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杨虎城之孙

Posted 杨虎城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其实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杨虎城之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其实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杨虎城之孙

2、杨虎城后人西安事变幕后推手不是中共?

其实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杨虎城之孙

但是,晚年的张学良却改口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杨虎城)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

“西安事变”主谋是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临潼的枪声,拉开了被美国作家斯诺称为“历史的大峡谷上实现了一次大跳跃”、中国近代史上“惊险的好戏”的“西安事变”的帷幕。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率领东北军、十七路军,用“兵谏”的方式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但张、杨二人谁是主导者,这个貌似很清晰的问题,连张学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杨虎城

1956年12月15日,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回忆“西安事变”时,他回忆说:“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他在1957年写的《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说:“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伙伴——杨虎城将军……他非常热衷于抗日而不愿‘剿匪’。”

但是,晚年的张学良却改口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杨虎城)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

杨瀚说:“通过事实来讲,杨虎城是主角。这个主意本身是杨虎城提出来的,还有发动过程,都是杨虎城做的。”

张学良

那为何是东北军抓的蒋介石呢?

“捉蒋介石的任务本来是由十七路军担任的,但我祖父把这个任务交出去了。因为这个事件,重点不在捉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发动得十七路军和东北军一起,只是最后安排东北军抓的蒋介石。”杨瀚解释说。

1936年12月11日晚12时许,张学良率领东北军11名重要将领来到新城杨虎城办公处,兴冲冲地问杨虎城准备好了没有。杨虎城说:“我们准备好了,专等你来以后下命令。”

12日凌晨四时许,东北军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率领该营原来担任蒋介石外围警卫部队来到了临潼“华清池”。因为“华清池”的大门由他们守卫,所以进大门没有任何麻烦;当接近二道门时,蒋介石的一个卫士来回走动。王玉瓒举起手枪,连打三枪,命令战士开始进攻。

“西安事变”漏消息,曾有飞机来救蒋

突然响起的枪声让蒋介石警觉起来,趁着卫兵与王玉瓒和孙铭九带领的五六十人交火之际,蒋介石匆忙逃跑。

杨瀚说:“他们发现蒋介石的假牙还在桌子上,被子还有余温,汽车数量也没有减少,就估计跑不了多远。”

15公里外的西安新城大楼里,杨虎城获悉消息后当即下令搜骊山,并命令十七路军卫士大队长白志钧带他的卫兵乘一部小汽车及两部卡车,沿西安到临潼的公路向临潼方向搜寻。

当白志钧搜寻到临潼华清池,一架飞机突然降落在他面前,他们是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派来“救驾”的,驾驶员误以为他们是蒋介石一行。

“消息报到指挥部后,张杨二人认为有人故意走漏了消息,有内奸。事变发生后,他们竟然将张、杨的八项主张延迟发出,而先向洛阳复兴社联络站报告了‘蒋被扣’的消息,所以才会有飞机来救蒋介石。”

最终,东北军在山洞中搜出了蒋介石一行人。张学良得知消息后,高兴地对众人说,“我和杨主任胆大包天,把天捅了个窟窿。现在我不管了,要去睡觉了。”

“12月12日上午9时左右,蒋介石被送到了新城,安置在黄楼里。他当时穿着睡衣睡裤,腰弯着脚跛着,由于冻、饿、惊吓的原因浑身不停的发抖,不住的口出长气,进屋后连喝了十来杯白开水。”杨瀚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其中的细节。

由于杨虎城与蒋介石个子相当,杨虎城便派出贴身副官苏庭瑞拿了几件自己没穿过的新衣服送去给蒋介石穿。

蒋介石说:“我不穿,我不穿他们送给我的衣服。”

苏副官无奈,也不敢执意劝说。苏副官于是想了个办法,对蒋介石说:“这几件衣服是我们几个副官凑钱给委员长买的,请委员长换上。”

蒋介石听后说:“啊,你们买的,我穿。”换完衣服,蒋介石又问几位副官叫什么名字,让写个名单给他。“蒋介石还说将来不忘他们的好处”。

在杨瀚看来,根本不存在绝食之事。“由于蒋介石仓皇出逃时没来得及戴满口的假牙,吃饭就成了问题。副官们问他想吃什么东西,他摇摇头用手指着嘴说:我不能吃东西。他这时是不能吃,而不是不吃,所以根本就没有所谓‘绝食’之事。后来副官们给他弄来了牛奶、稀饭等流食,暂时解决了饮食问题”。

听说蒋介石“无牙吃饭”,张学良下令孙铭九,一定要设法找回蒋的假牙。孙铭九当天下午通过悬赏200元在他的卫士营,为蒋找回了假牙。当假牙送到蒋手上时,蒋介石高兴地说:“谢谢你们,有了它,我就能吃饭了。”

12日上午,张学良约杨虎城去看蒋介石。

杨虎城则拒绝说:“我不去,我见了他没有话说。”

张学良说:“为什么没有话说?我们一定还要同他好好地谈,他要答应我们抗日,我们还要拥护他做领袖呢!”

蒋介石在华清池的住所

杨虎城说:“副司令认为他会听我们的话吗?我不这样想,要去就请副司令先去,我现在不去。”张学良见杨虎城不愿去,就同意杨先不出面,他一人先去见蒋介石。

放不放蒋,杨虎城曾与张学良大吵

1936年12月12日10时左右,张学良在事变中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他对蒋介石行了军礼,口称:“委员长受惊了!”

“蒋介石到底政治经验丰富,一看张学良这么快来见他,态度还这么恭敬,就知道他底气不足,而蒋介石的态度也证实了我祖父对他的判断。”杨瀚说。

蒋介石见到张学良勃然大怒:“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员长。你要承认我是你的长官,我现在命令你把我送走,否则任凭你把我杀了,我同你没有旁的话讲。”

张学良回应说:“委员长不承认我是你的部下,我还可以用人民的资格同你说话。我对委员长并无恶意,请委员长要好好考虑。”

“蒋介石听了张学良这番没有锋芒的表白,态度更加强硬,干脆用手将耳朵捂起来,把头伏在桌子上,连说:‘我不同你讲话’。张看到蒋介石这个样子有点慌了,以为蒋介石是在生气发火,就退了出来。这实际是蒋介石在试探张学良对他的真实态度和策略。而张学良并没意识到这些,一天之中又跑去看了两次蒋介石,使蒋介石更加坚定了用‘拒谈’的强硬态度来对付张学良。”杨瀚说。

14日,蒋介石提出要见杨虎城,“下午的时候,我祖父单独去见了蒋介石。一见面,蒋介石就问这次的事变,是不是预先知道。我祖父就回答是。”

蒋介石又问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杨虎城回答说:“主要是为了停止内战和抗日的问题。而且这件事很简单,没有听任何人的话,只是张副司令和我两个人决定的。”

蒋介石说道:“把我送回去,这样变乱就不会扩大,我对你也会原谅的。”

杨虎城站起身说:“委员长的意见,我可以同张副司令和各将领去商量。”

杨虎城和蒋介石的交谈到此结束,双方也都摸到了彼此的态度。

1936年12月23日-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同宋子文及后来加入谈判的宋美龄达成了停止内战、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项协议。24日晚,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表示以人格保证接受六项协议,并邀请周恩来到南京就国、共合作直接同他谈判。

但是,蒋介石只同意以“领袖人格”保证,不肯签字。这样,在放蒋问题上,西安方面就出现分歧。有的人主张继续扣蒋,命蒋在西安发号施令;有的人同意放蒋,但坚持蒋必须签字;还有人则提出让蒋介石在西安对全国做广播讲话。

“25日放蒋介石,前一天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大吵了一架。祖父不同意那么简单的放,觉得放得不明不白,他主张是至少得签个文件,有个书面的保障;张学良认为把蒋介石赶快送走,想得比较简单。我祖父没有向外人透露这次争吵,因为他知道让蒋介石离开,一定会让他们俩人头落地;而张学良吵完架就告诉了宋子文。”杨瀚说,“大家都反对蒋介石、张学良离开的这种轻率、危险的做法。我祖父当时就说‘蒋介石的人格是不可靠的’。”

不能参加抗战是“精神折磨”

1966年,周恩来曾对杨虎城长子杨拯民说:“有人问我,‘西安事变’时如果把蒋介石杀掉会怎么样?我看也不过是日本人早打进来,革命力量早发展,抗日战争也许早胜利。结果未必坏。”

“我父亲是一个爱国者,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很深的感情。”杨虎城之女杨成美对本刊记者说,“九·一八事变”后,“我父亲是最早提出抗日的,也是最早开始组织抗日的。”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父亲是很拥护这个政策的,支持建立统一战线。我父亲在发动事变前,就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自己的,但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就是牺牲自己和自己的部队也是值得的。”杨成美说。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让杨虎城出国考察,“实际上就是把他弄走,不要留在身边”。在出国前,杨虎城交代部下说:“现在内战是停止了,抗日战争不久就要打响了,但我可能参加不了,你们都要去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

1949年9月6日午夜,自1937年开始就深陷监禁的杨虎城将军被特务刺杀,时年56岁。

杨瀚说,他曾在2005年、2006年先后给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和马英九写信,要求国民党为祖父平反,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回复”。

杨虎城后人西安事变幕后推手不是中共?

有人说西安事变的发动,幕后主要的推手是中共中央?其实不是。中共中央当时根本不知道。

至于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是不是受中共中央的影响比较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本来就是要和平解决,只是和平解决的内容不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中共最早的想法和我祖父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来就没有想杀掉蒋介石。

西北军政委员会当时的负责人就是张学良。张学良是在西安之前见了周恩来,后来又见了两次,5月份和中共的关系达到最高点,那时候中共提出了一个计划,建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形成一个西北割据,然后依靠苏联。答应的都很好,但计划报到苏联后,苏联对张学良根本就不信任,而且强调中国还是要靠蒋介石来领导。紧接着中共和蒋介石就开始秘密谈判,到9月底,谈判破裂了,蒋介石准备第六次“大剿共”。

台湾有一种说法是“西安事变虽然避免了内战,但是让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提前了”,台湾的这个说法是蒋介石不是不准备抗战,蒋介石要训练一百个师来抗战。但是,日本人从东北打到华北,并不是在那等着你训练一百个师再来打你。它是紧锣密鼓的在打。所以蒋介石说的“不抵抗政策”是有理论的,不是我不想抗日,“攘外必先安内”,这就是他的理论体系。杨虎城是想废蒋介石,不是杀他。而且苏联不知道西安事变,主要是杨虎城提出来的整个方式方法。

杀蒋介石,毛泽东他们是同意的,杨虎城始终坚持政治上废蒋介石,在政治上和蒋介石决裂。

祖父和蒋介石的关系是有转变,对蒋介石的认识却没转变。祖父本来是冯玉祥的部下,帮助蒋介石中原大战以后,蒋介石给他权力和地盘,然后在陕西发展了三年。那时蒋对共产党是格杀勿论的,但祖父一进陕西就放共产党;还大量选用共产党和陕北红军,这些红军的发展,和杨虎城的保护作用有很大关系。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放蒋的问题上有过很激烈的争吵。他俩计划10月25号放,24号晚上吵了一架。杨虎城不同意那么简单的放,觉得放得不明不白。杨虎城主张是至少得签个文件,有个书面的;张学良认为要把蒋介石赶快送走,想得比较简单。也没想到蒋介石的态度那么硬,其实挺怕死的,但他知道张学良的弱点,没政治斗争的经验。中共也是说要有条件释放,而共产国际提出无条件释放。

相关参考

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

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闹革命,杨虎城将军也差不多,一把关山刀子闹革命。1908年6月,

除了西安事变杨虎城将军还做过什么?

提起杨虎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安事变,其实除了西安事变之外,杨将军的英雄事迹还多着呢,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闹革命,杨虎城将军也差不多,一把关山刀子闹革命。1908年6月,

杨虎城国民党平反碰壁 彰显国共史观差异

杨虎城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并于1949年9月被国民党杀害。杨虎城长孙杨瀚曾在2005年和2006年多次写信给连战和马英九,请求为杨虎城“平反”。杨瀚让国民党为祖父杨虎城平反的想法已经碰壁,虽然这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人物:张学良西安事变人物:杨虎城西安事变人物:蒋中正西安事变人物:周恩来西安事变人物:宋美龄西安事变人物:阎锡山  西安事变(汉语拼音:Xi\'anShibian;英语:Xi\'anIncid

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已发密嘱罢免张杨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宋花玉,原题:《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19

西安事变的主角们不少都当了汉奸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控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中国国民政府当时的军政领袖蒋介石,迫使他接受以一致抗日为名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的要求。这个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一直在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缘何回溪口老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于1937年1月2日乘飞机回溪口老家,除了养伤以外,主要处理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1月13日,张学良被送到溪口软禁,杨虎城的代表李志刚和东北军的代表米春霖、鲍文樾及随员于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非得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总司令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果后,联合西北军杨虎城发动兵谏,囚禁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data-filtered="filtered"西安事变前,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并非感情用事

张学良(前排左)和蒋介石(前排右)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

群龙无首致自相残杀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覆灭

西安事变当天,王景芳的长官刘多荃担任捉蒋行动总指挥,而身为军官的王景芳则按照命令指挥所在连队包围骊山华清池。他参与了那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凌晨枪战”,他亲睹了曾经兵强马壮的东北军一夜之间的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