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灭曹氏宗亲5000余人,究其原因,还是士族与皇权对抗?
Posted 士族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为何灭曹氏宗亲5000余人,究其原因,还是士族与皇权对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马懿为何灭曹氏宗亲5000余人,究其原因,还是士族与皇权对抗?
司马懿为何灭曹氏宗亲5000余人,究其原因,还是士族与皇权对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的曹操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创立了曹魏集团,但是在其死后却被司马懿轻易夺取了曹魏的江山,从而成就了晋国的未来,可是却也因为晋国重用士族,从而导致著名的八王之乱,让北方的胡人趁机南下祸乱中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五华乱华,整个中原的汉族几乎被暑戮一空。
那么当年的司马懿为何非要将曹氏宗亲5000余人全部赶尽杀绝,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对抗,而司马懿其实就是士族的代表,也正是司马懿夺得曹氏江山从而让士族崛起。
士族的起源
士族这个词虽然是从司马懿之后的晋朝开始流行,但是其前身说白还是贵族与世家,在汉朝的时候世家就是所谓的士族,而到了秦秋战国时期就是贵族,再往前就是所谓的大小诸侯。
从古代春秋战国以前整个中国其实还是处于奴隶社会,而平民百姓就是依附在整个天下间大大小小的贵族之下讨生活,可以说当时的贵族几乎就是一方的小皇帝一般的存在。
而且贵族这样的势力几乎属于世袭,也就是说自己只要是贵族,自己的子孙就一直都是贵族,只要不出现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无限的传承下去。
可是秦朝打破了这个传统,因为商鞅的变法,从而让秦国的奴隶有了拼搏的希望,于是奴隶的数量就这样开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正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从而让奴隶这个职业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三国对士族的压制
曹操的集团其实就是士族与寒门子弟的结合体。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当时的荀家一直都不支持曹操自立为帝,说白了就是跟曹操之间的理念不合,毕竟曹操一心想要建立士族与寒门共存的局面。
但是这个想法会极大的损害士族的利益,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士族一直高高在上,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特权,而曹操居然想要把士族跟寒门子弟列为平起平坐,这让一向高高在上的士族之人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曹操努力了一辈子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帝王梦想,而刘备跟孙权为何会失败,其实跟曹操的原因大同小异,刘备可以说就由寒门组建而成,虽然寒门子弟的大量出现让蜀国出现了相当多数量的人才,但是这只是最基本的人才,跟那些传承几百年的世家相比,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而东吴孙权跟刘备的情况更是一模一样,这也是诸葛亮一直不想跟东吴开战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是同病相怜,何苦为难自己人。
其实东吴也不能说全是由寒门子弟组成,大多数还是江东的士族为代表,只是东吴很好的处理了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关系,说实话孙权掌控东吴的那么多年一直处于防守状态,说白了就是在平衡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出现大的矛盾,可以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浪费在了平息矛盾上面,也没有剩余的时候去攻城略地。
士族的再次崛起
原本魏国在平定天下之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将士族跟寒门之间和平的相处在一起了,但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终于坐不住了。
这么多年因为要统一三国,所以士族一直都没有机会把属于自己的这些特权再次拿回来,而且曹操这个人相当有头脑,在战争当中借机不知道铲除了多少士族势力,比如说自作聪明的杨修等人,都是曹操借机除掉的士族。
可是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因为士族不是单独一个人,哪怕曹操杀掉一百个杨修,依然不会让士族伤筋动骨,就像当时荀家的荀彧、荀攸等人一样,曹操明明恨的要死,但是却又不管对他们下手。
这件事一直等到曹操感觉自己已经掌控住局面的时候,才真正的对他们下手,可是士族的势力可不单单一个荀家,虽然荀家在曹操的打压下已经无法再次走到士族的前排,但是司马家却在这次机会中偷偷走到了台前。
表面上看起来司马懿在自己的家里装病,并且还相当的低调,但是士族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希望,所以很多士族在私底下都是无条件支持司懿,就是在等机会。
而这个机会终于在在高平陵之变中实现在了,包括曹爽在内的5000曹氏宗亲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个时候不是曹家低一下头服一下弱就可以解决的。
要知道曹操一直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众多士族当中游走,既打压了士族还提高了曹家的地位,可以说曹操就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人才,就算是曹操已经死了,可是曹家的君主们一定得到了如何再次打压士族的传承,只要再次给曹家一个机会,说不定整个士族又会面临三国时期的那样,被曹操一步步打压到跟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的地步。
可以说这一点是士族根本就无法容忍的,这些士族大多数都是传承了几百甚至千年以上的传承,其骨子里面的高傲早已让自己无法跟平民百姓平起平坐,因为这是对士族的侮辱。
为了不让曹操打压士族的历史再次发生,司马懿只能被迫将整个曹氏宗亲5000余人全部斩草除根,其实我们也知道最初的时候曹爽会投降就是因为司马懿放话让他们当富家翁,所以曹爽等人才会表示当场投降,等待以后的机会,谁会想到这些士族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放曹家一马,于是整整5000曹氏宗亲就此被清除的干干净净,从而断了曹家的传承。
总结
自从司马家族掌管了整个天下之后,士族可以说得到了最夸张的成长,尤其是司马炎实行了占田荫客制,也就是说士族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占有大量的土地跟人口,并且还在经济上给予了士族大量的特权,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整个中原陷入了八王之乱当中,也让北方的胡人看到了机会进入了中原,从此汉族人民开始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一直到隋朝的杨坚统一中国为止,才让士族的脚步停了下来,但是隋炀帝杨广的争功近利让士族再次看到了机会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等唐朝以后才彻底将士族从根本上消除。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司马家取代曹魏,并非是靠忍和无耻,主要是遇到猪一样的曹氏宗亲。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看出不安于人臣的风险,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氏篡汉的一幕。>>司马懿能够成为魏国的权臣,前
历史人物 司马家取代曹魏,并非是靠忍和无耻,主要是遇到猪一样的曹氏宗亲。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看出不安于人臣的风险,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氏篡汉的一幕。>>司马懿能够成为魏国的权臣,前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其中不乏许多著名谋士,不仅善于排兵布阵,更是工于心计,就如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连一代枭雄曹操建立的曹魏王朝,千防万防,最后还是落入司马氏之手;尤其在关键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了曹
历史人物 高平陵事件司马懿斩杀曹氏7000人,为何曹氏一族不奋起反抗
高平陵事件司马懿斩杀曹氏7000人,为何曹氏一族不奋起反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有关于历史人物的介绍,通常会站在一个较为全面的角度,来进行褒贬两个方面的审视。就拿一代枭雄曹操来说,他的
邓艾,这个被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曹魏名将,在三国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姜维北伐中仅有的两次失败均是败在邓艾之手。而邓艾最大的功劳是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攻灭蜀汉。但是,如此有功之臣后来却被钟会诬陷致...
还不知道司马懿成为曹魏权臣靠熬和无耻,还有遇到了猪一样的曹氏宗亲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能够成为魏国的权臣,前期主要靠熬,后期主要靠无耻,再加上一点幸运,碰到了
历史人物 为何司马懿之后的家族名声这么不好呢 原因出在什么方面
司马懿之后的家族为何名声不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作为一个与诸葛抗衡的人物,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政治能力都是
三国纷争数十年,而最终获得胜利的却并不是之前割据的群雄中的某一位,也不是三分天下的某一位,而是曹魏的军师司马懿的家族,夺了曹氏政权建立西晋。而作为这一切的开端的司马懿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那
说起三国中最经典的谋士对决,恐怕非诸葛亮和司马懿莫属了,这两人的较量可谓是棋逢对手,十分精彩。最终因为各方面原因,诸葛亮还是输给了司马懿,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因病去世,星落于五丈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感到有遗憾,曹操曹孟德一世英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却被司马懿鸠占鹊巢,夺取了胜利果实。人生之悲,莫过于此。然而,司马懿叛变之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坐视不管呢?相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