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此被逆转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

Posted 刘义隆 宋文帝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此被逆转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此被逆转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

2、宋文帝千辛万苦地北伐,却被辛弃疾一顿讽刺,就因三个战略性失误

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此被逆转 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

就南北朝军事对抗与冲突而言,晋宋之际是一个关键时段,当时南北双方战争频繁,规模较大,影响深远。东晋之末,刘裕凭借北府集团的军事力量,先后主动北伐山东与关中,消灭鲜卑之南燕和羌人之后秦,连凶悍之北魏也不得不一度避其锋芒。刘裕北伐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升其个人的威望,积累政治资本,以顺利代晋建宋。但从其北伐成效而言,刘裕取得了东晋以来前无古人的军事业绩,虽然关中得而复失,但刘宋控制了黄河以南及山东青齐地区,这是东晋南朝南方诸政权中疆域最为辽阔的。

然而,刘裕过世之后,北魏牢固地控制了河北地区,太武帝拓跋焘逐一消灭了十六国残存的诸胡政权,完成对北方的统一,进而不断用兵河南,蚕食刘宋的北方领土。其时,宋文帝刘义隆励精图治,“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卷九二《良吏传序》),《南史》卷二《宋太祖文帝纪》也称:“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加以在位日久,惟简靖为心。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面对北魏的军事攻击,宋文帝时期一再组织北伐,意在夺回河南失地,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的北伐规模与声势甚巨,但结果却遭到严重失败,刘宋从此失去了对淮北的军事控制,刘裕所取得的军事业绩基本丧失,与北魏军事对抗的均势被打破。

《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论云:“高祖劬劳日昃,思一区宇,旍旗卷舒,仅而后克。后主守文,刑德不树,一举而弃司、兖,再举而丧徐方,华服萧条,鞠为茂草,岂直天时,抑由人事。”宋文帝以鼎盛之国力而兴北伐之举,何以屡遭之失败,其影响如何?本文试图就此略作专题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宋文帝元嘉时期之北伐活动及其失败

宋文帝元嘉时期分别于元嘉七年、二十七年、二十九年发动三次北伐,目的在于与北魏争夺对河南的控制权,恢复和巩固刘裕北伐的成就。刘裕永初末和宋少帝刘义符景平中,北魏开始大规模用兵河南、山东等地,蚕食黄河以南之宋境。《宋书》卷九五《索虏传》载永初三年底北魏攻河南虎牢,“镇北将军檀道济率水军北救”。《宋书·少帝纪》载景平元年二月“初虏自河北之败,请修和亲;及闻高祖崩,因复侵扰,河、洛之地骚然矣”。尽管刘宋守军艰苦奋战,但面对北魏的攻势,河南重镇滑台、陈留、虎牢等城一度失陷,“泰山诸郡并失守”。《宋书·索虏传》载刘宋派遣檀道济领兵出征,道济集中兵力,“先救青州”,“虏闻道济将至,焚烧器械,弃青州走”。在河南诸城的争夺中,刘宋军队损失严重,如虎牢“被围二百日,无日不战,(毛)德祖劲兵战死殆尽,而虏增兵转多”。由于“虏众盛,檀道济诸救军并不敢进”,以致“虏既克虎牢,留兵居守,余众悉北归”。通过这次宋魏战争,北魏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攻占了河南部分地区。而对刘宋而言,即便名将檀道济出援,不仅面对北魏退师而不敢贸然追袭,甚至惧敌强盛而“诸救军并不敢进”。宋魏之间军事对比的天平已开始向北魏倾斜。

宋文帝继位之后,在清除徐羡之、傅亮、谢晦等顾命大臣后,便着手部署针对北魏的军事行动。《宋书·索虏传》载文帝派使臣告魏主拓跋焘曰:“河南旧是宋土,中为彼所侵,今当修复旧境,不关河北。”拓跋焘则怒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此岂可得河南。必进军,今权当敛戍相避,须冬行地净,河冰合,自更取之。”又载:“太祖践阼,便有志北略。七年三月,诏曰:'河南,中国多故,凐没非所,遗黎荼炭,每用矜怀。今民和年丰,方隅无事,宜时经理,以固疆场。可简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骁骑将军段宏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一万,以相犄角,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可权假节,率见力三万,监征讨诸军事。

便速备办,月内悉发。'”面对刘宋的军事攻势,北魏初“悉敛河南一戍归河北”,但至元嘉七年十一月,“虏大众南渡河,彦之败退,洛阳、滑台、虎牢诸城并为虏所没”。诸城之攻守,以滑台之战最为激烈,《宋书》卷七六《朱修之传》载其“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由于到彦之在河南处境艰难,有全军覆没之虞,于是宋文帝又派檀道济驰援接应。《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载:“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宋文帝此次北伐,到彦之失败惨重,由于檀道济的援救,部分兵士才得以南归,从此,在宋魏军事对抗中,刘宋已处于退守之弱势。

宋文帝千辛万苦地北伐,却被辛弃疾一顿讽刺,就因三个战略性失误

辛弃疾曾经写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宋文帝屡次北伐的失败案例,影射当时韩侂胄对金用兵的轻率,言语中十分担忧。那么,当年文帝刘义隆的北伐为何会屡次失利?战争的过程是否真的那般不堪回首? 自古以来所谓的"南强北弱"是否在那时便已成定局?刘义隆为何无法复现皇考宋武帝刘裕的丰功伟绩呢?所谓的元嘉北伐,包括了刘义隆在元嘉年间发动的三次对北魏的战争。第一次在元嘉七年三月,开始局势还不错,先后攻克了洛阳、虎牢、滑台等地。结果入秋后,人家北魏又转守为攻,到了春天,滑台又重新沦陷被北魏占领。宋朝大将檀道济本来是前去救援的却被逼退,首次北宋的北伐就这么失败。 又过了二十年,宋文帝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之战了,他派王玄谟等人驾着战舰走水路进攻,而另一路人马则率十万骑兵从西边陆路进军洛州。西路军还算有战果,一度收复了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不幸为北魏击败。此时魏军乘胜之威,深入刘宋腹地,一度威胁要度过长江,文帝只得召回各路军队守护自家大本营。二次北伐的失败,导致刘宋江北六州变得萧条破败,荒无人烟。到了元嘉二十九年,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谋杀,北魏宫廷内乱,朝中无主,机不可失,文帝又分兵数路攻向中原。此番仍是东路军出了岔子:张永迟迟无法攻克碻磝,反被守军挖地道出城,烧了营垒,东路军于是退兵。 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西路的鲁爽、臧质等也就无功而返了。也许文帝刘义隆还有心组织第四、第五次北伐,但时间没有再给他这个机会。翌年,太子刘劭因为巫蛊之事与文帝产生隔阂,为了保住自己的储君之位,暴戾的刘劭竟率兵杀入禁宫将文帝残忍杀害。刘义隆与老对手拓跋焘走了个脚前脚后,冥冥之中似有天定,不由让人叹息。那么,三次北伐都铩羽而归,原因究竟何在呢?第一,就是战略上准备不足,过于匆忙,所以才会这么屡屡受挫。对于魏宋之间的战争态势,淮河以北各个边镇的攻守部署尤为重要。如果能将淮河南北的军镇与周边乡村聚落兵民合一,屯戍结合,则守可抵御鲜卑侵扰,攻则能够协同反击。 而如果淮北兵强马壮,粮食丰足,就会在北伐时大大支持主力军。但宋文帝显然忽略了这一点,他长期忽视招集流散、经营沿边各镇,导致淮北诸城陷于各自孤立。而北魏看淮河一带宋军毫无守备能力,更是猖獗地屡犯边境,春天来抢麦子,秋天来收割庄稼,导致百姓疾苦,饥肠辘辘,反而把鲜卑骑兵养得膘肥体壮。而到了北伐之时,宋文帝从荆州、建康那么老远的地方出兵,兴师动众不说,还没有粮草补给。士兵们都饿着肚子呢,哪有心思打仗呀,自然是屡屡失败呀!第二,就是指挥有问题,宋文帝是一个"自我迷恋"的"伪军事家",对于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他根本没有把握住过先机,还屡次判断失误。 不仅在战略决策上随随便便地筹划一下,而且在连具体的战术安排上也是凭空想象。徐爰是文帝宠信的近臣,著有文集十卷,有《系辞》《释问》等行于世,让他写书立传,可以说得其人哉。但徐爰做得最多的,却是到前线传授和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和中旨,行使实际上的临阵指挥权,而将领们必须仰听成旨,如同提线木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帝如果能遵照这句古语,放手让前线将领便宜行事,很多战役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第三,就是用人有严重问题呀。将北伐的罪过完全归咎文帝的瞎指挥,也确实片面。实际上北伐的将领大多缺乏才能,甚至临阵胆怯,这也成了元嘉北伐人谋方面的一大败笔。 第一次北伐的主帅到彦之在文帝年幼时便辅佐其镇守荆州。当初宋少帝刘义符被废杀,朝中大臣徐羨之等拥立刘义隆为帝。而刘义隆不敢贸然东下,到彦之就极力游说刘义隆,刘义隆这才下定决心出兵,所以到彦之也就成了宋文帝的心腹大臣。这个人虽然忠诚耿直,但是军事才能是一点儿没有。当时北魏乘冬季反攻,洛阳及虎牢失陷,滑台遭到围攻,此时部下垣护之认为青州丰饶,兵甲充足且漕运畅通,应当派兵支援滑台,并率大军进攻河北,向北魏施压。但到彦之恰逢眼疾发作,又见黄河结冰,河岸守军溃败,且军中有疫病传播,最终还是决定退军。 首次北伐的军备物资相当充足,但由于到彦之撤退得过于惶急,物资被悉数抛弃,武库一时间竟然空空如也。文帝也知道自己这位心腹实在难辞其咎,只得将其下狱,但随后不久又被再度起用。要说宋朝没有骁勇善战的大将对他也不公平。其实檀道济、沈庆之也都是久经沙场,经常打得鲜卑叛军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檀道济在刘裕朝立有大功,到了文帝朝却反而遭到猜疑。元嘉十二年,檀道济被宋文帝抓捕处死,罪名是平时常散发财宝货物招揽逃亡之人,并趁文帝病重期间谋划造反。 而沈庆之虽每每都在前线提出正确的意见方略,却由于权小言轻,屡屡不被采纳。文帝有能人不用,自毁长城,而所用之人往往希望侥幸略地,一旦遭遇攻击,则立刻全军崩溃,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当然不会只有以上简单的三方面,从更长远的意义上看,自元嘉之后,南北攻守易势,宋齐梁陈唯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地盘也是越来越小,终于被杨坚统一。设想一下,刘裕和刘义隆父子如果在天堂相遇,是不是会相对无言,叹息一声呢? 本文纯属作者(君临天下之红颜)的观点,纯原创。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出处),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配图。

相关参考

宋文帝千辛万苦地北伐,却被辛弃疾一顿讽刺,就因三个战略性失误

辛弃疾曾经写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宋文帝屡次北伐的失败案例,影射当时韩侂胄对金用兵的轻率,言语中十分担忧。那么,当年文帝刘义隆的北伐为何会屡次失利?战争的过程是否真的那般不堪回首?自古以

一位评价毁誉参半的君主 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生于407年,其父是宋武帝刘裕,他在424年继承皇位,453年被太子刘劭所杀,共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庙号“太祖”,位列中国刘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宋武帝刘裕的

宋文帝刘义隆生平简介 宋文帝刘义隆是怎么死的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

历史如何评价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是怎样的人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

宋文帝刘义隆有多少个子女 刘义隆的子女都有谁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

宋文帝刘义隆有几个老婆 刘义隆的老婆都有谁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

宋文帝刘义隆怎么死的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继续实

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有几个

  父母  父亲:刘裕,宋武帝  母亲:胡道安,文章太后  兄弟  刘义符,宋少帝  刘义真,庐陵孝献王  刘义康,庶人  刘义恭,江夏文献王  刘义宣,南郡王  刘义季,衡阳文王  后妃  袁齐妫,

如何评价宋文帝刘义隆

  总评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十七岁即位,诛杀权臣,修明政治。他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奖掖儒学。“元嘉文学”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时代,有谢灵运、刘义庆、鲍照、陶渊明等群星照

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407~453),宋文帝,中国南朝宋皇帝。424~453年在位。小字车儿。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生于京口。宋武帝第三子。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