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

Posted 功臣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刘伯温也是自知之明的人,觉得朱元璋对他如此好,肯定是要下黑手。 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只要当上皇帝就会屠杀功臣,就是怕功臣胜过自己,把自己打下。当朱元璋对他好时,他就会想到屠杀自己,他心里防备之心就站百分之五十。有一次马皇后生日,朱元璋就宴请群臣一起为马皇后庆祝。皇帝宴请,大臣自然不敢不来,而且这些大臣多是之前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自己老大老婆生日,那肯定要来捧场了。所以一个个的老早来了,就等着到点吃饭。

等到饭点的时候,桌子上所上之菜让群臣有点目瞪口呆,上的是什么菜?上的都是一些青菜,豆腐之类的,没有一点荤菜。看到群臣没动,朱元璋只好挥挥手说,既然不喜欢,那么撤了上其他的菜。功臣们一看见就高兴的合不拢嘴,接着就是争抢着大口地吃这四种硬菜,不时地碰碰酒碗,喝两碗酒,看他们吃的都很开心。当大部分功臣都大饱口福时,刘伯温却只喝酒,筷子一根都没动,他的左旁正好是徐达。

宴会结束的时候,徐达就去偷偷的见了刘伯温。见了刘伯温,他就问他为什么一口没吃。 刘伯温叹了口气,然后说,不是不想吃,是不敢吃。皇帝之所以先上几个素菜,其实就是告诫我们要廉洁。又上的硬菜更是一个警告,这几个硬菜则是有狡兔死猎狗烹的意思。徐达听刘伯温说完就惊心胆颤,手还发抖的问刘伯温这可怎么办啊?伯温说,好好约束自己,跟在皇帝身边。果然才过不久,朱元璋就开始屠杀功臣,刘伯温和徐达二人恰好比较幸运存活下来。而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个人聪明,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朱元璋的了解。

相关参考

朱元璋命人挖刘伯温墓地,当看到一本书后,顿时羞愧不已

导读: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不仅精通兵法,而且料事如神,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刘伯温不是一般人能比,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对他非常的器重。在民间,刘伯温与诸葛亮齐名,故有

朱元璋为何支持李善长? 李善长与刘伯温争斗

说起明朝开国最重要的功臣,武将自然是以徐达为首,文臣则是李善长和刘伯温贡献最大。可以说,徐达之于朱元璋,就如韩信之于刘邦;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如萧何之于刘邦;刘伯温之于朱元璋,就如张良之于刘邦。作为明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

朱元璋为何任由大臣刘伯温和李善长争锋相对

...,属于安徽人,是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同乡,因为会因才用人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从打江山开始,就一直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是朱元璋非常宠爱的开国功臣之一,功不可没,赐免死金牌,深...

为何无法预言自己的死亡 刘伯温一生预言无数

...名的政治家刘伯温,作为明代开国皇帝的军师,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谋臣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后期的考古发现了很多关于刘伯温的预言,但是可惜的是,刘伯温并没有预言到自己的死亡。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贡献关于刘...

为何无法预言自己的死亡 刘伯温一生预言无数

...名的政治家刘伯温,作为明代开国皇帝的军师,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谋臣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后期的考古发现了很多关于刘伯温的预言,但是可惜的是,刘伯温并没有预言到自己的死亡。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贡献关于刘...

刘伯温功勋卓著,却对朱元璋说这8个字,结果送掉了性命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民间一直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被誉为“千古人龙”、“智圣”。几千年历史中,能与诸葛亮的才干品德相提并论的,可谓屈指可数,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算是其中一个。历史上的刘伯温,虽然没

刘伯温和诸葛亮谁厉害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替朱元璋出了不少奇谋,让对方得以建立明朝,有如此功绩,让他一直以为自己比诸葛亮厉害,某次路过诸葛武侯庙时,就在墙上写了14个字,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有才能,甚至派人把武侯庙上「天下第一

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判不久弃官隐居着《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

火烧功臣楼

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从前有个功臣楼。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后,下令建造的。听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只有军师刘伯温忧心忡忡,来到皇宫,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