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之战

Posted 上将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沔水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沔水之战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知名的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一方面,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另一方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作为三国时期一流武将的重要代表,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在当时也曾有过交手的纪录。其中,就沔水之战来说,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关羽和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徐晃的正面较量。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呢?

首先,就沔水之战来说,是襄樊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沔水,古时的汉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打襄樊,与曹仁、于禁对峙。同年八月,汉水暴涨,关羽趁势出击,不仅俘获了于禁,更斩杀了曹魏大将庞统,可谓来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也即后人常说的威震华夏。面对强势的关羽,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相继归降。为了力保襄樊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在于禁大军失利之后,又派遣徐晃前去支援。虽然徐晃手下的将士多位新兵,但是,徐晃并没有被关羽的气势所吓倒,而是主动出击,顺利进入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关羽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军所围仅三丈。

针对沔水之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晃营距羽围三丈所,作地道及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孙权为笺与魏王操,请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备。”在两军对峙的背景下,孙权主动和曹操沟通,准备在背后偷袭关羽。值得注意的是,孙权让曹操不要走漏消息,以免关羽有所准备。但是,曹操在手下谋士的建议,故意将这一消息走漏给了关羽。在此背景下,通过这一心理战,关羽大军的士气受到了影响。而这,无疑为沔水之战的结果埋下了伏笔。在心理战之后,虽然关羽没有退军,但是,对于徐晃来说,不愿意错过关羽大军气势受到影响的机会,选择和关羽进行决战。

在决战中,徐晃声东击西,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与此相对应的是,关羽因为担心四冢将失,所以从围攻襄樊的数万大军抽条了五千兵马来和徐晃决战。根据《蜀记》的记载: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在这场决战中,徐晃为了激烈士气,和手下表示能够获得关羽首级之人,将会获得重赏。而这,让关羽非常惊讶。对此,徐晃表示这是为了曹魏才这样做的。紧接着,两军混战起来了。

最后,因为担心荆州后方遭到偷袭,加上兵力不占据优势,关羽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卷六十八》中的记载:“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 虽然关羽的防御工事非常严密,但是,这依然遭到了徐晃的重创。在攻破关羽大营之后,一度归降关羽的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被徐晃所斩杀了。

面对沔水之战的失利,关羽只能从襄樊撤军,而这,意味着樊城之围终于得到了解除。总的来说,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沔水之战的胜利,对于巩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稳定后方都起了重大作用。此外,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虽然俘获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但是,在之后的较量中,关羽还是败给了另外一位曹魏五子良将——徐晃。当然,在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的夹击下,关羽之败,无疑是虽败犹荣了。

相关参考

为唐朝后来的统治奠定了有力基础 洺水之战

洺水之战是李世民和刘黑闼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李世民取得胜利而告终。洺水之战作为一场具有典型性的战例,它稳固了唐朝的统治根基,所以后世对赤亭之战的评价也十分地高。从史书来看,史学家们也有记载关于洺水之战的

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宋国从此变成了二流国家

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泓水之战规模虽不

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宋国从此变成了二流国家

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泓水之战规模虽不

春秋战国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等国进攻亲附楚国的郑国,楚救郑伐宋。十一月,两军战于泓水,宋襄公以仁义之师自命,不肯攻击尚未完全渡河的楚军,结果弱小的宋军被楚军击溃,宋襄公也身受重伤。第二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历史军事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历史军事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宋襄公因“仁义”输掉了战争 宋楚泓水之战简介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役发生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

春秋战国 第6节 泓水之战

  宋襄公吃了一把图王霸之名的大亏该清醒了吧,没有。为图仁义的虚名又吃了一把大亏。前次是吃了亏误己,因为虽然自己被拘了,国家损失不大。这一次是吃了亏误国,给宋国带来了惨重损失。这就是泓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