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Posted 阶级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何结局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何结局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何结局不同?民众态度不同:造反、学习。洋务运动,满清民众想造反,明治维新,日本民众在学习。

这个问题,以前问答过。因为回答过,不想再重复,简单说两句。

原因有三点:参与者不同,阶级产生不同,人文历史不同。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基本内容是差不多的。

很多人认为,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日本全盘西化,而满清是中体西用。

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明治维新的内容,除了殖产兴业这一条,其它的内容,中国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完成了。所以,满清的中体西用是正确的。后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全部西化,甚至人种都要西化,完全是脑子进了太多的水。事实证明,那些被西方人那一套忽悠的人,是救不了中国的,他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大背景下出现的。不再需要依靠殖民地,只要通过自身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就能完成国家崛起。因为这个大背景,德国、意大利、沙俄、日本、美国,这些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都在1860年前后进行不同形式的强国运动。

满清的强国方式就是洋务运动。日本的强国方式就是明治维新。

可以看到,除了中国之外,其它国家,最有力量的阶级都是贵族武士阶级,德国、意大利、沙俄、日本都是如此。而美国,则是资本家。只有中国,最有力量的阶级是农民。

在中国,农民是社会最底层的阶级,也是最为庞大的阶级,最有力量的阶级。然而,满清的洋务运动,只是一些官僚在搞,农民并没有参与其中。没有最有力量的阶级参与,自然无法成功。

洋务运动开展后,并没有像明治维新一般制造出新的资产阶级。

明治维新之后,或者说,其它国家的强国运动,在发起运动之后,不仅产生了大量的近代化工厂,更重要的是将曾经的贵族武士阶级变成了资产阶级,同时还产生了一批民间的资产阶级。

而洋务运动开展后,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是官家的工厂,都是属于私人的,并非属于个人。满清贵族并未完成从地主官僚向资本家的转变。资产阶级没有,自然不会改变满清政府的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没有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运作的方向自然也不会改变。

之所以会有上述两点差异,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人文历史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而这个不同,就是在古代中国,差不多两千的时间,一直都是文明的输出地,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

吸取其他文明的长处,继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这样。但是,从来就不曾出现过,自己不如别人,需要完全依靠别人的东西才能强大的历史。

日本则不同,日本从其文明兴起,到其文明不断发展,都是通过对外学习完成的。在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日本社会以及其文明的演进,都是依靠向中国学习完成的。他们有这个传统,看到中国不行,向西方学习,他们有那么一套引进的方式。

就像日本在隋唐时期,大量派遣遣唐使一样。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性质嘛都是一样的。日本本身就具备那一套通过引进外来文明,对自我进行革新的传统。而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文明演进的。一般都是改朝换代。

所以近代西方列强入侵,就产生了两个动向。日本的民众知道自己又落后了,要向外学习了,学习才能强大。而中国的民众,遭到西方入侵的第一反应是朝廷不行了,要推翻朝廷。在民众看来,中华文明都是最先进的,是天朝上国,只是朝廷不行,所以挨打了。

清朝无法抵御外来入侵,那么民众便不再信任满清政府。满清政府,无论搞什么,包括搞洋务运动,在民众看来都是不好的,都要打倒。日本的民众在学习,满清的民众却在想着造反。

在近代日本不断走向强大的时候,近代中国则是不断换政府:满清政府、南京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古代中国是改朝换代,近代中国就是不断换政府。

中国是拥有换政府那一套传统的。这便是洋务运动失败根源的根源。

相关参考

倒幕运动后,西乡隆盛为何起兵反对明治政府

作者:金满楼近代日本史上,明治维新被视为新日本的开始。然而,崛起的新贵也非铁板一样,如在处理士族问题上,西乡隆盛即与大久保等人分道扬镳。如戴季陶说的,「”武士的世袭财产被剥夺了。武士职务上的特权,被征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

成功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洋务运动日本真正崛起并对中国虎视眈眈,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提出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其勃勃野心展露无遗。在此之前,日本同样被欧美

同是名妓的莘瑶琴与杜十娘为何会有不同结局?

莘瑶琴,书载二十四名妓之一。年幼之时,兵荒马乱,与父母失散,被人拐卖至杭州一处妓院中。长到十四岁,已娇艳非常,不久就赢得“花魁”的名头。于是妓院门前车水马龙,妓院老妈子一再提高价码,仍然车马不断。杜十

同是名妓的莘瑶琴与杜十娘为何会有不同结局?

莘瑶琴,书载二十四名妓之一。年幼之时,兵荒马乱,与父母失散,被人拐卖至杭州一处妓院中。长到十四岁,已娇艳非常,不久就赢得“花魁”的名头。于是妓院门前车水马龙,妓院老妈子一再提高价码,仍然车马不断。杜十

莘瑶琴人物性格分析 同为花魁莘瑶琴与杜十娘为何结局不同?

  明末冯梦龙纂辑《三言》,分别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为白话

历史人物 同是名妓的莘瑶琴与杜十娘为何会有不同结局

  ,书载二十四之一。年幼之时,兵荒马乱,与父母失散,被人拐卖至杭州一处院中。长到十四岁,已娇艳非常,不久就赢得「花魁」的名头。于是院门前车水马龙,妓院老妈子一再提高价码,仍然车马不断。>  是明代冯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1、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势力处于弱势时期。2、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

历史人物 莘瑶琴人物性格分析 同为花魁莘瑶琴与杜十娘为何结局不同

  明末冯梦龙纂辑《三言》,分别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为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

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

两场运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日本人的觉醒――明治维新_《甲午沉思录》

>  几乎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也在发生着一场变革。与洋务运动相比,它来势更猛烈、涉及面更广泛、变革更剧烈、影响更深远,这就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