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特殊的皇族,空有美名却世代为囚
Posted 庶人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最特殊的皇族,空有美名却世代为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最特殊的皇族,空有美名却世代为囚
明朝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这些人在明朝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就是“庶人”。“庶人”原意就是没有官爵的普通百姓,但在明朝却不一样,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本来是有爵位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废为“庶人”,不过他们并没有自由,而是被囚禁到凤阳等地,受到官府的监管。
按照明朝的规定,宗室成员生下儿子,不能自己随意取名,要通过复杂的程序,向朝廷申请,由皇帝亲自赐名。赐名之后,就会被写入玉牒,才能享受各种宗室所享有权力。由于“庶人”是罪宗,皇帝不可能赐名,所以他们有姓氏,却没有名字。
按照成为被废为“庶人”的原因,这些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因政治原因被废,典型代表就是“建庶人”、“吴庶人”。靖难之役后,皇位由朱标一脉转到朱棣一脉,朱棣在成为皇帝后,将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儿子朱文圭囚禁到到凤阳高墙。
朱允熥原先的封爵是吴王,所以他本人以及他的子孙后裔被统称为“吴庶人”。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则被称为“建庶人”。这些人被关押了五十五年,直到天顺年间,明英宗才下诏将两家人释放“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不过,“吴庶人”、“建庶人”的行动依然受到官府的严密监控。
第二类,因图谋不轨被废,典型人物是“齐庶人”、“谷庶人”。朱榑是朱元璋的第七子,被封为齐王;谷王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当年就是他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的。两人在永乐年间,因被告发图谋不轨,被废为庶人。
宣德三年,朱榑、朱橞暴死于南京。虽然朱橞绝后,但朱榑子孙后代众多,到明朝后期,达到上千人之多。“齐庶人”(都没名字)人数众多,他们在南京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名声很差,“齐宗人多凶狡”,连官府都不敢招惹。
第三类,因犯罪被废,这类人数最多。明朝宗室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后裔,经常做出许多不法行为,虽然朝廷对他们比较纵容,但也会做出惩罚。比如之前说的伊王朱典楧,公开霸占官府土地,强抢民女多达上千人,引起了洛阳全城的恐慌。嘉靖帝三番五次做出指示,但朱典楧不予理睬。
最后,嘉靖帝削去朱典楧的爵位,将其废为庶人,关押到了开封。还比如唐王朱聿键,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裔,在崇祯年间,因私自率军离开封地,前去勤王,被崇祯帝废掉。不过他因祸得福,后来成为南明的皇帝,即隆武帝。
总而言之,明朝时期,被废为庶人的“罪宗”始终是一批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之中既有非常可怜的,也有罪有应得的。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的皇帝,由于处于权力的巅峰,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后人对他们评价不一,有褒有贬,比如乾隆皇帝,虽然有十全武功,但是却是大清王朝最奢侈的一位皇帝,乾隆盛世其实是用银子堆出来的,赞誉
镇南王脱欢是忽必烈的第9个儿子,他和他的后代被元朝皇帝赋予了统治南方的重任。很打脸的是,尽管他们的名号是镇南王,却从来没有在南方打过胜仗,根本就镇不住南方的反贼。镇南王脱欢并不受忽必烈的喜爱,因为忽必
水浒传中的秦明是一位大宋时期的梁山好汉,他在梁山中排名第七,上应“天猛星”。他在上梁山之前是青州指挥司统制,因为宋江的计谋而变得无家可归,所以跟随宋江上梁山。上了梁山之后,因为他有狼牙棒,而且棒法了得
水浒传中的秦明是一位大宋时期的梁山好汉,他在梁山中排名第七,上应“天猛星”。他在上梁山之前是青州指挥司统制,因为宋江的计谋而变得无家可归,所以跟随宋江上梁山。上了梁山之后,因为他有狼牙棒,而且棒法了得
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
崇祯上吊自杀后明朝的皇族都去哪了小师妹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老子”的时候,是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老子”叫这个名字感觉就像占人便宜一样!而小师妹觉得最心疼的就是“孙子”,感觉这个名字称来就让人
清军入关后,满清对明皇族的态度表现出互相矛盾、模棱两可的一面。一方面,他们一再强调江山取自李自成等流寇之手,入主中原,意在为明报君父之仇,强势占领道德制高点;一方面,他们却又拿起屠刀,霍霍砍伐之声不绝
清军入关后,满清对明皇族的态度表现出互相矛盾、模棱两可的一面。一方面,他们一再强调江山取自李自成等流寇之手,入主中原,意在为明报君父之仇,强势占领道德制高点;一方面,他们却又拿起屠刀,霍霍砍伐之声不绝
崇祯上吊自杀后明朝的皇族都去哪了小师妹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老子”的时候,是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老子”叫这个名字感觉就像占人便宜一样!而小师妹觉得最心疼的就是“孙子”,感觉这个名字称来就让人
自周武王封杞国奉夏祀、封宋国奉殷祀以来,中国古代各个王朝,或禅让、或革命,或外族入主,对待前朝皇族各有厚薄,最刻薄者,仍属清朝。 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一方面以“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于明,且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