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公为何让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混混时的刘邦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吕太公为何让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混混时的刘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太公为何让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混混时的刘邦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吕太公的故事。

三国的甄宓、唐朝的杨贵妃等人,可都是在小时候就被人看出将会“贵不可言”。可见,吕太公以刘邦面相说话,不过是托辞罢了。至于吕太公为何相中刘邦,且听我慢慢道来。

想搞明白吕太公背后的用意,我们得先了解下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战国是周朝贵族制度解体,新制度建立前的过渡期。春秋时期没落的贵族——士,渐渐沦落到为战国封建权贵卖命的地步,就是我们常说的客卿。

客卿不限身份、职业,各类人才都有,如孟尝君的门客可以做出“鸡鸣狗盗”之事,吕不韦的门客却写出《吕氏春秋》,大秦丞相李斯也是吕不韦门客出身。

秦始皇一统天下,终结了六国的贵族制度,也断了“门客”的生路。商鞅变法后的秦朝制度,目的只有两个,打仗和种地。可门客都不想干,算是失去了人生目标。

秦始皇仅仅消灭了六国的上层贵族,顶多再加一部分中层的贵族,至于底层贵族,始皇帝是顾不过来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当时社会环境、生产力不允许。

秦朝受限于原秦国人口和交通问题,政令往往仅能达到郡县一级,再往下就不行了。后代朝廷,为了保持政令通畅,修建了多少驿站,这在秦汉是达不到的。因此在县一级,盘踞着大量财主、六国遗族,这些人成了当地实际的主人,他们有个专有名词——豪强。

一些曾经的“门客”,没了收入后便投靠豪强,这些豪强往往是来者不拒,尽心接待。门客中不少是“好勇斗狠”、“仗剑走天涯”的主,这些也有了新的名词——游侠。游指的是漂浮不定,侠勉强算是仗义助人吧。

这些游侠藐视秦法,心中另有一套规则,往往一言不合便拔剑相向。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对方也算是游侠,可谓是玷污了侠字。

单个游侠,或许也就欺负欺负韩信这样的平头老百姓,但聚集到豪强麾下的游侠,足以号令附近郡县,甚至能影响朝廷中枢。

秦汉交接之际的大侠朱家,一介平民,却能同皇帝刘邦说上话,为项羽的大将龙且求情。这份能量是平民能办到的?一句话,天下虽是秦朝的,地方却是这些豪强的,秦法也进不了县以下。

我们回到吕太公身上。《史记》记载,吕家是为了躲避“仇人”搬到了沛县。我们从上面知道,这个仇人绝不是秦朝官吏。

吕太公在沛县大摆宴席,可见不是因犯法而逃避。因犯秦法而逃走的人不少,例如刺杀秦始皇的张良,虽然有处藏身,可他敢公然露面?项梁犯法后不也是等到陈胜起义,才开始出头么。

既然不是秦朝官吏,吕太公得罪的人只能当地豪强,也可能是一些实力强大、无法无天的游侠,这才不得已搬到了沛县居住。

豪强也好,游侠也罢,多少是有“领地”意识的,除非是朱家、郭解(汉武帝时期大侠)这些手眼通天的人物。

吕太公找到了沛令,请求“收纳”,得到允许后,吕家算是定居到沛县了。吕家想在沛县活得滋润,首先得认识沛县明里、暗里的人物,也就是俗称的“拜码头”,结交下沛县的实际掌权人。

吕太公设宴,萧何这个沛县二把手是主持人,足以说明这个宴会的级别——来的都是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客人自然也得分个三六九等,于是萧何设置了一项条件:上礼达到一千钱的做上座。

一千钱在当时什么概念?秦汉之际,一石粮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斤)不过30钱,哪怕成人一天一斤,也足够吃60天了。除了真正不拿钱当钱的主,谁能拿出来?沛令、萧何也不一定愿意拿1000钱来上礼。

萧何的一千钱是沛县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分界线。一些人物,只要来了就注定坐上座,难道真要这1000钱?吕太公是交朋友来了,不是敛财来了。

刘邦一来,张嘴喊出一万钱的贺礼,能拿出一万前当贺礼的人物,绝对是沛县豪强中的豪强,吕太公自然得亲自迎接。萧何是沛县地头蛇,他的作用就是为吕太公认人的,自然也一同出来。

走到门外,萧何一看是刘季,便对吕太公说:“这人是刘季,光好说大话,没什么钱的。”萧何的意思是刘邦是个好说大话的小人物罢了,不值得待见。

吕太公却不这么认为,沛县二把手迎客,沛令亲自作陪,邀请都是沛县本地豪强,若仅仅是个普通人,敢来这样的场合闹事?不怕事后被收拾吗?吕太公表示自己看不透刘邦。

刘邦不管不顾,径直坐到上座,《史记》称刘邦“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上座都做的什么人?沛令、本地豪强肯定都在,面对这样的人,刘邦不仅不怕,还敢“侮辱”回骂。哪怕到了现代,我们也知道,有时候“骂”更是一种亲近的表现。

我们不知道刘邦的“骂”是哪种,但吕太公肯定知道。另外,假如你被人骂了,哪怕不掀桌子,肯定也不会留下吃饭了,根据《史记》记载,吕太公的宴席算是“完美”结束的。从这方面看,刘邦是哪种骂,显而易见了。

在吕太公看来,刘邦的行为表明,哪怕刘邦财富比不上沛县豪强,地位却不见的低了。能与本地人物打成一片的人,正适合与自家联姻,以此来巩固吕家在沛县的地位。

至于为何不选沛令,这更好解释了。沛令是秦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离开沛县,难道吕家随着沛令搬走?联姻自然要找本地合适的人。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除了“颜党”。看似随意做出的决定,背后也许有你想不到的原因。真正脑袋发热的人,往往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刘邦的行为,征服了吕太公,仅此而已。

相关参考

曹操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会把七个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要说历史上哪个时期拥有最多的故事,那也许非三国莫属了,里面有太多的人物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这个时代,而曹操就是这些人物之一,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角色。世人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则持相反态

皇帝坚决废掉太子,当他看到太子背后站着4个老头,吓得立马改变主意

汉高祖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40多岁的时候还是个光棍,整天在大街上瞎晃悠。后来,吕太公觉得刘邦与众不同,日后肯定能干大事,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并在刘邦46岁的时候,给他生了儿子刘盈。恰逢天下大

历史秘闻 皇帝坚决废掉太子,当他看到太子背后站着4个老头,吓得立马改变主意

汉高祖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40多岁的时候还是个光棍,整天在大街上瞎晃悠。后来,吕太公觉得刘邦与众不同,日后肯定能干大事,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并在刘邦46岁的时候,给他生了儿子刘盈。恰逢天下大

刘邦本想换太子,为何改变主意,害死心爱女人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晚年,认为太子刘盈为人软弱,不像自己,因此一直想要更换太子,让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当太子。吕后十分害怕,就找留侯张良协助。张良自己劝说不了刘邦,于是告诉吕后,让他

揭秘吕后为何拒绝把女儿嫁给匈奴单于?

吕后称制,实则就是不称帝的女王。之所以她能够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坐稳江山十多年,光是狠,肯定是不够的。还与她懂得适可而止,有时能听从谏言有关。在大政方针上,吕后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从善如流。比如,吕...

樊哙的老婆是谁?樊哙的后代怎么样了?

...吕雉为皇后,所以后来大家都称她为“吕后”。吕雉是吕太公的女儿之一,所以有不少人对吕后的妹妹很好奇。樊哙的老婆就是吕后的妹妹。樊哙和刘邦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并且交好。樊哙杀狗卖肉,刘邦经常蹭吃蹭喝,关系好...

历史人物 吕公会把吕雉嫁给仅有一面之缘的刘邦真的是无可奈何吗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吕公把女儿嫁给刘邦,实属无奈之举吗?>吕公本来和刘邦不是一个村。为何吕公能去沛县呢?原因是避祸。避的什么祸事?这就和吕雉有关系了。原来当时的吕雉已经27岁了,吕公比较尊

揭秘吕后为何拒绝把女儿嫁给匈奴单于?

吕后称制,实则就是不称帝的女王。之所以她能够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坐稳江山十多年,光是狠,肯定是不够的。还与她懂得适可而止,有时能听从谏言有关。在大政方针上,吕后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从善如流。比如,吕

刘邦死前,为何不直接杀掉吕后?主要是三大原因

刘邦从一个小小亭长,一个小混混用了短短7年时间就建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大汉王朝,给了我们民族的名字,气势多么恢宏。但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将刘邦最爱的戚夫人做成人彘,残杀刘姓宗室,而且大封吕氏为王,

是刘邦安排失当还是吕雉心肠太毒? 戚夫人之死

戚夫人,名懿,祖籍定陶(今山东定陶),时居下邳(今江苏邳州),汉高祖刘邦的宠妃。从后世出土的汉画石像中,还可以看到她“翘袖折腰”的婀娜舞姿。戚夫人因年轻貌美,能歌善舞,常鼓瑟抚琴陪侍在刘邦身边,深得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