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朝时期有多少兵力,宋朝军队最多达到多少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宋朝时期有多少兵力,宋朝军队最多达到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宋朝时期有多少兵力,宋朝军队最多达到多少

宋朝军队最多达到多少

宋朝在皇佑元年(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49年),由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的北宋军队,总计军队人员的数量达一百四十万人,为宋代的最高数字。宋朝用来养兵的费用,竟达全国财政收入总数的十分之七八。

中国宋朝最高军队人数是多少??

中国历史上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西周到1840年)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军队,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回答的。所以我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妥和进行讨论 如果单纯从史料上记载来看中国在西周时期军队数量应该不会超过20万,因为当时的军事体制和统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军队数量的统计,再以前的夏朝和商朝军队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难以统计实际的数量,但是有一个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在战争时期将囚徒和罪犯以及奴隶武装成为军队在这个时期有了记载,主要的例子就是周商的牧野之战,不过当时双方参加的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是历史工作者讨论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已经可以否定了当时商朝军队70万的这种说法。因为当时的商朝的人口和经济根本不足以保持如此强大的常备军。 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王朝,所以其的军队数量一直保持在中国历代大王朝中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当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中国的军队数量出现了恶性的膨胀。当时中国的总人口至多不会超过2000万,可是在战国末期军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0万,不过这个数量应该有极大的水分。因为中国历史上职业军人并不多,主要是以战争期间征兆的民夫以及特权阶级的个人武装为主,当时长平一战赵国被坑杀40万,国力大衰就可以看出当时军队基本上是国家所有的轻壮年劳动力组成的,所以实际上各个国家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基本上常备军的数量并不会太多,战国七雄除了秦是实行的全民武装能够在战争时期出动百万军队之外,其他国家基本上能够保持10万左右常备军就算是很强的了,这还不包括七雄中相对弱小的燕国和韩国,这从战国初期齐国与魏国的战争就能够看出来,因为当时七雄之中齐国的势力是相当强大的,而且齐国也是最早推行常备军的国家(这点历史上有记载),所以齐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时齐国和魏国战争时期短时间内能够出动的常备军数量也就在10万人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总体上应该能够保持常备军数量在50万到80万左右。远远没有达到史书上记载的500万人的记录,大家可以想想,以春秋战国中国的农业和经济怎么可能养活的起这么庞大的常备军。 至于秦国的军队数量前期相对稳定,大概在30万到50万左右。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农民起义时期,秦国的军队数量就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比如章邯一夜之间就武装了20万修建秦朝宫室的囚徒以及奴隶,所以这个时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军队数量恶性膨胀的时期。各地方的军阀大量扩军导致了经济以及农业陷入了一篇混乱,这就是为什么刘邦能够最终击败项羽的原因,因为刘邦的拥有着当时最好的农业基地以及最好的经济基础。汉朝初年汉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史书记载刘邦出动了70万军队,可是如果我们除掉为汉军提供后勤和临时参加军队的民夫的话汉军实际应该只有50万左右(具体数量实在难以估计,希望能找到准确资料的朋友补上)。其后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军队数量只可能比这个少,不可能比这个多。再加上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所以汉朝前期军队数量应该在30万左右。但是当汉朝进入中期,尤其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增加,这是因为汉朝对匈奴和西域用兵的结果,可是这种时期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因为农耕时代的常备军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经济包袱,所以之后汉朝军队数量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之后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时期,军队数量出现了小幅增加可是纵观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一个混乱时期,三国。这个时期历史的记载往往存在非常的大的偏差,比如曹操和孙刘联盟的战争双方参加士兵数量从将近200万(曹150,孙刘20)到40万(曹30万左右,孙刘10万左右)的记载都有,由此可见。不过我们可以从记载比较详细的官渡之战了解到当时拥有中国三分之一人口和领土的袁绍在损失了10万军队之后就一蹶不振可以看出,当时军队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0万。这个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动辄百万的差距是多么的明显,不过作为文学作品为了文学而虚构是能够理解的。 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短暂统一的时期,不过随后却发生了历史上五胡乱中华的事情,这个时期中国的常备军数量更加难以统计,当时动辄50万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又发生过几次,更何况是在经济及不发达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中国常备军队数量至多不会超过100万。当然可能全国军队数量会超过以前50万的记录。 其后的隋唐时期,由于中央大王朝在相当时期内对与周边国家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军队的数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势头,这点从中唐爆发的安史之乱就能够看出来,当时安路山的军队也就10万左右,结果唐朝潼关损失了10万军队就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绝境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隋唐时期中国军队数量应该没有超过以前的平均水平,也就是30到50万常备军。 五代十国,中国军队再次出现了恶性膨胀的势头,同时再加上中央面对的周边敌人势力增加,中国军队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最终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点接近100万(北宋不包括辽国30万军队以及西夏15万到20万军队,以及吐蕃,大理少量军队),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太长时间,伴随金国击败北宋,南宋偏安南方,中国军队又恢复到80万左右的局面(金国30万左右,南宋30万到40万,大理,吐蕃,西夏少量),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队数量出现大规模增加的第一个时期。 随后出现的元朝,对于军队数量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这和蒙古人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强以及种族分化制度有关,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军队数量又下降到50万左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军队数量增长的重要时期,明朝除了庞大的正规军之外甚至还最早的发明了准军事组织以及情报特务部门,这样造成了明朝军队数量激增,以至与国家为了这只军队需要不停的加税,间接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个时期明朝的军队数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万大关,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关宁铁骑数量大概在10万左右,以及左良玉在南方的军队以及南京附近的8营(史可法当时就指挥一营兵丁)。 清朝前期,中国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下降,清朝前期军队除了8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之外就是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任皇帝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很大关系,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这为其后中国军队数量的飞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清朝中期之后由于政治腐败已经经济衰退,国家政局不稳出现了几次比较严重的农民起义,这样导致中国军队数量的激增,在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国军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中国历史上军队的数量大部分时期是在30到50万之间徘徊,当发生王朝更迭或者内乱的时候军队在短时间内数量会激增,可是不会超过200万,尤其是常备军的增长更是缓慢。其原因就是人口不足以及经济不足以维持一只数量庞大的常备军,至于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军队数量和实际不符,这和古代统计不严,大量私人武装存在以及皇帝好大喜功有关。不过到了16世纪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中国军队数量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加。

南宋时期,当时蒙古军有多少人,南宋军队有多少人?(大致范围就可以),兵力有何差距?好的加分。

宋与蒙古联合攻金

金朝连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与此 同时,金的背后己兴起了一个强大的蒙古。年以后,金连续 受到蒙古军的打击,已无力招架。这样,蒙古在1226年灭掉西夏 后,于宋绍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楫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 金,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土地归宋。 宋与蒙古结盟以后,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1233)南宋孟 玫出兵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击败金将武仙 于浙水。(汉水支流,今浙川)。金哀宗逃至蔡州后,八月,蒙古都元 帅塔察儿使王楫至襄阳,约宋攻蔡,十月,宋将盂珙帅兵万人,携 粮50万石,与蒙古将塔察儿合兵围蔡州,蒙古军筑长垒围城。时 金尽籍民丁守城,括壮健妇女穿男子衣冠,运大石防御。金哀宗 试图突围不果,重又守城。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端 平元年)正月,蒙古与宋联军急攻蔡州,蔡州l城守危急,金哀宗以 自己体肥不便骑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传位给族人、东面元帅 完颜承麟是为金未帝。即位仪式刚结束,宋军 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未帝为 乱兵所杀,金亡。 南宋收复三京的失败 蒙古和南宋合力灭金后,窝阔台汗违背将河南归宋的诺言, 只以陈、蔡东南一隅归宋,同时任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南宋朝廷 不得已而接受这一改变后退兵,蒙古军主力也北归。南宋一些官 员提出乘河南空虚,出兵守黄河、据撞关(今属陕西)、收复三京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 商丘南),乘时收复中原。这种不考虑双方实力,破坏已达成的分 界新协议,企图乘虚进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认既成事实的提议, 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是宋理宗都听不进去,一意收复三 京,以建立不世功勋。 宋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0六月,金亡刚刚半 年,南宋也未经再与蒙古协商,即单方实行收复三京,诏知庐州 全子才率淮西兵赴开封,开封蒙古将杀长官崔立降宋。权兵部尚 书、荆湖制置使兼淮东制置使赵葵率淮西兵5万经泅州到开封 会师,计划先攻洛阳、撞关。七月,宋军先锋抵达洛阳城下,洛阳 守御空虚,民众登城投降,宋军遂入城,次日,粮食已竭。蒙古将 速不台急由陕州(今三门峡西)返兵洛阳,击败宋军后续部队,洛 阳城中宋军出战,胜负相当,但因缺粮只得退兵。赵葵、全子才所 收复的州县,大多只是空城,无兵晌接济,加上蒙古军决开黄河 水灌开封,宋军多溺死,余众也相率弃城南还,南宋收复河南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蒙古侵宋 蒙古灭金后,以南宋为用兵的主要对象。宋端平元年十二 月,蒙古遣使责间宋破坏盟约出兵河南,作为侵宋的借口。宋也 因此进行了部分防御准备。 次年正月,南宋盂珙进驻襄阳(今湖北襄樊江南部分),分屯 樊城(今襄樊江北部分)、唐、邓间,以防备蒙古军南侵。 六月,蒙古决定侵宋,兵分三路大举南侵。 七月,西路蒙古军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统帅侵蜀。十二月,从 风州今陕西风县东)取沔州(今略阳),围宋制置使赵彦呐于蜀 北咽喉的青野原,宋利州(今四川广元)守将曹友闻往援,击败蒙 古军,既而又败蒙古军于大安军(今陕 宁弧),遂引兵扼守风州 西南的仙人关。端平三年蒙古合兵50万攻入汉中,宋军退守由 陕入蜀的诸山隘。同年九月,阔端大败宋曹友闻军于大安军的阳 平关(今汉中西南),曹友闻牺牲。蒙古兵遂长驱入蜀,一月之间, 成都府、利州及潼州(今三台)府三路俱陷。西蜀所存,仅夔州)一 路,以及潼川府路所属的顺庆府(今四川南充)。蒙古的西路军曾 遇至“宋军的强烈抵抗,阔端兵进围文州(今甘肃文县),知州事刘 锐昼夜拒守,博战逾月,城破后殉难,军民死者数万人。不久,蒙 古皇子曲出死,阔端遂暂退兵。 宋嘉熙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八月,蒙古将塔海 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以达 湖湘,宋将盂哄分军屯守湖广西境各要隘,蒙古军不能东出,又败于已东(今属湖北) ,宋军遂收复菱州。 中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南侵,遇到强烈抵抗,但襄阳 宋军降蒙。三月,蒙古军陷随(今属湖北)、郢(今钟祥)两州及荆 门军(今荆门)。八月,陷枣阳军(今枣阳)、德安府(今安陆)。十 一月,蒙古军中路统帅阔出死于军中。蒙古军副帅忒木碍攻江陵 (今属湖北)时, 孟珙来救,攻破蒙古军24砦。宋将孟珙又与蒙 古军在信阳(今属河南)和光化军(今湖北丹江口市)展开激战, .三战皆胜,遂收复樊城、襄阳。后蒙古将张柔侵宋,也无多大进 展。 东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二年六月,由口温不花及察罕等率军 南 江淮。十一月,攻入淮西薪(今湖北靳春)、舒(今安徽潜山)、 光(今河南演川)州,在攻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被宋知州邱岳置 炮设伏所败后北还。宋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将口温不花攻击黄州 (今属湖北),被宋将盂珙所率援军击败。蒙古军转攻安丰(今安 徽霍邱西),宋将杜果竭力固守,宋池州(今安 展 池)都统制吕 文德率援军突围入城,合力抵御,蒙古军才退走。次年九月,蒙古 将察罕率兵号称80万围庐州,新任庐州守将杜果百计固守,又 用炮击并乘胜出击,蒙古军又败走。 未镜v元年(1241)11月,窝阔台病死。蒙古争夺汗位的斗 争激烈。直至 未镜v十一年(1251)初,蒙哥继承汗位后,又不断 派军向宋进扰。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 攻陷大理。此后,招 低 蕃,控制了西南地区,从西? 方面对南宋 造成了大包围的形势。 宋宝佑五年(1257)春,蒙哥汗下诏大举侵宋,次年二月,自 率西路蒙古军4万号称10万侵蜀,分兵三道。一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趋米仓 关(今四川南江北),一趋酒州(今陕西略 阳)。蒙哥汗所部一路占城夺地,宋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九年, 1259)正月,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宋合州徙治于此, 山三面临江,依山筑城,守御甚固),宋知州王坚杀蒙招降使者, 坚决抵抗。二月,蒙哥汗亲至钓鱼城下督战,王坚抗击,蒙古军连 攻五月不克,伤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伤死于钓鱼 山下①,蒙古军解围。 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东路军南侵,当年八月才渡淮,入大胜 关(今湖北大悟东北),月末进至长江北岸。九月初一日,蒙古西 路军所遣使者从合州钓鱼山下到达忽必烈军营,报告蒙哥汗死 讯,请忽必烈北归以继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决定北 归前加紧攻宋以取得重大战果。随后自阳逻堡(今新洲西南)渡 江,三道并进,三次击败阻击的宋军后到达南岸,进围鄂州(今武 汉),宋军坚守抗击,蒙古军始终未能攻下。 十一月,蒙古军兀良合台部已由云南入广西,破湖南,攻至 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也遇到宋军的顽强抵抗。 这时蒙古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 于同月下旬驰至忽必烈军中,请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夺汗位。忽必 烈随即回驻长江南岸青山矾(今武汉东北),准备渡江北返,却 扬言进军南宋首都临安。 时在鄂州督战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愿 意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土地。蒙古军出发在即,忽必烈命使 臣前往鄂州谈判,并嘱蒙古使见蒙古军旗动即返回随军北归,蒙 古使在鄂州城头与宋谈判正在进行,见蒙古军旗动立即签订密 约后返回。兀良合台也奉命北归,鄂、潭两州相继解围。 贾似道隐匿私订和议,而妄称战胜蒙古军,鄂州解围,因而 有“再造功”,加官晋爵。 次年(宋景定元年,1260)月初,忽必烈返抵开平(今内蒙 古正蓝旗东),蒙古诸大臣劝进,遂即汗位。四月,下即位诏,称 帝。并于五月首次建年号中统,遣郝经为国信使来宋告即位,并 索取岁市。贾似道怕私自议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东制置使拘留 蒙古使郝经等于真州。贾似道既对蒙古、宋双方都进行欺骗,又 押蒙古使郝经等不遣,也不作防守准备∷ 沿边诸将又 追孜? 故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罢职或下狱死。宋骁将潼川安抚使刘整, 以需要边费为蜀帅俞兴所阻,心益疑惧,遂于次年六月降蒙;七 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经为背约,下诏侵宋,但忙于镇压内 部叛乱,侵宋战事无大进展。 南宋的灭亡 咸淳七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 蒙古国号为元,以示正统,是为元世祖。次年二月,迁都大都大兴 府(今北京)。 早在 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刘整“奏攻 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①。如攻占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灭。次 年七月,忽必烈命刘整协同阿术围攻襄阳,宋将吕文德艰苦拒 守。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后宋军继续抗击。宋咸淳九年 (元至元十年,1273)正月,樊城在被围4年后失陷。二月,宋襄阳 守将吕文焕降元,历时5年的襄樊保卫战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次年六月决定大举伐宋,以伯颜领河南等 路行中书省,并晋升为统帅,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路侵宋。七 月,度宗死,子赵悬即位,年仅4岁,是为恭帝,理宗皇后谢道清 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初,元军已顺流东下,宋 沿江城邑纷纷败降。二月,宋相贾似道以战舰2500艘、战士7 万,抗击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贵池北),伯颜命左右翼骑兵夹江 而进,炮声远震百里,宋军大败,贾似道逃往扬州,江东及淮西诸 郡相继败降。 同年十一月,伯颜分军三路直奔南宋首都临安,阿刺罕率西 路军从建康出广德,东路董文炳率舟师向瞰浦(今浙江海盐南); 伯颜从中路节度诸军,定期会于临安。 元军长驱直入,宋将王安节保卫常州达两月之久,十一月中 旬常州破,死者无数,邻邑望风奔溃,遂迫临安。次年正月初八日 (1276年2月4日),伯颜进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宋遣 使迎降,但还求保留宋朝。次日,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为 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命与伯颜交涉,文天祥因坚持不降而被元 军扣留。二月初五,南宋恭帝降。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太后等 被押至大都,6岁的宋恭帝被降封为流国公,元至元十九年 (i282)被迁往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为僧,元至 治三年(1s23)死。 从1235年窝阔台汗对宋用兵至1276年伯颜入临安,南宋 恭帝降,共约40年之久。 《中国通史》 个人观点:由于宋历来重文轻武 压制武将(由于宋太祖本身兵变起家) 战术指挥战力都普遍低下(个别不论)(尤其是北宋,有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之说)加上一直的将兵分离政策,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实(也是压制武将实权的措施) 另外一般挂帅的都是文臣,武将一般为副 ,指挥不乏失误。此外宋一朝经济富庶 生活水平高 人们安于享乐 缺少忧患意识 文官爱财 武将惜死 (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安矣) 再说 蒙古 本是游牧民族 粗狂 暴力 又处于常年作战中 作战经验丰富 冷兵器时代骑兵是个可怕的兵种 具有高机动性 高战斗力(后来的蒙古铁骑掀起的欧亚旋风足以说明)就说这么多吧 纯手打挺累的 采纳哦!

蒙古南侵宋朝的时候有多少军队,满清南侵明朝的时候有多少军队

蒙古灭宋时,水陆大军约三十万人。南宋军队大约60万。如果不是贾似道奸臣当道,是有得一战的。

女真入关时,军队大约十多万,女真的人口比蒙古还少些。在前期和明朝的对抗中,皇太极从来没有带领超过十万的军队。明朝军队超过百万,但是助手南方的地方军。战斗力极为低下,明朝真真有实力与满人一战的,也就是关宁铁骑。秦兵,田雄军,常年助手边防的正规军。数量也就10多万。 大流士鼎盛时,军队超过百万。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万。是他又恨多附属国家。他通过武力,强权能够调动附属国家的军队和自己的军队一同作战。这才是百万的由来。你看斯巴达300勇士,里面的波斯军队。就有很多个国家的。薛西斯的时候军队数量比大流士更多的。

宋朝历史上最强的军队有多少士兵

前期有周世宗留下的和统一战争时期磨练出的禁军。但是在檀渊之战前基本都凋零了。中后期主要靠西北和西夏打仗的西军,压制西夏、平定方腊、抗击女真,都是西军的班底。

南宋有多少军队???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共九位帝王,享国152年。

南宋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南宋中央在招收溃兵、盗贼及勤王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有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的举动。岳飞有大功于国,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 招募的军队中央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故南宋中央军事主体力量的重建,主要便是将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收归国有,由中央指挥全部的军队。南宋中央主力军的重建与南宋的政治、对外关系、国内舆论、经济等密不可分,无论哪一方面的转变,都会影响军事重建的过程与效果。因之南宋初期种种军事缺陷,使得接连发生四件对南宋历史至关重要的事件,分别为:明受政变、淮西兵变、第一次“绍兴和议”与收兵权。南宋中央对这四次危机的处理,愈来愈成熟,并由完全被动逐渐转化成完全主动,显示中央已具备能力控制境内的诸大军。在对待议和问题上,中央文官层的大部分皆持反对态度,与武将无异。不过,他们更担心武将势力的强大,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到政局稳定,故秦桧集团才得以与金签订和议。 南宋置御营司,自收三大将兵权后,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其将领为都统制、统制、副统制和统领。 从军事斗争上看,南宋是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南宋王朝长期处于金朝、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宋军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宗泽、韩世忠、岳飞、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等。仅《宋史·忠义列传》就收录有爱国志士277人,其中大部分是南宋人 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军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淮西军变时的军队是淮西驻军的五分之一,不是整个宋朝的五分之一 ,淮西有20万军队,则预计宋朝军队在150万以上。

蒙古灭宋到底用了多少兵力

用了一百多万的军队。

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号80万大军,攻宋淮西,进围庐州(今合肥),欲克庐州后,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窥长江。

宝祐六年初,南宋蜀帅蒲择之发动的成都之战失败。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

再到忽必烈南征,用兵总计一百多万。

扩展资料: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

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京襄之战

嘉熙二年,攻宋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宋廷乘机颁诏“收复京襄”。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认为欲收复襄阳、樊城(今湖北襄阳市),必先取郢(今湖北钟祥)以通粮饷,取荆门军(今湖北荆门)方可出奇兵。

赴任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乃檄江陵制司捣襄、郢,召诸将指授方略,发兵北进。宋将张俊复郢州,贺顺复荆门军。十二月,刘全战于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皆捷[2]。

次年正月,宋将曹文镛复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刘全攻襄阳、樊城,在宋军各路相继收复失地的形势下,原附蒙古的刘廷美约宋都统江海,及其弟刘廷辅夹击襄阳叛军。宋军顺利进至襄阳城下,刘全复樊城。

四月二日,江海率军出荆门,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执游显以城降,宋军遂复襄阳。刘全遣谭深复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孟珙在收复襄阳后,即奏请置重兵于襄阳,建立军事重镇。乃以息、蔡(今河南息县、汝南)降人创忠卫军。

集襄、郢降人创先锋军;招淮民359人创宁武军;招回鹘壮士百余人、老稚115人、马260匹,创飞鹘军;荆鄂都统制张顺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等军。孟珙遂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伍,使荆襄战场出现转机。

总结

此战,历时12年,由于忽必烈攻宋方略正确,善择伯颜等良将,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形成了军事、政治优势,致宋军于被动挨打境地,终于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则因政治腐败,治国、治军方针迂腐,奸相当权,排斥异己,任用庸才,赏罚失律,致使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招致败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元战争

宋朝(58)最多(8)

相关参考

南宋末年有多少兵力,蒙古灭宋到底用了多少兵力

蒙古灭宋到底用了多少兵力用了一百多万的军队。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号80万大军,攻宋淮西,进围庐州(今合肥),欲克庐州后,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窥长江。宝祐六年初,南宋蜀帅蒲择之发动的成都之战失败。七月

南宋北宋皇帝列表,北宋南宋朝各有多少个皇帝

北宋南宋朝各有多少个皇帝?北宋皇帝庙号、名字、年号及年代表:1、太祖赵匡胤:建隆960年-963年十一月;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2、太宗赵光义:太平兴

突厥虎师总兵力,突厥主力三个虎师有多少人,主要特征是什么

突厥主力三个虎师有多少人,主要特征是什么?突厥的军队是按部落组建的,一个部落一支军队,突厥人给中原汉地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支来去如风、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最盛时有40万人,虽然人数较中原王

崖山海战,宋朝为什么以优势兵力,却惨败给蒙元军队

【战争与历史原创86期】公元1279年,在今天的广东江门一带,产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海战,当时的蒙古军队携横扫欧亚大陆之势,一举铲平在江南一带的南宋势力,统一整个中国,而根据当时的人数以及战船对比来

国民革命军各个时期真实的兵力有多少?

   93年前的今天,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学习苏联经验,在军、师设立了党代表和政

国民革命军各个时期真实的兵力有多少?

   93年前的今天,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所辖几种主要地方军名目取消,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学习苏联经验,在军、师设立了党代表和政

新四军全称及英文名 新四军有多少兵力

 相对于八路军,很多人对新四军就比较陌生了。新四军其实也是共产党的军队,甚至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英文名为N4A,即NEW4ARMY,于1938年

越南北部设立了2个军区,1979年,到底部署了多少兵力

截止1975年,越南完成南北统一的时候,越南军队的总数超过了150万。随后,越南并没有转入发展经济的工作,而是进行了军事改革。越南裁撤了20多万老弱病残,仍然保持120多万的军队。与此同时,越南把全国

大将姜维北伐的兵力有多少

姜维北伐兵力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

太平天国各王直属兵力,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总兵力多少

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总兵力多少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