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的爵位是如何继承的
Posted 长孙
篇首语:没关系,天空越黑,星星越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藩王的爵位是如何继承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藩王的爵位是如何继承的
明朝藩王的爵位是如何继承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历经数十年的与各地义军的争斗,最终笑到了最后,朱元璋于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而此时登基不足数月的朱元璋就决定了一件影响大明后世存亡的事件,他说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这件事就是效仿商周分封诸侯,当然明朝的诸侯叫藩王,而且也有别于商周的诸侯王。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就是说明朝的藩王虽有封地和亲王的爵位,但是其封地的所有权还是皇帝的,而虽有亲王的爵位但却管不了封地的百姓,同时虽有俸禄但却不参与朝政。但是不管如何明朝前期的藩王实力却也是极大的,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臣属,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朱允炆登基的时候,他才会急着去削藩,在那个时候再不削藩,那些藩王的权力足以影响到皇帝本身。不过最终朱允炆还是失败了,他也成为第一个被地方的藩王兵变打下皇位的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从这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地方藩王的权势是多么的强大。
不过当曾经的燕王朱棣登基后,他也发觉藩王对于皇权的影响。所以他虽未再削藩,却对藩王做出了种种的限制,最终形成了“藩禁”,自朱棣后诸如藩王不得军队,亦不得干预朝政、所有宗室均不得入朝为官,亦不得从事工商业、两藩王之间非经奏准不得见面、宗室非诏不得踏出封地半步,亦不得私自还京,甚至到后期藩王跟谁结婚都得由皇帝决定。可以说自朱棣之后的藩王虽地位还在,但实际上就是一头头被圈养的猪,他们不能干任何事情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混吃等死。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在解答明朝藩王对于明朝的危害的啦。而是来回答题主所问的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其他的儿子是怎么安排的。
首先明朝皇帝的儿子不管他的能力如何,只要是皇子一律封亲王,岁禄万石。后亲王的嫡长子到十岁就会被封为王世子,视为一品,同时如果后有嫡长孙出生则会被立为王世孙,同样视为一品,之后亲王去世则嫡长子继亲王位,若亲王还没去世嫡长子去世,则之后有嫡长孙继亲王位。
亲王除了王世子外,其余诸子皆封郡王,岁禄二千石。后郡王嫡长子封郡王世子,嫡长孙则封郡王世孙,都视为二品。其继承同亲王一样,若郡王死嫡长子继承郡王,若郡王在嫡长子死,后郡王死则嫡长孙继承郡王。
郡王除了郡王世子外,其余诸子皆封镇国将军,岁禄千石。镇国将军之下的爵位嫡长子和嫡长孙皆不予封号。镇国将军死则长子继承,若长子死则有长孙继承。
镇国将军除长子外,其余诸子皆封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辅国将军死则长子继,长子死则长孙继。辅国将军除长子外,其余皆封奉国将军,岁禄六百石。奉国将军死则长子继,长子死则长孙继。奉国将军除长子外,其余诸子皆封镇国中尉,岁禄四百石。镇国中尉死则长子继,长子死则长孙继。
镇国中尉除长子外,其余诸子皆封辅国中尉,岁禄三百石。辅国中尉死则长子继,长子死则长孙继。辅国中尉除长子外,其余诸子皆封奉国中尉,岁禄二百石。之后不管是长子还是其余诸子皆为奉国中尉,永不再降,皆可世袭罔替。
当然不管明朝宗室的爵位如何的降,他们的生活可比那些明朝官员和百姓好的多了,虽然自由被限制,但是好歹是吃穿无忧。而且很对人都知道明朝之所以会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明朝的宗室到后期太过于庞大了,在朱棣之后,明朝的藩王什么都不能干,连出门都不允许,这样的话这些藩王没事就只能在家拼命造娃,久而久之明朝的宗室就越来越多了。再加上明朝对于宗室都会分爵位,并给予俸禄,而且他们又不干活只能等待百姓的供养,并老是站着茅坑不拉屎,在当时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这些宗室占据着,你说百姓能不造反吗?
相关参考
晋朝人物中文名:司马颙别名:司马文载国籍:西晋民族:汉族逝世日期:306年职业:藩王籍贯: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爵位:河间王官职:太宰、司徒等司马颙人物生平贤能殊用司马颙起初继承其父司马瑰的太原王爵位
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结束了他荒唐而短暂的一生。武宗生前虽然纵欲好色,但却未留子嗣。这样一来,按历史惯例的皇位继承法“父死子继”的原则自然无法实行。内阁首辅杨廷和等
在古代封建的社会中,皇帝通常会对宗亲及一些有功之臣等众人赐予显赫的光荣封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古代爵位制度的世界,因为涉及爵位种类和明细众多,所以本文仅从离
历史人物 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藩王作乱,可是为什么只有明成祖成功了呢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朱棣的皇帝之位并非正统继承,而是他身为藩王时发动了“靖难之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统治,造反登基。而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对于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么对待的?欢迎阅读哦~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君主集权达到巅峰的两个朝代,其中尤以清朝做的最好,基本上我们在历史上熟悉的什么“藩王”、宦官干政、外戚干政等等现象都
「”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世”是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藩王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规定以及历代帝王们的严厉约束之下,藩王们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面临朝廷的监管严查,因此「”别无出仕及谋生之路”,除了
历史人物 明朝藩王在外流放,清朝藩王在京城驻守,哪一种比较好呢
明朝和清朝,都有着两百多年的统治,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攻打元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朝代,明朝。当然,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便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子侄,分配到了各个地方,成为当地镇守的藩王。>当然,这些
孟尝君是齐国有名的贤能之人,他好客养士,有许多人甘愿为他效命,而冯谖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有冯谖为其出谋划策,孟尝君才能在齐国为相多年,而相安无事。战国孟尝君是怎么继承爵位的?孟尝君只是其父小妾生的孩子,
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藩王唐朝缀以“王”字的爵位有亲王、嗣王、郡王,亲王虽然有一套相应的官属和机构,甚至也可以称“国”(《旧唐书》卷四四称“亲王国”有国令、国尉、国丞等),但并无封土,自然也不可能治民。唐代
喜欢读史的人们,都知道朱(1361年~1425年),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的胞弟,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先封吴王,后改封周王(就藩开封)。平生曾多次谋反,两次被流放云南,一连4任皇帝都没杀他,最终还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