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官服是怎么分阶级的

Posted 官服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的官服是怎么分阶级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代的官服是怎么分阶级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官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人们通常骂那些道德败坏又装君子的人为“衣冠禽兽”,颇具贬义。

其实这“衣冠禽兽”来源于古代,特别是清代官员官服的品阶。古人讲究“等威莫大于车服”,历朝历代官员朝服,都有一定的规定。

一、诸王贝勒们的官服

到了清代,清政府沿袭借鉴了明代的官服,又有所创新与发展,融入了满清特色,蕴含着丰富的等级差异,为了更有效地区分不同官职,颇下了一番工夫。区别官服最大的标志就是上面的图案,称之为“补子”,花样不同的“补子”代表了官员的品阶。这补子源于唐代武则天女皇执政时期的异文服,颁诏官员绣袍,文绣禽,武绣兽。

补子又分圆补与方补,“圆补”即圆形补子,“方补”即方形补子,团补高于方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上团补,九品以内官员方补,有大功方可赏赐团补。

亲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最亲近的亲属。朝冠饰东珠十颗,补服,四团五爪金龙,补上胸前后绣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

郡王,朝冠饰东珠八颗,补服,四团五爪行龙,补上胸前后与两肩各有行龙一。

贝勒,朝冠饰东珠七颗,补服,二团四爪正蟒,补上胸前后各一。

贝子,朝冠饰东珠六颗,补服,二团四爪行蟒,补上胸前后各一行蟒。

镇国公,朝冠饰东珠五颗,补服,二方补上绣四爪正蟒,胸前后各一。

辅国公,朝冠饰东珠四颗,补服,二方补上绣四爪行蟒,胸前后各一。

二、九品中正的官服区别

文武官员根据品级规定:

一品,朝冠顶饰红宝石,补服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

二品,朝冠饰镂花珊瑚,补服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子。

三品,朝冠顶饰蓝宝石,补服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子。

四品,朝冠顶饰青金石,补服文官绣雁,武官绣虎。

五品,朝冠顶饰水晶,补服文官纤白鹇,武官绣熊。

六品,朝冠顶饰砗磲,补服文官绣鹭鸶,武官绣彪。

七品,朝冠顶饰素金,补服文官绣鸂鶒,武官绣犀牛。

八品,朝冠顶饰阴文缕花金顶,补服文官鹌鹑,武官犀牛。

九品,朝冠顶饰阳文镂花金顶,补服文官绣练雀,武官绣海马。

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各省按察使、道员,由于属于特殊职务,是掌管监察百官的,因此其补服上均绣獬豸,便于区分。

三、何为顶带花翎?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顶带花翎,这又是怎么回事?

清代的官帽除了顶子与饰品的区别,还有花翎的差异。

花翎更是身份与等级的象征,并不是一般的官员都能够佩戴的。

清代官帽,通常呈圆形,在帽子的边缘有一圈檐边,用皮、缎等材料制成,中间通常是红色的帽纬,在帽子的最顶端镶嵌顶珠,品级不同顶珠有区别,没有顶珠说明没有品阶,不入流。

帽子下面都有一个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蓝翎与花翎。

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要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三眼花翎最尊贵,这“眼”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什么这是花翎上的眼状宝石,一个宝石是一个眼,三个就是三眼花翎。

(清朝一品大员的官服)

清代为了象征权力与功勋,设有戴翎。

翎管一般都是使用白玉或翡翠,只有为朝廷立下一定功劳的官员,才有资格佩翎,清历代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

有爵位的贝子、固伦额附以上可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附以上方可戴双眼花翎。

其余戴翎者都是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各兵营统领,驻防将军以及兼提督衔之巡抚方可戴翎,通常五品以上可赐单眼花翎,六品以下赐戴蓝翎,离职或革职要摘去花翎。

正常的官员因功、劳绩可赏戴花翎,这是荣耀,而能够赏戴三眼花翎比登天还难,清代的大权臣和珅终此一生都想皇帝开恩赏赐他三眼花翎都没有办到,据说,满清王朝二百余年,大臣得到赏赐三眼花翎的仅有七位。

相关参考

清代文官官服补子大全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补

清代刚入仕的京官,官服居然是用租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北漂”是形容外来人在北京谋生、打拼的一个代名词,也从侧面反应出在北京生存的不易。其实,清代的时候,那些刚入仕途的小京官们就是北漂一族,他们在京城的

清代官吏朝服

清朝官服,清朝官员服饰。清朝官服制度,同样反映了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清统治者是以骑射武力征服了腐朽的明王朝,要维持统治,巩固政权,就要不忘这一根本。反映在服饰的典章制度中也是以“勿忘祖制”为戒。清

为什么中国的僵尸都是穿清朝官服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因为清宫戏多,清代的戏服多,剧组在拍僵尸片的时候去租或者去买清代的戏服可比其他朝代便宜多了。尤其僵尸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又更需要考虑成本,所以中僵尸们穿着的制服去诱惑凡人的情况就

六世班禅满族官服唐卡展出 真有满族范儿

撰稿:那岩近日,一件故宫博物院藏六世班禅官服像陈列在展柜中,吸引了好多人特地去旁观。这幅通高189厘米、宽103厘米,画心纵117厘米,横61厘米的唐卡正中,六世班禅身着清代满族官服,头戴满族暖帽,下

六世班禅满族官服唐卡展出 真有满族范儿

撰稿:那岩近日,一件故宫博物院藏六世班禅官服像陈列在展柜中,吸引了好多人特地去旁观。这幅通高189厘米、宽103厘米,画心纵117厘米,横61厘米的唐卡正中,六世班禅身着清代满族官服,头戴满族暖帽,下

清朝官制,要怎么区分品级与大小以及官服(包含帽子)?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从 一品光禄大

清代亲王补子

清代亲王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

清代团龙补服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

揭秘在古代“衣冠禽兽”竟然是夸人的成语

...时,“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等级制度在官服上就体现出来了。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