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务府制度是什么样的 怪不得大清会腐败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内务府制度是什么样的 怪不得大清会腐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内务府制度是什么样的 怪不得大清会腐败

清朝内务府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实行帝制,作为第一位皇帝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在这期间,中国共有422位皇帝。在漫长的帝制社会中,皇帝作为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无上的权利,可以说皇帝完全掌握着生杀大权,手掌掌握着一个朝代和百姓的命运。皇帝在当时可以说吃得最好穿的最好,权利也大,导致人人都想当皇帝。

人人光想到当皇帝存在的一系列好处,却没有考虑到其实做皇帝没有想的那么轻松,一个朝代的事情都要像皇帝汇报,经过皇帝批阅,而且时刻要提防那些有造访之心的权臣。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仅仅是在报销开支这件事上就让皇帝很头疼。

后来人们发现了一本记录皇帝在吃饭上花费的账本,明朝时期的万历皇帝一个月在吃饭方面的开支高达480两白银,如果说白银不太直接,折合成现在的现金约为15万人民币,每天吃饭要花掉5000人民币,是多么的奢侈。

然而到了清朝时期皇帝在吃饭上的花销又上了一个档次,作为我国封建帝制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他小时候每年在吃饭上的开支高达20多万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6200多万。由于万历皇帝比较昏庸和溥仪年龄太小等问题,这其中不免会出现相关官员多报账的问题,历史中也有记载。那么真是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乾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有可能是皇帝一直蒙在鼓里。

在清朝时期每天的早朝时间比较早,有一天乾隆皇帝在下早朝后问道一位大臣:“早朝时间这么早你吃饭了没有,大臣回答到:”在家吃了几个鸡蛋来的,乾隆听到后目瞪口呆,因为当时相关官员报账的时候每个鸡蛋按10两银子报的。乾隆说到:“鸡蛋这么贵,我都不敢多吃。大臣听到后也是心中害怕,连忙说到:”这都是去菜市场买的残次鸡蛋非常便宜。听到这样的解释,乾隆才满足。

到了光绪帝在位时,宫里鸡蛋的报账到了30两一个,而在宫外的菜市场内每个鸡蛋才卖到不到一两银子。光绪帝呢,又喜欢吃鸡蛋,每年在鸡蛋上的开支高达好几万辆白银,时间一长,光绪帝也不好意思了。有一次光绪帝和翁同龢聊天,说到鸡蛋太贵,翁老师你平常吃鸡蛋吗?翁同龢心中知道却不敢多说,他告诉光绪帝家中只在过年时期才会几个鸡蛋。导致光绪帝一直以为鸡蛋价格很高。

光绪

第二种情况是查办案件,增加震慑力。在清朝时期,咸丰皇帝在位时,有一次书房的门不知道怎么坏了,咸丰皇帝让相关部门维修下,第二天门修好之后,官员在报销修门费用时却写着花费了5000两白银。咸丰皇帝看到后非常愤怒说到修个门这么简单的事居然敢报销5000两白银,真是大胆。便下令追查此事。

后来调查结果出来,告诉咸丰皇帝:负责修门这件事的官员是新来的,第一次负责此事,心中比较紧张,把50两不小心写成5000两了。但是皇帝作为一个朝代的领导人,事务繁忙,也不能做到每件小事都要过目,时间一长,竟然忘了。

第三种情况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晚清时期后宫开始摄入朝政,当时的慈禧太后成为晚清时期政府的实际掌权人,那个时期也是清朝历史上的贪污分子最喜欢的一个时期。因为当时的慈禧太后本身非常收礼,但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把礼品送到慈禧太后手中,这中间就少不了帮收礼品的帮手,而慈禧太后为了让这些人对自己忠心,就鼓励他们多报账,慈禧太后这么做贪污的更厉害了。

咸丰

有一天,慈禧太后让官员去买100个箱子,当时官员报账每个箱子60两白银。当时有位军机大臣阎敬铭知道后去告诉慈禧太后:这些箱子实际价格没有60两白银这么多,他举报这官员贪污多报账让慈禧太后查这位官员。

慈禧听到后连忙摇头说道:没有你说的这个情况,现在我让你去办这件事,给你半个月时间,如果你办不到,这件事就过去了。阎敬铭也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第二天阎敬铭找到卖箱子的店铺告诉老板要买100个箱子,但他没想到的是老板告诉他没有箱子了。阎敬铭找了整个街都没有买到1个箱子,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箱子。直到有位店铺老板告诉他,昨天宫里来人了,不让卖给你箱子。阎敬铭心中气不过又想到从外地购买箱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天津道台,请他购买100个箱子送来。但是经过了好几天,一直没有回信,就连当时送信的也见不到,直到这件事过去之后他才知道送信的被收买了。经过这件事,阎敬铭也不插手类似的事了。

慈禧

说这么多不是说内务府的官员原本就是贪污腐败的的,他们之前也是好官,能做到内务府里官员也是他们自己有相应的能力,然后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当上的,如果当时他们各方面不过关是当不上的。但是在清朝时期,内务府却成为了最臭名昭著的部门,可以说是是贪污腐败分子的汇聚地,这个部门里贪污腐败时间频发,许多官员和劫匪差不多,而且谁都拿它没辙。

造成这一想象的发生原因很简单,因为内务府一直缺少刚性的制约制度,加上在皇帝身边工作,其他部门的官员还喜欢巴结他们,当时内务府的总官员大约是3000多人,仅仅靠着皇帝一人进行监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导致内务府的官员出现贪污腐败事频发。

其实,人类本来就是半人半兽,恩格斯很早就说过:“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但时,相比于动物来说人还是理性的,趋利避害是人面临问题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坏人——这是人性的规律,在面临对自己有利的情况,又不容易被人发现时,只要有利无害或利大于害,人类作出的选择可能是当坏人。虽然可以运用道德来对人类进行约束、教化等,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根本意义。 反而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更能实现对人类的约束,通过基于人性特点设立科学的制度,诱导人们主动克服兽性、弘扬人性。

内务府总管

政治哲学家哈耶克说过: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

通过历史可以看的出来,所谓的“坏人”就是在一定环境下没有收到制度的约束变坏的,要通过实践不断的完善建立制度,学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内心既然没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位置,人就是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除了奢侈享乐、消极腐败,他会有别的人生乐趣吗?他会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吗?让这样的官员掌握国家命运,不要说处于王朝末世,就算是在康乾盛世,结果也不会好。

相关参考

内务府多么腐败?缝补一条裤子花三千两白银

我们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内务府这个部门,感觉有点神秘。下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这个部门。清内务府全称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也称“后门衙门”,这个衙门是专门负责宫禁任务的,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

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历史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八旗制度产生时,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

内务府多么腐败?缝补一条裤子花三千两白银

我们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内务府这个部门,感觉有点神秘。下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这个部门。清内务府全称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也称“后门衙门”,这个衙门是专门负责宫禁任务的,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

清朝内务府包衣是什么意思,清朝时汉人成为内务府包衣有什么要求吗

清朝时汉人成为内务府包衣有什么要求吗?内务府包衣,意为天子家奴,在康熙朝以前,是祖上从龙入关的注意,这个从龙入关,不是什么将军之类的,而是,在后金崇德初的时候,努尔哈赤皇太极会在辽东收集一些有手艺的汉

在清朝什么样的人叫包衣奴才?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乱权的现象?因为清朝皇帝偏好任用包衣奴才管理内务。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特色,在于内务府这个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宫廷管理机构。内务府的主要人员是皇帝直辖的上三旗包衣(booi),他们在身

在清朝什么样的人叫包衣奴才?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乱权的现象?因为清朝皇帝偏好任用包衣奴才管理内务。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特色,在于内务府这个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宫廷管理机构。内务府的主要人员是皇帝直辖的上三旗包衣(booi),他们在身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

历史人物 内务府,是如何推动清朝灭亡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即清王朝第三位皇帝。内务府就是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设立的,总管皇宫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机构。随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建设,内务府经历过裁撤重组之后变得逐渐庞大,取代之前重要的宦官机构

行贿的大清国:从制度腐败化到腐败制度化

油画中的广州十三行广州的“公行”商人们开始筹建一种基金:每家公司缴出利润的10%,存入共用的资金池。而其作用,除了作为参与者们的行业保险外,更多的是为了应对政府层出不穷的勒索。在强大而贪婪的公权力面前

清朝的内务府有多贪?一个鸡蛋,报账30两银子

清朝自乾隆年间开始,吏治越来越败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普通的“知府”是多大官呢?仅仅是从四品,比正五品高半级。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府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一二品大员了。比如从一品的户部尚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