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Posted 性格
篇首语: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从1368年创建明代的起,以后的三年里朱元璋相继分封了六公、二十七侯、二伯,这三十六人要不军功赫赫,要不智计层出不穷,是明代最关键的开国元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三十一年里,这些开国功臣也陆续凋零,有战死沙场的(鄂国公常遇春、卫国公邓愈等),有病死床榻的(曹国公李文忠、济宁侯顾时、诚意伯刘伯温等),但更多的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诛杀而死。
太子朱标年幼时,被朱元璋送到大儒宋濂座下学习经传,谓之“可马上夺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从小学文的朱标,性格仁慈宽厚,与父亲朱元璋截然相反,并经常反对朱元璋诛杀大臣,责罚亲王。
朱元璋也是看到朱标的这种性格,担心他压制不住那些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开国功臣们,所以才借故对他们大开杀戒,如洪武十八年赐蒸鹅而死的魏国公徐达,而仅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谋反案中,牵连被杀的就有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等多位功臣。
而这让朱标更是忧心郁结,以致于患病早逝,时年仅37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已经64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人间至哀。之后朱元璋迅速将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当时他才15岁。
朱允炆性格有像父亲的一面,但更柔弱,也更冲动。因其年幼,朱元璋更加担心朱允炆能否守住基业,于是对剩下的功臣们再接着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并牵连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共一万五千多人,之后洪武二十七年逼死颍国公傅友德,二十八年赐死宋国公冯胜等。至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等到1398年朱元璋去世时,留给新皇帝朱允炆的沙场宿将就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一个人了,而之所以留下他,也是因为他只善于守城,而短于攻伐。
但朱允炆的敌人呢,则是称为明初九大攘夷塞王的九位大伯们,在其中总有文治武功都不下于这些开国元勋们的燕王朱棣。
相关参考
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元朝长达一百六十年的统治,创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
历史虽有规律,却从来不走寻常路,所以,历史总是会给后人留下诸多谈资。有些命题,谈论了几百年,还是津津有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历史是:朱元璋传位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蕃,
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的真实原因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很多人一直搞不明白,他为何要让朱标、朱允炆父子为储君,而让和自己类似有治国之材的朱棣做藩王。 而储君的懦弱,又为燕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同样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骨肉相残,而在这场叔侄皇位之争中,满朝文武都被卷进了旋涡,数不清的大明精锐战士死于内战,那个方孝孺
大多时候来看,很多历史都是必然的,然而,必然中,也存在着很多偶然性。朱元璋临死前交代后事的时候,曾经给朱允炆留下四个字,如果朱允炆听进去了,后来的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明惠帝(1377年12月5日—?)是第二位> 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嫡孙。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
朱元璋除了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之外,还是一个好父亲好爷爷。为了让孙子坐稳皇位,不仅将那些开国功臣都杀了,还将其他儿子打发到外地,专门留了三个大儒辅佐朱允炆。但是最后,朱元璋还是将朱允炆给坑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