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可怜的一皇子,十一岁封多罗贝勒,却遭皇帝一脚踢死?
Posted 贝勒
篇首语: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最可怜的一皇子,十一岁封多罗贝勒,却遭皇帝一脚踢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最可怜的一皇子,十一岁封多罗贝勒,却遭皇帝一脚踢死?
在封建的古代社会,皇子可以说是政治斗争的焦点人物,他们因为具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一些皇子却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落得凄惨的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本文要讲的这位皇子并没有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相反还有继承皇位的最大可能性,然而,却被皇帝一脚给踢死了,堪称清朝最可怜的皇子一点也不为过,他就是隐志贝勒奕纬。
清朝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紫禁城南三所传来好消息,皇次子绵宁(道光帝)身边的官女子辉发那拉氏(和妃)生下了皇长孙奕纬,嘉庆帝欣喜若狂,萦绕在心头多年的愁情终于可以烟消云散了。
话说,嘉庆帝本来就儿子不多,正因如此,他在亲政的第一年便选择了最优秀的一个为继承人,他就是皇次子绵宁(道光帝)。绵宁从小就备受祖父乾隆喜爱,在他十岁那一年跟随祖父乾隆外出打猎,因射中一头鹿,被乾隆赏赐黄马褂。绵宁被秘定为皇储后,被嘉庆看作是大清国未来的希望,然而,令嘉庆帝不解的是,自己亲定的继承人竟然一直生不下儿子。
奕纬的降生无疑令嘉庆帝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他的母亲辉发那拉氏也因此被赐封为绵宁侧福晋。可是,绵宁对这对母子却没有任何好感,主要原因在于辉发那拉氏的出身太低了,她是来自内务府的一名包衣女子。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刚过新年不久,年仅11岁的奕纬被嘉庆帝封为多罗贝勒,由此,奕纬便成了清朝最年轻的贝勒。仅过了一年,嘉庆帝便暴崩于避暑山庄,智亲王绵宁继承了大清皇位,是为道光帝。
道光继位后,虽然将辉发那拉氏先后册封为和嫔与和妃,但对长子奕纬却并不感冒,甚至将奕纬的贝勒待遇降为普通皇子待遇,这令奕纬十分郁闷,但却无可奈何。在随后几年内,新入宫的静妃连续给道光帝生下了皇次子奕纲与皇三子奕继,这使得奕纬觉得自己继位更加无望,因此便开始荒废起来。
道光九年左右,静妃所生奕纲、奕继先后夭折,如此奕纬便成了道光帝唯一的儿子,当时道光帝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还能不能再生下皇子也不好说,因此,道光帝开始对奕纬关心起来,为此专门给奕纬请来了师傅,教授学业。然而,这奕纬竟然在一次授课中对师傅不敬,声称以后做了皇帝第一个要杀掉师傅。
道光听到后差点怒气攻心,将奕纬叫到跟前踢了一脚,没想到竟踢中了奕纬的要害,结果奕纬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年仅24岁。此时的道光帝也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不已,于是便追封长子奕纬为隐志贝勒,后来咸丰帝继位,又追封这位大哥为多罗郡王。
五年后(道光十六年),奕纬的母亲和妃也在对儿子的无限怀念中离开了人世。
相关参考
古人一向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商贾百姓还是皇家内院,都喜欢以出身论高低。话说一个从皇子成功坐到皇帝龙椅的人实在不用计较出身,反正谁也没皇帝的儿子尊贵,但偏偏清帝道光就在这“出身”二字上不顺心,他的不顺心
大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富民强。到了嘉庆继位,大清就走下坡路。官员贪污、经济下滑、战乱四起,使得国库空虚。道光是清朝少有的俭朴皇帝,穿补丁衣服、不舍得吃鸡蛋。道光想必也不想过
1.历史上谁是清朝最美的格格多罗敏达贝勒毓朗大格格爱新觉罗·恒慧,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的生母爱新觉罗·恒香多罗敏达贝勒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恒馨。她是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养母。末代皇
1.历史上谁是清朝最美的格格多罗敏达贝勒毓朗大格格爱新觉罗·恒慧,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的生母爱新觉罗·恒香多罗敏达贝勒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恒馨。她是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养母。末代皇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就产生了“师父”这一词语。在清朝时期,有一位非常猖狂的皇子,父亲为了好好栽培他,给他请了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师。然而,这位皇子不仅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就产生了“师父”这一词语。在清朝时期,有一位非常猖狂的皇子,父亲为了好好栽培他,给他请了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师。然而,这位皇子不仅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个皇上,也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上。嘉庆皇帝,在位时间一七九六年到一八贰零年,在位二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
清代宗室封爵共分为十四等,从上到下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亲王爵位继承人)、多罗郡王、长子(郡王爵位继承人)、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
古人一向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商贾百姓还是皇家内院,都喜欢以出身论高低。话说一个从皇子成功坐到皇帝龙椅的人实在不用计较出身,反正谁也没皇帝的儿子尊贵,但偏偏清帝道光就在这“出身”二字上不顺心,他的不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