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朝的皇帝最时尚最会享受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说宋朝的皇帝最时尚最会享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说宋朝的皇帝最时尚最会享受

说起出游、聚餐、头戴花这三件事,在古代曾是一种风雅的行为,尤其是男人头戴一支花,在古代更是引领时尚新潮流。其实,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但是,不甚普遍。明清时期也曾有之,不过是偶尔为之。唯有两宋时期,男人戴花蔚然成风,十分盛行,甚至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乐此不疲,而每当出游、聚餐之时,皇帝身边的随行人员、禁卫、官兵无不是头戴一支花。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曾描述了戴花出游和聚餐宴会的热闹情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宋朝男人大都喜欢戴花,古典名著《水浒传》,就把许多梁山好汉描写得“花团锦簇”: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干脆就被江湖称为“一枝花”……尤其是成段的描写,更让人对宋朝的男人羡慕不已。仅举两例:其一,这员骁将,乃是梁山泊“小李广”花荣。两势下都是风流威猛二将:金枪手,银枪手,各带罗巾,鬓边都插翠叶金花。左手十二个金枪手穿绿,右手十二个银枪手穿紫。其二,这个便是梁山泊能行快走的头领“神行太保”戴宗,手持鹅黄令字绣旗,专管大军中往来飞报军情,调兵遣将,一应事务。右手那个对立的壮士,打扮得出众超群,人中罕有,也有《西江月》为证:“褐衲袄满身锦衬,青包巾遍体金销。鬓边插朵翠花娇,鸳颌玉环光耀。红串绣裙裹肚,白裆素练围腰。落生弩子捧头挑,百万军中偏俏。”

男人戴花,古代称之为簪花,又称插花,就是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所戴的花朵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罗帛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早在唐代,就已有了男子簪花的记载。据说,在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琏小名花奴,他曾戴讶绢帽敲击鼓,唐玄宗李隆基摘下红花一朵,置于帽上。李琎演奏《舞香山》曲,曲终而帽上的花并没有坠落,唐玄宗大喜。赐金器一厨。

到了宋朝,男人戴花,招摇过市,形成时尚,皇帝更是率先垂范。在宋朝,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皇帝生日、宫廷会宴和新科进士的琼林宴等,君臣都有戴花的习惯。《水浒传》中说,梁山柴进进京时遇到朝廷官员王观察,看到王观察头上戴着一朵翠花,便问道:“观察头上这朵翠花何意?”那王观察道:“今上天子庆贺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四人,通类有五千七八百人,每人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王观察所说的“今上天子”就是宋徽宗赵佶。这位“今上天子”本是一位雅好声色的风流帝王。《东京梦华录》说他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而《水浒传》中也说,宋徽宗赵佶就是晚间微服出游,才得以在花街柳巷与京城名妓李师师有了艳遇的。并有诗为证:“清夜宫车暗出游,青楼深处乐绸缪。”

宋朝的皇帝,不仅十分喜欢出游,也十分喜欢聚餐。皇帝召大臣聚餐,并在聚餐宴会上都要对大臣赐花,以示恩泽;而凡参加皇帝举办的宫廷聚餐宴会的大臣们也都能领到皇帝御赐的宫中名花。据《梦梁录》记载的一次宴会,“前筵毕,驾兴,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门幕次饲候,须臾传旨加班,再坐后筵,赐宰臣百官、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上易黄袍小帽,驾出再坐,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还有一次皇帝出游,对随行人员、禁卫、官兵以及乘五百余轿的皇后、贵妃、淑妃、美人、才人、婉容依次赐花簪戴,以致于“直南一望,便是铺锦乾坤”,而北望则“全如花世界”。宋朝皇帝出游戴花的场面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宋朝皇帝赐花有许多特别的讲究,最主要的有两大讲究:一是皇帝赐花的“花色”和场合有讲究,皇帝赐花以真花最为珍贵。所谓真花就是鲜花,在当时叫做“生花”。每年三月,皇帝都要带着大臣出游踏春,主要去金明池游赏。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一次,宋真宗与群臣游赏宜春殿,到了赐花时,“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才十余朵,所赐止亲王、宰臣”。其他则是仿制的生花,也就是人造花。即便是人造花,也要分为三品。据《铁围山丛谈》记载说:“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甚为美丽。

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至滴粉缕金花为最,则倍于常多颁。”这意思就是说,绢花品质较低,有辽朝使者参加的皇帝生日宴,为向辽使表示节俭,就用这种绢花;罗帛花色泽艳丽,一般用于春秋两次皇宫宴会;而在上元踏青游春之时,有的大臣随驾出游,到时有小宴招待,这种场合则赐“滴粉缕金花”,这种人造花以珍巧著称。

二是由谁戴花也有讲究,除皇室亲王、宰辅大臣由内侍为其戴上外,其余百官则一律由自己佩戴。在宋真宗时期的一次赐宴上,宋真宗赵恒特意命内侍为晁迥、钱惟演两位大臣戴花,这让晁迥、钱惟演二人感激得涕流满面,因为晁迥、钱惟演二人享受的是皇室亲王、宰辅大臣的待遇,这显然是特别的恩典宠幸。还有一次,宋真宗召汴京留守陈尧佐和大内都巡检入后宫参加聚餐宴会,宋真宗与这两位大臣“皆戴牡丹而行”。

聚餐之间,宋真宗命陈尧佐“尽去所戴”,然后“亲取头上一朵为陈簪之,陈跪受拜而谢”,这次君臣际会着实让其他的大臣艳羡不已。由此可见,宋朝皇帝的赐花,有着一套严密的程序和规定,显示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

在宋朝君臣聚餐宴会上,皇帝也有着边饮酒边赏花的雅兴。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有一次,宋真宗赵恒召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聚餐,赵恒特意命人以千叶牡丹戴在寇准冠上,并开玩笑地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但是,男子戴花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如一代名臣司马光就曾反对过男人戴花。他认为,戴花是奢侈的表现,男子戴花则更是“殊失丈夫容体”。

当然,他也不能彻底抗住这种时尚新潮流,有时实不得已,不妨“随俗”,也会戴上一枝花。当年,司马光高中进士及第,在新科进士的琼林宴会上,按惯例一律要由皇帝赐花给这些新科进士。《宋史•司马光传》中就曾记载,司马光高中进士后,宋仁宗赵祯赐新科进士琼林宴,宋仁宗照例赐花给每一位新科进士。

这些新科进士都将皇帝赐的花戴在头上,唯有新科进士司马光端坐不动,一位坐在他身边的同年立即劝他说:“君赐不可违。”司马光这才将花戴在自己的头上。

据南宋文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在庆贺太上皇帝宋高宗赵构八十华诞的御宴上,“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就用诗描述了这场簪花宴会的热闹情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从这首诗中,让人看到了一个被花海浸泡、淹没的大宋王朝。!

相关参考

汉成帝刘骜最会享受因而最终死于淫乱?

平心而论,汉朝的皇帝大多还是挺靠谱的。高祖刘邦,以平民身份,提三尺剑起义,反抗暴秦,后又打败贵族出身的项羽,创建了大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非常了不起。武帝刘彻,(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

汉成帝刘骜最会享受因而最终死于淫乱?

平心而论,汉朝的皇帝大多还是挺靠谱的。高祖刘邦,以平民身份,提三尺剑起义,反抗暴秦,后又打败贵族出身的项羽,创建了大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非常了不起。武帝刘彻,(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

隋朝历史 历史上最会说漂亮话的皇帝杨广

说漂亮话,不办漂亮事,大概好多人都做过。历史上最厉害的是隋炀帝,这是一个荒淫无耻的皇帝,但是漂亮话,却说的很多。堪称是历史上说话最漂亮的皇帝。隋炀帝本名杨广,又叫杨英,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独孤

娄昭君丈夫是谁?为何说娄昭君最会生?

  后世都说独孤信是最牛岳父,因为他生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唐朝元贞皇后以及隋朝文献皇后。但历史上还有一位女子比他厉害,生了四位皇帝两位皇后以及两位王爷。  六子二女,非富即贵,她不仅生的多,

历史上最会作死的皇帝,成千古昏君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钦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国策。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后人对宋朝有一个误解,就是宋朝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就是大错特错了。在宋

为何说西游记中沙和尚最厉害?最会隐藏实力?

唐僧是十世灵童转世,也做了十世和尚,但前九次私自去西天取经,走到流沙河时,都被沙和尚吃了。只有第十次是经过领导批准才去取经的。我们还记得流沙河是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沙和尚说过,自己在流沙河边吃人

为何说西游记中沙和尚最厉害?最会隐藏实力?

唐僧是十世灵童转世,也做了十世和尚,但前九次私自去西天取经,走到流沙河时,都被沙和尚吃了。只有第十次是经过领导批准才去取经的。我们还记得流沙河是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沙和尚说过,自己在流沙河边吃人

明朝最会生的小妾是谁?一连生两位状元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合理的,如果家中正妻多年无子,男子一般都会娶小妾回家,以延续自身血脉。  本文的主角王梦蛟便是如此,她可以说是明朝最会生的小妾,但这里的最会生不是说她生的多,而是说她生的有质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会作死的父子皇帝,直接将一个盛世整垮

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随后灭掉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宋太祖赵匡胤的心愿是统一全国,但英年早逝,有说是弟弟赵光义加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最会作死的父子皇帝,直接将一个盛世整垮

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随后灭掉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宋太祖赵匡胤的心愿是统一全国,但英年早逝,有说是弟弟赵光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