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这道遗诏 把咸丰坑的够呛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光皇帝的这道遗诏 把咸丰坑的够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道光皇帝的这道遗诏 把咸丰坑的够呛
道光皇帝39岁登基,69岁去世,共当了30年的皇帝。在这30年中,大清帝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天朝大门被打开,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被打破,大清已不再是一片世外桃源。
史书对道光皇帝评价不高,认为他能力平庸,缺乏治国良策,看不清形势,也没有勇气和魄力。这些说法或许都没有错,但道光帝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他算得上是最勤俭的皇帝之一了,从俭朴和勤政上来看,道光帝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无论他本人的品格如何堪称模范,也无论他如何煞费苦心地经营和维护老祖宗留下的基业,都不能改变大清帝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了。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年),道光帝龙驭上天,临死的时候,留下了四条遗嘱:第一条是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碑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第二条是他的神碑不祔太庙,但可以供奉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皇寿殿。第三条是死后不要在他的陵寝的五孔庙南立圣德神功碑、建大碑楼、立华表。第四条是死后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执事库。
皇帝死后配天、升祔太庙是大清国历代奉行不替的祖制家法,也是中国历朝历代都照办不误的成法。在民间,老人去世了,还要立碑供奉起来,按时按节上香行礼,接受后代的香火。
作为大清皇帝,一代人王地主,岂能死后不祔太庙,不接受后世香火呢?这实在令人难以琢磨。
道光在他的谕旨中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讲了一大通,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想表明:配天也好,升祔太庙也罢,虽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但也应该有个限度,不能无休止的延续下去,将来会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影响,也会受到后人的讥笑,当臣子的不敢说,只有当皇帝的才能说,才能办这件事。
道光还指出,郊坛和太庙的地方有限,而我大清会延续万万年,早晚坛庙的位置有不够用的时候。趁着我在位有权的时候就要制定新的制度。对于列祖列宗来说,他们配天祔庙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虽然我继位以来,兢兢业业,弘扬祖宗创下的基业,但比起祖宗来我差的还远,所以从我开始就不要配天祔庙了。
道光的这些话听起来貌似有点道理,但仔细分析就经不住推敲了,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内心深处有一个难言的苦衷。他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天朝大门的被撞开,总是耿耿于怀,认为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有着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道光提出来死后不配天、不祔庙、不立神功圣德碑,或许多少能免除后人对他的讥评和指责,他的心里多少也会好过点。
道光的这四道遗诏给刚即位的咸丰出了不小的难题。后面两条还要好办点,咸丰皇帝也照准了,唯独前两条,使咸丰左右为难。
特别是道光帝在遗谕中十分坚决地说:“若继体之君、顾命之臣不遵朕谕,任意强行,则是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是“诬朕以不德不孝”;“若当事君臣不能仰体朕怀,不遵朕谕,是陷朕于不德,一世之忧勤惕励尽成虚矣!盖谓之孝乎?”
看来这些话道光应该不是做做样子,确实是出于内心的。可是咸丰是照办还是不照办?面对这样的难题,咸丰自己也不敢拿主意。
于是在道光死后的第三天,咸丰就下令在朝廷上就这件事情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参加这次讨论的,上至亲王,下至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经过20多天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了共识,仍遵以前的成例办理,也就是道光帝仍配天祔庙。不遵从道光帝的遗诏行事。
咸丰帝听了众人的意见后,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道光仍然配天祔庙。
咸丰此举明显违抗道光帝的遗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咸丰皇帝无疑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但是咸丰决定从自己开始,以后各帝不再配天。
后来果然从咸丰开始,清朝各帝都不再配天,这无疑让后世的皇帝少了一个皇帝本该有的至高荣誉,但是升祔太庙还是照办不误。
幸亏是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了,如果大清真的再延续一二百年,再有个十几个皇帝,太庙真的是人满为患了。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为防止奸臣乱政,朱元璋死前留下一道遗诏,却把建文帝坑的很惨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奸臣乱政,甚至架空皇帝的事情,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董卓等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虽然他读书不多,但对之前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有着非常深入的研
历史人物 咸丰皇帝简介 大清咸丰皇帝历史之死因遗诏 咸丰皇帝的妃子皇后儿子女是谁
姓名:爱新觉罗·奕詝 别名:清文宗,咸丰帝 国籍:清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 出生日期:1831年(辛卯年)7月17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861年8月22
道光在六十九岁时,肺病加重,御医们无力回天。公历1850年2月25日的中午,道光帝逝世于圆明园的慎德堂,这位一辈子碌碌无为的皇帝终于寿终正寝了。《清史稿》称“宣宗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坚持认为道光帝不应该把皇位传给咸丰帝奕詝,而应该传给恭亲王奕訢,因为不论天资、能力奕訢都在他四哥奕詝之上,不过最终胜出的却是奕詝。说到底也不是道光帝不识人,而是道光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历
清代咸丰皇帝去世以后,因为新继位的同治皇帝年纪太小,便由慈安太后(东太后)和慈禧太后(西太后)同时垂帘听政。 东太后慈安因为是咸丰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地位上高出西太后慈禧一筹,所以,在处理政务上,
清代咸丰皇帝去世以后,因为新继位的同治皇帝年纪太小,便由慈安太后(东太后)和慈禧太后(西太后)同时垂帘听政。 东太后慈安因为是咸丰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地位上高出西太后慈禧一筹,所以,在处理政务上,
...务衙门,那他为什么没有能挽救大清朝的命运呢?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和咸丰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度与咸丰争夺帝位。道光帝遗诏传位给咸丰的同时,封奕訢"恭亲王",算是对奕訢的一种补偿。奕訢也打破了...
历史人物 康熙留下一大难题,把雍正累得够呛,乾隆接手时乐坏了
康熙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员贪墨,贿赂公行,国库空虚,百姓不堪重负。>>雍正登基前长期站在“旁观者”位置上,清醒地看到了大清吏治腐败等诸多致命弊病,故而继位伊
咸丰帝(1850~1861在位):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
帝(1850~1861在位):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