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怎么使秦国变强大的

Posted 度量衡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鞅变法是怎么使秦国变强大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鞅变法是怎么使秦国变强大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商鞅变法为什么这么厉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周孝王六年(前905)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封到秦邑一带,成为天子的附庸国,到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王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王。

一百多年间,秦国几乎尝尽了国弱被人欺的滋味。因为封地偏西,远离中原核心地带,秦国就一直被视作落后于东方六国的蛮夷。

直到秦穆公时期,秦国灭掉了西方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国家,将疆域扩大了千余里,秦国在春秋时期的腰杆才挺得更直了些。

可是若空有大地,没有守护国土的实力,这样的繁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在经历了战国初年魏国对自己的一系列侵犯之后,秦国更是坚定了发展国力的信念。

秦孝公时期,这位"发愤于西陲"的君主,面向天下广招人才,意图通过这些人才去革除秦国的一些弊病,帮助秦国走向强大。也正是在秦孝公这样的纳贤政策之下,在魏国仕途受阻的商鞅便动身去了秦国。

商鞅本是卫国人,且出身高贵。年轻时,商鞅就对法家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受到变法先驱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后来他到魏国为官,本也受人赏识。但因为魏惠王未重用商鞅,他又担心自身安危,便离魏去秦。

虽然后来秦国变法干得轰轰烈烈,但一开始的推行也很不顺利。

《商君书·更法》记载,秦孝公一开始对变法,也担心"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而当时被秦孝公寄予厚望的商鞅、甘龙、杜挚三人,在变法事宜上观点也不尽相同。

商鞅认为"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而甘龙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不仅如此,杜挚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不应变法的理由。他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还说:"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不过这场争论的结局呢,我们都知道,商鞅胜出,秦国随后开始改革。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三人论辩之后,秦孝公随即颁布的《垦草令》。

这其实是商鞅向秦孝公提交的变法"预案",核心就是"重农抑商"。而在这部法案颁行的三年后,商鞅被秦孝公正式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变法。

c

在《商君书》中,商鞅列举了秦存在的弊病。故而之后的改革措施,基本都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围绕农业这一立国之本,商鞅的改革举措基本如他在《商君书·去强》中所说的"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一样。

在农业和民生领域,除了《垦草令》,还有废除井田制,推行分家政策,统一度量衡。井田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土地制度,出现于商朝。在这种制度下,土地属于天子,庶民受其恩惠,得到土地的耕种权。然而这种制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的执行效果非常一般,到了春秋时期俨然成了披着国有外衣的贵族土地私有制。所以为了增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保证税收,商鞅便果断地对井田制动了手。

分家制,与当时的军事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当时商鞅重新编订了全国的户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开始按人头征收军赋。而既然以家庭为单位,那全国户数越多就能征得更多的军赋。所以要求成年男子从本家独立的分家政策便应运而生。

而统一度量衡,则是便于国家政令能够在各地更好地被执行。随着秦国疆域的扩展,全国各地文化、度量衡等不统一造成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为了提高地方对中央政令的执行效率,商鞅展开了对度量衡的统一。而客观来说,这还有利于各地的平行和民间交往。

而在军政方面,则有迁都咸阳;用军功爵制代替世袭制;推行郡县制等。

迁都一事,很显著的好处便是打击原本的贵族势力,助推军功爵制的施行。而以军功受爵,又益于激发秦军士气。而废除世袭又与郡县制联系密切。

这二者的实施,都有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掌控。控制强了,赋税便能落实,国家财政和兵力才有了保障。

可以说,正是商鞅推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政策,使得变法呈现出"1+1>2"的局面。而这样全方位的实力的提升,最终使得秦国国力得到质的飞跃。这为之后秦国"扫六合"立下了基础。

国家大事,并无"一步登天"之捷径。秦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依赖于其"六世之余烈"。

相关参考

揭秘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杀商鞅?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尸体被车裂。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

秦国统一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实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实行商鞅变法,历经六位国君始终果断不移地对峙商鞅之法,是秦国壮大起来的基本原因,其实除了秦国变法维持壮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也是不容轻忽的,那就是秦国是战国七雄中,对于人才最

秦国统一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实力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实行商鞅变法,历经六位国君始终果断不移地对峙商鞅之法,是秦国壮大起来的基本原因,其实除了秦国变法维持壮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也是不容轻忽的,那就是秦国是战国七雄中,对于人才最

商鞅变法,把秦国弄的很强大,为什么却死的那么惨

在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商鞅五马分尸。为什么秦惠文王会如此对待商鞅呢?商鞅老了一、秦惠文王在幼年时期触犯了商鞅的新法,他的老师,也就是秦惠文王的大伯。受到了连坐,被商鞅,割

商鞅变法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政权,纷纷启用人才,进行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秦孝公认为只有通过变法运动,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在秦国广纳贤才,希望能

商鞅为何选辅佐秦国 秦短命乃商鞅之过

商鞅在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下,用不到22年时间在秦国变法施政,让贫弱的秦国飞越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势一国,而后历经几代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然而新君上任第一件大事却是对其处死并车裂,但是保留所变新法。可见变

商鞅变法提升秦国军力,秦王为何要杀商鞅?

商鞅变法提升秦国军力,秦王为何要杀商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商鞅变法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国变法后,战斗力越发强劲。秦国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商鞅功不可没。可是秦王为何要杀商鞅这个大功臣呢?

是自己作死的? 成功主持变法的商鞅死亡真相

商鞅之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

是自己作死的? 成功主持变法的商鞅死亡真相

商鞅之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

赢驷与秦穆公有何关系?嬴驷为何要车裂商鞅

当初秦孝公为了扭转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大胆启用商鞅进行变法,而秦国的国力在秦孝公的努力下,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作为一国之君,一个核心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