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四人抬棺呢

Posted 绳子

篇首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四人抬棺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四人抬棺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原本隐于南阳,后刘备闻其大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出山后便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的决策,迅速让刘备成为了三国之一,还可以与东吴孙权抗衡。原本蜀国大好的形势,在刘备病死白帝城后一切都变了。刘备死前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告诉他如果刘禅不才可以取而代之。

然后诸葛亮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临终前让刘禅找了4个人抬棺,绳断便葬,一生都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做如此打算呢?当时的诸葛亮在火烧上方谷一事后,得知自己时日不多,想要用续命之术,可是“天要亡我”,诸葛亮知道自己这一次逃不了了。于是在临死前之前对刘禅提出要求,刘禅原本想要让他风风光光地下葬,可是诸葛亮不想要如此大费波折。

于是,要求在自己死后,埋葬的墓地不用大肆修建,要四个身强力健的壮丁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走到抬棺材的绳子断了才可以下葬,绳断之处,便是下葬之地。刘禅听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于是,在诸葛亮死后让四个非常有力气的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一直向南走。但是刘禅没有料到这四个士兵刚开始还好,一步一步按着刘禅的吩咐行事,可是最后就累得不想走了。

于是就有人提出一计,就是将绳子割破假装绳子是自己断的,然后直接下葬,其他三人也同意了这一办法。当他们回去禀告刘禅时,刘禅虽然有点呆,但是也不会那么容易被蒙蔽,他怀疑那么粗的绳子不可能这么快就断,于是就让人去暗地里调查,果然发现其中有猫腻,于是就判处了他们欺君之罪,然后将四人斩杀了。原本只有这四人知道具体位置,现在这四个人又被刘禅杀了,再也没有人知道具体位置了,诸葛亮的墓地到底在何处也成了一个密。

诸葛亮会要求四人抬棺绳断便葬,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到底葬在何处。他知道自己树敌许多,比如司马懿,你早就开始记恨他,如果知道他到底葬在何处,必然会去偷他的陵墓,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另外这更是诸葛亮生前不能完成的一个心愿,他原本隐于南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是从刘备闻于他的大名,请他出山,从此便搅入了三国的纷争中,不能再享受平静的山林生活,现在也算是满足了他的一个心愿,死后可以过平静安逸的生活。

相关参考

诸葛亮死前遗言,要4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是葬身之地,为何呢

在历史当中,诸葛亮智比天高,学究天人,精通法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之术,且在挂算推演。布阵做法,呼风唤雨等云侵孤虚之术上,也是有着极高的造诣的。诸葛亮作为一个术士,同时也是蜀汉政权的执行者,其埋葬地

諸葛亮死後為何要讓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主要是怕這些人

說起諸葛亮,可以說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人就是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謀無人能比。而且諸葛亮非常忠心,在劉備死後還一直保著蜀漢江山,並且為了統一天下一直北伐。最終也是死在北伐的途中

诸葛亮临终前是否真有遗令

众所周知魏延的谋反的起因完全是因为诸葛亮留下的一条遗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条遗令就留下的很多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下这种命令呢?要抛弃魏延?以至于著名学者吕思勉猜测说,三国志

诸葛亮怎么死的?临终前一个计谋骗了世人2000年

诸葛亮怎么死的?临终前一个计谋骗了世人2000年  诸葛亮的死因  一是外因,当时蜀中已无能人,诸葛亮缺乏有效辅助他的人;二是内因,由于无人辅佐,导致他不得不事必躬亲,结果劳累过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

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算计了后世亿万人,至今无人能解

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算计了后世亿万人,至今无人能解!说起诸葛亮,那自然是离不开诸葛亮的妙计!诸葛亮一生都在用计算计别人,锦囊妙计更是源自于诸葛亮!刘备去东吴迎娶孙尚香之前,诸葛亮曾给陪同刘备一道去的

诸葛亮临终前的钉子,能维持蜀汉29年

诸葛亮是蜀汉不可或缺的第一军师,当年曹操再三邀请诸葛亮出山都没能成功,知道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纳入自己的军师。诸葛亮为蜀汉在关键之时带来不少决策,这也使得蜀汉强大的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直到诸葛亮生老病

魏延为了蜀汉"出生入死",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设计除掉魏延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有转载,敬请标明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曾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故临终前授马岱密计,嘱咐马岱待魏延造反证实后,趁他毫无防备时出其不意将其斩杀。魏延一死则叛乱可熄,而汉祚可续也!

刘备诸葛亮君臣典范 但刘备临终前的话能当真吗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自古被视作君臣关系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人们梦寐以求的两代“帝师”稀世之遇。能够达到这种鱼水

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刘禅一件事,刘禅非常郁闷,千年后世人恍然大悟

乱世三国时期,许多人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实现心中的抱负,先后投奔过不少主公,就连自称刘皇叔的刘备,都曾投靠过公孙瓒、刘表及曹操等人的帐下,吕布更是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然而,诸葛亮自从出山开始,一直效力于

赵云临终前大喊四个字,诸葛亮听后脸色大变,后主刘禅无地自容

导读:“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这一句话曾让多少三国迷们热血澎湃。赵云或许不是三国中武功最高的,甚至只能是个中等偏上的地位,但比起胆气恐无人能出其右。连刘备都对赵云啧啧称奇说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银甲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