罪的。1192年,马哈茂德的继承者们占领了德里,并将德里作为印度突厥苏丹的王国的首都,这次战役中,佛教寺院被毁,大批僧侣被杀,以至佛教在其发源地再也没有恢复。 在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一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开始他的征服生涯,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生于1167年,在1206年,被蒙古各部落酋长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得尊号成吉思汗。 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全部加起来不过100万人,最多只能提供125000万军人,如此有限的兵力怎么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呢? 蒙古人善于马上作战和长距离追击,他们的基本武器是大型混合弓,杀伤力强,成吉思汗还从中国人那里学来新了装备和技能,包括强有力的石弩,攻城槌等,蒙古人还是从事间谍活动和心理战的能手。最后成吉思汗的伟大战略独具一格,他在进攻强大的帝国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的邻邦。他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分而制之战略。 然而,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没有恰好的时机,成吉思汗也成不了世界的征服者,那是在13世纪初,中国已经分裂为三个小国,统治北方的金朝,控制南方的宋朝,以及西藏党项人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王朝,中国的西面是喀拉汗国,喀拉汗国西是穆斯林王国花刺子模,在往西就是巴格达的阿拨斯王朝,这时他们均处于衰弱时期。 1205年到1209年,成吉思汗首先征服了西夏,迫使它成为附属国,1211年进攻中国北方,于1213年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占领北京。1218年,朝鲜失守,次年喀拉汗灭亡,1221年,又占领了花刺子模。 蒙古人不满足在中东和印度的胜利,他们转而向北进攻高加索,1223年,蒙古人打垮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80000俄罗斯军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 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任大汗, 他在位期间(1229――1241年)继续对欧亚大陆两端相距约5千英里的中国和欧洲征战。在中国,1234年蒙古人歼灭了北方的金朝,随即进攻南宋、成吉思汗的孙子拨都被派往欧洲西部,到1238年3月,他已经逼近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两年以后,1240年蒙古人再次进攻俄罗斯南部,到12月占领了基辅。第二年蒙古人继续入侵,进入波兰和匈牙利,最后到达亚地里亚海岸。1242年,蒙古传来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于是,拨都撤回伏尔加下游,建立汗国,称金帐汗国。 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的有才能的孙子蒙哥继位,他决定完成对中国南部和攻占巴格达的阿拨斯王朝。他派忽必烈往中国,旭烈兀往中东。 蒙古人迅速扫荡了中亚,中东和东欧,可是在中国陷入困境,直到1280年,在海南岛消灭了南宋的海军后,才完成了征服。 1259年,在进攻四川期间,蒙哥去世,忽必烈当选为继承人,作为大汗,他将帝国首都从蒙古的哈拉迁到华北的北京。 1258年,在旭烈兀的横扫下,阿拨斯首都巴格达沦陷,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该城的80万居民悉数被杀。 1260年,蒙古在巴勒斯坦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埃及军队在那里打败了蒙古人,虽然一场战争的胜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时,帝国的崩溃过程已经开始。 帝国的过分扩张是有某种程度上的关系,在扩张到欧亚大陆两端后,即使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蒙古人,这时也发现他们正陷入困境,在缅甸和越南,森林作战完全不同于平原,蒙古海军的海外作战也没有凑效。 更严重的是,同属国相比较,他们人数太少,太不开化,无法保住已经被征服的地区。因此,一旦他们从马上下来,在被征服的地方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这和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乐于为属国人民采用,并成为帝国统一的纽带。这时蒙古帝国创立后不久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迁都到北京,恰好表示了这样的一个同化过程。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也成了波斯的统治者,1295年,他的继承人尊伊斯兰教为国教,这反映了伊朗-伊斯兰教对蒙古人的同化,同样在高加索的金帐汗国也自行其是,接受了当地东正教文化和正式的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不久以后,只有蒙古本土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纯蒙古血统,受到佛教影响,从此变得默默无闻。 由于蒙古人极少,因此他们源源不断地招募大批突厥人入伍。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这些穆斯林突厥人立刻占据了显著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贴木儿,他消灭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伊尔汗国,打败了俄罗斯的金帐汗国和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他在1405年去世,去世以后,他的帝国分裂得比蒙古帝国还快。 贴木儿之后,穆斯林突厥人在14世纪占领了印度半岛的三分之二领土,并形成了许多小国。 与此同时,在中东,奥斯曼土耳其人乘塞尔柱帝国衰弱之时,在小亚细亚的西北角定居,1299年,这些奥斯曼土耳其人摆脱塞尔柱君主统治,宣布独立,命名为伟大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向欧洲进军,但在1402年,被贴木儿打败并俘虏了他们的苏丹,由于贴木儿的统治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在1405年去世,奥斯曼土耳其人获得自由,重新开始他们的对外侵略。1453年,攻克了君士坦丁堡,15世纪末,他们几乎控制了多瑙河以南的整个巴尔干半岛。

匈奴人 突厥人 蒙古人 谁更强悍

匈奴人,鞑靼人,突厥人属于一个民族在远古时代,称为内含黄色,白色和混血品种起源,属于古代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通古斯,蒙古部落)语言的泛突厥族群。蒙古人,属于古东胡,主要是黄色人种的后裔,语言是古代蒙古族阿尔泰语系的演变。

这是第一个繁荣和强大的匈奴。是一个包含许多族群多数族群。匈奴曾赢得在早期7-8世纪公元前繁衍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后迁居漠北,许多下属的氏族和部落。头曼创建了匈奴帝国,蒙古高原各突厥部落的统一,河西走廊吐火罗人,山脉东侧并排的草原蛮族帝国。 东汉末年,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归附中国,中亚五乱,杀害或汉族同化,从历史上消失。北匈奴西迁欧洲,日耳曼和罗马帝国的威胁,然后逐渐下降,集成与突厥,鲜卑等,保加利亚匈奴人在欧洲有一些血迹。 土耳其人,是一个古老的突厥语族,突厥人说金山是阿尔泰。原来突厥游牧于金山这叶尼塞河,匈奴统治蒙古高原时期,是匈奴的一部分,匈奴东胡柔燃上升灭亡后,土耳其人移动到蒙古高原,成为柔然的下属,专门从事铁工。阿史那土门的领导者552年间毁建柔然汗国的突厥。 6世纪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已被破坏。特克斯和会众的休息后建成,由维吾尔人摧毁。重庆市渝中游牧的突厥中亚草原,或与其他族群融合。他们的语言,文字,影响中亚的其他民族的做法。 蒙古人和柔然,由于是东胡鲜卑的后裔。灭亡柔然后,鲜卑多数中国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山脉东西,发展对额尔古纳河室韦人,土耳其人控制两侧鲜卑后裔。漠北高原到8世纪迁移,9世纪后形成的游牧部落。 12世纪后,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形成一个统一的蒙古。然后东征西讨,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影响了世界历史。 指北方民族鞑靼人在中国古代,这是指元朝明朝战败残余。在其他国家,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探险队是蒙古人和突厥混合民族的其他当地民族的混合。他们的祖先和伏尔加河的匈奴血 - 保加利亚人有很大的关系。 请参考我以前的一个答案:蒙古,塔塔尔 包含:// zhidao.baidu/question/81855880.

契丹人.突厥人.蒙古人和匈奴人他们是一个民族吗?满人和他们有关系吗?

契丹是契丹,突厥是突厥蒙古是蒙古,匈奴是匈奴,都不是同一个民族,但是这些民族因为是地理位置和生活习俗原因很有些互相同化的现象,比如: 有突厥化的蒙古人,匈奴人后来彻底被西方人,蒙古,突厥,汉族人给同化的现在都没了,

而突厥人的后裔是 哈萨克,我兹别克,土耳其等等 蒙古人的后代是现在的蒙古族, 突厥化蒙古人后裔是现在的图瓦人, 匈奴的血液在以上民族都有, 而契丹人的后裔是满人,多少有汉族和蒙古人,突厥人的血液,但是满人现在也被汉族人同化的差不多了。

请问突厥人,匈奴人,通古斯人,蒙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问世,中原社会对北方民族才有了较系统的了解。传统史学中的「匈奴」,被认为是秦汉两代「北方诸族」的代词,而近世以西方学理为基础的历史—语言学者,普遍认为匈奴是突厥语民族的祖先。事实上,匈奴民族的血缘和语言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它与入侵欧洲和南亚的Hun人的关系,更亟需辩证。

  中国北方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大语族并存的局面,是上古语言生态融合而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以匈奴之庞大,其语言和血缘必然混杂;说它是一个多血缘多语言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而要把两千年前的整个中国北方说成是单一的「匈奴语」或者「突厥原语」的世界,那就不仅违反了事实,而且违反了人类语种逐步减少的历史。   匈奴是从河套—阴山地区发育壮大起来的,两汉更替的时代,它分裂成南、北两部。《后汉书》以「南匈奴」为正统,其实它是附庸东汉的一个小朝廷;河套至河西走廊的游牧部落仍归「北匈奴」控制。而漠北(今之外蒙)则为种属混杂的高车、柔然、回纥等无数族落盘踞。   从匈奴将月氏和乌孙等西戎民族逐出河西走廊,渐次深入西域之态势,可以窥见这些前追后赶民族,原本都是北方民族的同类,而今世西北汉、回、藏三大民族中,必然都有这些北狄或西戎的血缘。   司马迁记载的匈奴,不是最初称霸的匈奴部落,而是它立国后的广大属族,或不妨谓之「广义匈奴」,因此它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突厥语。本文以为匈奴民族的语言更接近蒙古语和通古斯语,而它的统治部落,或曰「狭义匈奴」的血缘和语言,可能含有更多通古斯系成分。   匈奴民族的内涵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即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对于此中的族名,学界至今没有准确认识。其实,「夏后」就是「回纥」(ui-ghu);「唐虞」即是「唐兀」(tdan-ghu),亦指今山西、陕北地方,「唐虞以上」即是其正北的河套地区,其时「山戎」、「猃狁」、「荤粥」正在那里游牧。从读音上看,「猃狁」(si-u)乃是「室韦」,「荤粥」(khon-dju)就是「弘吉[剌]」;而从语义上看,蒙古语的「山」字是「乌洛」,「山戎」当是「乌桓」或「乌洛浑」。   《匈奴列传》述有戎狄民族的分布态势:「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因此,中原正北方的「晋北」、「燕北」,以及和黄河上游「河西」「陇西」都为他们盘踞;乃至发源周、秦两代宗室的「岐、梁、泾、漆」,也是戎狄之地。   对于戎狄族名,传统学术常以语义解释,如「赤翟」是「尚红之戎」,「白翟」是「尚白之狄」。于是说来,「荤粥」是否就是「食肉粥之族」,而「党兀」就是「结党营私之胡」了呢?我作此夸张之辩说,是为突显以汉语语义释戎狄族名之荒谬。事实上,即便有些族名有其汉语语义,但其真实戎名的认识,还是有待深化的语言问题,前述「山戎」是「乌桓」,即是一例。   说来,貌似「东方之胡」的「东胡」之名,就是一个艰深的问题,它既可能是辽东古族「屠何」,亦可能是西域古国「大宛」和「大夏」,或是西夏原名「党兀」;山东地名「东阿县」,新疆库车「东胡乡」,都是它的遗迹。我以为「东胡」、「东郭」、「东阿」、「屠何」、「徒河」、「大宛」、「大夏」等,可能都与族名「达斡尔」或「吐火罗」(玄奘作「睹货逻」)有关。   如果注重研究司马迁择列的这十几个部落名的读音,它们与北方民族族名的对应就一目了然了:   赤翟 即「车臣」,白翟 即「博尔吉齐」,由余 即「回纥」,义渠、乌氏 即「兀者」或「讹斥」,绵诸 即「靺羯」或「蔑里乞」,绲戎 即「浑」,翟豲 即「昭武」,大荔 即「沓卢」或「吐如纥」,朐衍 即「呼延」(或地名「居延」),楼烦 即「陆浑」或「陆和」。   此中「由余」之为「回纥」,是循了yu-yu读u-u的规律。唯「林胡」无类音族名对应,然稍解其意,则豁然释通。清代学者何秋涛着《朔方备乘》首先辩认出满语中「窝集者,盖大山老林之名」的语义,故尔通古斯族名「兀者」(音同「 窝集」)当是「林胡」。此言也有旁证,匈牙利语「林中人」适为erdesz。   「东胡」、「乌桓」属鲜卑—蒙古系民族,「兀者」、「靺羯」属通古斯系民族,是早已明确的结论。而突厥语「浑」(qun)是「太阳」,「呼延」(qoyun)是「绵羊」;「吐如纥」即是匈牙利姓氏Torok,也是「突厥人」的意思(Torok与Turk无实质区别)。因此,「浑」、「呼延」、「吐如纥」可能是突厥语系部落。因此,匈奴民族包含了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语族的先民部落。   《汉书》记载了一则历史上非常著名而有趣的事件。那是刘邦去世后,匈奴冒顿单于向吕后发来一封言辞唐突的求爱信,信中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阅后大怒,要斩其使者,发兵出击匈奴。后来群臣审度时势,才平息了吕后的火气。   信中「生于沮泽之中」这句话,对于解释冒顿的身世很有作用,但「沮泽」长期被望文生义为「沼泽」,其语音信息却被忽略。说来,「平野牛马之域」何来泥泞的水泽?其实,「沮泽」并非「沼泽」,而是族名「女直」(读ju-ji),冒顿是女直部落中人,统治匈奴的是通古斯民族。于是「冒顿」(mo-do)一字也可予通古斯语诠释,《北史.勿吉传》曰「渠帅曰大莫弗瞒咄」;《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亦云「其酋曰大莫拂瞒咄」,「冒顿」当是「瞒咄」也。   我们多次注意到,「月氏」和「乌孙」就是「兀者」和「爱新」;现代国名「乌兹别克」即是「月氏别克」,张骞笔下的「安息国」就是「爱新国」。今次我们又认识到领袖匈奴的是「女直」部落,因此匈奴将月氏、乌孙逐出河西走廊,实际是以「女直」、「爱新」、「兀者」为首的部落联盟间的斗争和迁徙,而通古斯民族是东北亚土著的传统见解,也就需要修正了。   匈奴语中的多语成分   从族名上认识到的匈奴民族血缘的多元性,在语言上也可以得到证明。汉籍记载的匈奴语仅是「单于」、「撑犁」、「孤涂」、「阏氏」、「居次」、「头曼」、「屠耆」、「瓯脱」、「若鞮」等几个字而已。然而,这几个字却费尽了各国学者的智慧和心机,其中以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的成就最大。   《汉书.匈奴传》说的「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广大之貌也,言其像天,单于然也」。道明了「单于」(酋长)、「撑犁」(天)、「孤涂」(儿子)三字的语义。   「撑犁」,显然就是蒙古语的「天」字tangri(「腾格里」),我以为汉语「天」和「青」(意「天色」)二字,就是「腾」和「撑」的转音,它们既是汉语中的北方民族语言成分,也是蒙古语民族祖先是从中原出走的证据。   「孤涂」的究析,须先明「孤」字的读音。《前汉书》的西域「狐胡国」,《后汉书》记作「孤胡国」(即「回纥国」),古代「孤」字是读「狐」的;而将「孤涂」读「狐涂」,其语属也就明确了。欧洲学者发现西伯利亚通古斯部落语言的「儿子」一字为kutu、gutu、uta、utu、ute等,白鸟库吉则迅速达成「[将匈奴]视为通古斯族,则问题容易解决矣」的结论。我查鄂伦春语之「儿子」一字确为ut\'er,白鸟氏的见解实在非常有道理。   「单于」源于「广大」不足为奇,中原语言的「皇恩浩荡」不也是同样的意思吗?但因它过早就被人训读作chan-yu,而后人又一味因循这种误导,自然就找不到它的语源线索了。蒙古语的「广大」是delger,「酋长」是darga,两字的确非常音近,甚至可能是同根的。蒙古语g音常转读颚音gh,进而转为u或f。若将「单于」读作da-ghu或da-u,它的蒙古语源就一目了然了。   《汉书》有「昭君出塞」的事迹,那是王昭君后宫寂寞,自愿出塞和亲,她先嫁「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生有一子「伊屠智牙师」;老单于死,复株累若鞮单于立,「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居次」是「女儿」,同今世突厥诸语之kiz一字无疑。   「阏氏」是「夫人」,这个平常的字却也被传统学术误导了一番,唐代《史记索隐》引了一个出处不明的说法:「匈奴名妻作『阏氏』,言其可爱如烟肢也。阏音烟。」根据这个随意的附会,戎狄语言的「阏氏」竟被训作汉语的「烟肢」,中国学术之落后,可见一斑。其实,将「阏氏」读作「于支」(读u-ji),它与满语「福晋」(fu-jin或u-jin)的关联就立即显现了。   「瓯脱」出自《匈奴列传》「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的记载。我以为它就是游牧民族的「帐幕」或「蒙古包」,该字蒙古语谓chachir,(「察赤儿」),土耳其语谓chadir或otag,前者同蒙古语,后者正是「瓯脱[格]」   「头曼」,已被确认是数词「万」。满、蒙二语之「万」均为tuman,而突厥语只有「千」(min)字,「万」字是「十千」(on min)。春秋宋国末代诸侯「宋景公」亦名「头曼」,宋王室是商纣王的后裔,商人是东夷,tuman出于东夷—通古斯系语言的可能较大,但不能排除出自「蒙古原语」的可能性,但它至少不会是出于「突厥原语」的。   《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谓『贤』为『屠耆』,故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贤」可能是「聪明能干」的意思,上古社会「聪明能干」的人,莫如知悉前人经验的「历史学家」,而蒙古语之「历史」为「屠兀赫」(tuuh),「历史学家」为「屠兀耆」(tuuch),「屠耆」当是「屠兀耆」。匈奴「左贤王」和「右贤王」,就是上古中原的「左史」和「右史」。   《汉书》说「匈奴谓孝曰『若鞮』」。「孝」是中原农业社会的文化辞,在其它的语言中很难找到准确的对应,而之于「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的匈奴民族而言,更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们就不予讨论。   综上所述,以近代阿尔泰语的状况来解析古代匈奴语,八个匈奴语字分属于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   突厥语: 居次、瓯脱,蒙古语: 单于、撑犁、屠耆,通古斯语: 孤涂、阏氏、头曼。   看来,匈奴语的这三种语言成分似无主次之分;说匈奴语是后世突厥语的祖先,实在是太草率了。   而「匈奴」之名何来?是颇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与之相关的北方民族族名。四、五世纪欧洲出现了Huns,南亚地区涌入了Huna,它们都是来自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故尔「匈」是与Hun有关联的。有人类学者认为,民族的族名往往是该民族语言中的「人」或「百姓」一字;因此,蒙古语的「人」字hun就是「匈奴」的「匈」,自然是一个较合理的猜测。   南北匈奴的分裂   匈奴对中原的入侵,在汉孝文帝年间登峰造极,匈奴军直逼京畿,长安局面非常紧迫。到了汉武帝时,匈奴强人凋零,中原却走向强盛,军事形势也终于逆转了。汉朝政府在战事大体顺利的形势下,同时开展了孤立匈奴的外交活动,张骞通使西域即是之一。《匈奴列传》记载:「西置酒泉郡以鬲绝胡与羌通之路。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这表明因军事失利,匈奴政治重心开始西倾,其统治部落出走态势露头。   公元前五十八年,匈奴汗庭出了一个亲汉的「呼韩邪单于」,他多次至长安朝觐。前三十三年,汉帝赐王昭君与呼韩邪,两年后他即死去。昭君所生「伊屠知牙师」,必是呼韩邪的幼子。继位的「复株累若鞮单于」再娶王昭君,又生二女。昭君一人夫事二单于,竟为中原和匈奴换来了一段双赢的太平时期。   中原发生「王莽之乱」时,内争也导致了匈奴的分裂。北方民族的王位继承首先是在兄弟间进行的;而呼韩邪单于多妻多子,自复株累若鞮单于后,单于位在兄弟间传了五次。及至「伊屠知牙师」快八十岁,还是一个储君,可是老哥哥「单于舆」还是起了私心,死前将老弟弟杀了,把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于是一统的匈奴,也就分裂成南、北两大阵营了。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了这件事情:「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比见知牙师被诛,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公元四十八年)春,[南边]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以其大父尝依汉得安,故欲袭其号。于是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扞御北虏。」「比」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孙,但他也把自己叫做「呼韩邪单于」。   从此,匈奴南边八部成为中原的屏障,东汉专设了一个「护匈奴中郎将」,率军保护这些南匈奴部落。然而,北匈奴对河套和河西,远至西域诸国,仍有实际的控制。在南北匈奴的内战中,南匈奴初战有利,却未能维持战果;南单于庭从「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今包头附近),南撤到「西河美稷」(今内蒙东胜市东)自保。顺便说一下,古之「美稷」与邻近的今世陕北地名「米脂」,均为通古斯民族族名「靺羯」或「篾里乞」的别写。   北匈奴的溃逃   在中原复苏和鲜卑民族兴起后,北匈奴四面受敌,《后汉书》说的「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正是一世纪末北匈奴面临的困境。然而,天灾人祸又接踵而来,公元八十八年,南匈奴新立单于「屯屠何」,向临朝的窦太后出谋划策讨伐北匈奴。于是窦宪、耿秉受命,率汉军与南匈奴连手,经三年讨伐,北匈奴败遁。   《后汉书》有了决战的战情:「 [永元]二年(公元九十年)……南单于复上求灭北庭,于是遣左谷蠡王师子等将左右部八千骑出鸡鹿塞,中郎将耿谭遣从事将护之。至涿邪山,乃留辎重,分为二部,各引轻兵两道袭之。左部北过西海至河云北,右部从匈奴河水西绕天山,南度甘微河,二军俱会,夜围北单于。单于大惊,率精兵千余人合战。单于被创,堕马复上,将轻骑数十遁走,仅而免脱。得其玉玺,获阏氏及男女五人,斩首八千级,生虏数千口而还。」   《窦宪传》则有更详细的记载:「[窦]宪与[耿]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   显然,战事发生在河套地区。「鸡鹿塞」即今之五原,「稒阳塞」即固阳,「河云北」就是呼和浩特以北的地方,而「天山」即是大青山或阴山,「涿邪山」和「稽落山」则是阴山山脉的两个山名,「西海」是乌梁素海,「私渠比鞮海」是杭锦后旗境已淤塞的屠申海,「燕然山」即是贺兰山。   东汉—南匈奴联军的战略企图是:多路出击,聚歼北单于庭于阴山之南,然而北单于轻骑脱逃,窦宪、耿秉军西追至今杭锦后旗,获匈奴降众二十余万。北单于率少数部落沿「居延道」西逃,越地广人稀、防御疏怠的居延塞,抵今新疆东部伊吾地区。汉军则沿黄河南追至贺兰山,勒石记功,军止。   次年(公元九十一年),窦宪耿夔再剿,《耿夔传》记曰:「[窦]宪复出河西,以[耿]夔……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单于与数骑脱亡,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会北单于弟左鹿蠡王于除鞬自立为单于,众八部二万余人,来居蒲类海上,遣使款塞。」   「蒲类海」是哈密西北的「巴里坤湖」早有定论,「金微山」则应是哈密、伊吾间的「扎木尔提山」(海拔4886米),这一带是新疆东部著名的牧场。北单于逃亡后,不知所终;其弟「于除鞬」聚集残部在巴里坤湖周边喘息,汉军则屯驻伊吾予以监视;一年后于除鞬再叛,被杀。   公元二一六年,南匈奴呼厨泉单于从他的王庭平阳(今山西临汾)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去拜会曹操,曹操把他留了下来,并将他的属众分成五部,历时四百三十年的「匈奴帝国」,终告灭亡。   结束语   中国史籍对匈奴民族有丰富的记载,但对它的血缘和语言,活动的地域、战争乃至迁徙,史家还没有一个具有宏观格局的正确理解。《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单于庭」置于外蒙乌兰巴托;台湾学者柏阳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北匈奴汗国残余部落,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还将战场「涿邪山」、「稽落山」、「燕然山」、「金微山」,定位于外蒙地区,都是非常不当的说法。其实,即便北匈奴的统治中心,也不在漠北的外蒙,而在河套的内蒙。   匈奴民族无疑是血缘混杂的,东胡、月氏、乌孙在它的两侧,鲜卑和山戎曾经是它的臣民。从不多的语言信息来看,匈奴语含阿尔泰语系诸语(通古斯、蒙古、突厥)的成分,说它是突厥语民族的祖先,是一个误判,拙著《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也曾经循了这种说法,看来都须予以修正。总的来看,它人种和语言已经接近后世蒙古民族的形态;又由于通古斯部落是它的统治集团,其核心部落的语言可能更偏向于通古斯语。   在史前期,北方诸族就播迁到欧亚大陆的各个角落,把四世纪开始冲击欧洲的Hun人都指认为是「北匈奴」之裔,是一种夸大了的结论。事实上,在三世纪前的一千年中,南俄草原已早是Cimmerian(吉里迷)、Scythian(息慎)、Sarmatae(悉万丹)等亚洲游牧民族的栖息地,后到的「北匈奴」部落可能是凝聚它们的核心,从此他们就以Huns的名义,横行欧洲了。 有什么(77)突厥(19)

相关参考

匈奴人, 蒙古人和突厥人到底有无种族差异?

蒙古人的祖先是东胡人,与匈奴人的族属不同,但与鲜卑、乌桓、女真、契丹等族有共同始祖。北匈奴离开中国后,一路混同到欧亚草原各族,欧洲的匈人是否即为北匈奴人,至今仍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北匈奴人或

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胡说 ”胡人”

胡豆,胡琴,胡麻,胡萝卜,胡说,胡闹......一个个与胡人有关的词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回鹘,柔然,蒙古......一个个响当当的胡人后裔的部族。胡人,在那时侯,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管外国人都叫老

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如今匈奴族已经消失,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都是其后裔。匈奴人信奉萨满教,五月于龙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

从亚洲打到欧洲,蒙古帝国为何停不下征服的脚步

12世纪末,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为成吉思汗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同前辈匈奴人和突厥人一样,蒙古帝国建立后也将南方的定居民族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不过成吉思汗的过人之处在于重创西夏、金国后,他选择了撤军,

匈奴人和蒙古人啥关系,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

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中国北方民族无论是那个民族都融合了多民族的血液、文化、习俗,任何民族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纯净的民族。现代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韦蒙古。当然,如同任何民族一样,在其民族发展的历史

匈奴蒙古人,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

匈奴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中国北方民族无论是那个民族都融合了多民族的血液、文化、习俗,任何民族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纯净的民族。现代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韦蒙古。当然,如同任何民族一样,在其民族发展的历史

有关突厥的问题

突厥人有他们自己使用的文字吗?????我只记的西夏人有自己的文字(印象中,如果有错请纠正!!!!)现在有关突厥人早期史料,只有中国的隋书、唐书及新唐书中有记载。秦汉朝时的匈奴与突厥有血亲关系。隋唐时成

突厥是匈奴的后代吗,突厥是匈奴的后代或者遗留部祖吗

突厥是匈奴的后代或者遗留部祖吗?对于这个问题,总体上认为并未有定论。两者出现相隔年代过久。北匈奴被汉朝击败,驱赶至现新疆天山以北,然后逐渐向中西亚扩散消失了。突厥却是在数百年后出现。据记载,他们是从俄

蒙古祖先是匈奴吗,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吗

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吗?不是;匈奴不可能是蒙古人的祖先。蒙古祖先是东胡,曾经是匈奴的奴隶。匈奴最初在河套地区出现的时候,那时候东胡各民族还没有什劣迹,东胡是被匈奴欺辱的对象。史书上有很多记载匈奴到东胡

居鲁士为何会解救 ”巴比伦之囚”

在当今世界上,有几个种族经常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库尔德人、突厥人、匈奴人、犹太人、蒙古人和斯拉夫人等。而他们当中,犹太人可能最为特殊。作为以色列的主体民族,犹太人多灾多难。古埃及、古罗马、新巴比伦和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