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万花筒 为什么把参军叫“入伍”
Posted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万花筒 为什么把参军叫“入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万花筒 为什么把参军叫“入伍”
入伍,就是参军。那么,参军为什么叫“入伍”呢?这与我国古代军队的编制有关。
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从西周时代起,军队就是按伍、两、卒、旅、师、军编制的。那时,社会基层单位叫“比”,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住在一起,五户为一比。当兵时,五户送一名男丁,五比共送五人,组成一个伍,不管干什么,五人总是在一起。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至今。近代的班、排、连代替了古代的伍、两、卒,人们仍习惯把参军叫作“入伍”。“伍”字在部队广为使用,如“队伍”、“满伍”、“缺伍”、“入伍”、“退伍”等。
相关参考
“瑞士没有多少军队,但却是全民皆兵”,人们是这样描述瑞士的兵役情况的。瑞士国家较小,正规军只有1500人。但是,国家规定,国家所有的人都是“人民军”的成员,都有参军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对于这个名称,不少人存在误解,如“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点的常规武器,不但有“第二炮兵”还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实不然。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已初步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西北沙漠深处的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向全世界宣布:原子时代降临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那
作训服 作训服是军人在训练和作战时穿着的制式服装,也叫野战服、作战服。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配有作训服。它的主要特点是轻便紧凑,以适应
“三军”,指陆、海、空军,或泛指军队。“三军”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兵制。 春秋时,各诸侯大国都设“三军”。如晋国叫中军、上军、下军
丢失军旗的代价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第24“钢铁师”遭德军围歼,在突围中把军旗丢失了。在苏军中,一支部队倘若丢失军旗,那就意昧着这支
1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一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
传说,最早的兵器是由天上十八罗汉降世时,各带一件下凡,作防身之用。后来,他们把各种兵器的用法传给人间,因此自古有“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其中:
1930年12月30日,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于江西永丰县龙岗歼灭张辉瓒的十八师的战斗中,缴获了一部电台。可是由于红军战士当时还不懂得无线电的用途,竟把自己流血牺牲缴
事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与德军交战的前沿阵地上。一天中午,天气晴朗,太阳把大地烤得暖烘烘的。突然间,一声巨响,法军前沿阵地上一个隐蔽的秘密指挥所被德军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