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

Posted 项羽

篇首语: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

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为何对失败者项羽的喜爱,会超过胜利者刘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时期,这一时期,刘邦、项羽各显神通,凭借自身以及帐下臣子们的智谋、武勇争夺天下。最终,善于用人的刘邦击败了刚愎自用的项羽,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并让汉朝成为了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政权。那么,为什么后世有些人更喜欢项羽,而不是"胜利者"刘邦呢?

首先,笔者认为,一个人面对甲、乙两个选项时,更喜欢乙的原因可能单纯是因为更讨厌甲。所以,后人更喜欢项羽,而不是笑到了最后的刘邦,一大原因或许便是对刘邦的厌恶。刘邦起于布衣,最终却能统一天下,按理说是颇为难得的,然而,他的作风、能力、性格等个人条件,都饱受后人的诟病。

首先,他为人轻浮,在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所事事。直到正式起兵前,他已经四十七岁,却只是当上了秦国地位最低的官吏亭长。据《史记》记载,刘邦为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可见,如果不是后来起兵并当上皇帝,刘邦的一生或许可以用"泼皮无赖"来概括,这显然是不讨喜的。

其次,刘邦本人文不成、武不就,连韩信都说他是:"陛下不过能将十万。"既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过人的胆识,刘邦能够全取天下,一方面是靠着麾下众多贤臣良将的辅佐,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羽不愿听从谋士之言,且不愿逃回江东再做图谋。总之,刘邦这样的人最终能够取得天下,这让许多人为项羽感到可惜。

其次,项羽个人十分具有魅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毕竟,项羽尽管也有一些缺点,但比起刘邦,项羽就要好太多了,他祖上是楚国名将项燕,自身也从小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气质、能力。项羽小时侯曾经先后学习写字、练剑,但他发出豪言道:"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长大一些后,项羽"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当真是威猛无双。

二者进行对比后,就连刘邦的大臣都评价道:"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以奇计著称的陈平直截了当地夸赞项羽"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总之,出身贵族的项羽待人礼貌,而出身贫寒的刘邦则更加随意,甚至有"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的低俗举动,这当然招致了一些厌恶。

其次,世人普遍有着同情失败者的心理,何况项羽输得很"冤"。弱者、失败者,自古至今都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同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和刘邦相比,项羽的能力似乎更加出色,也更加配得上最后的胜利。比如著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便曾经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至于为何说项羽输得很冤,晋朝人段灼解释道:"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在他看来,项羽本已经成为了诸侯之首,但因为不听从韩生、范增两位谋士的建议而招致了失败。

项羽在关中分封各诸侯后,韩生曾经劝告项羽就在关中监督,好统领四方,然而,项羽却认为,一方面,秦国的宫室已经被自己焚毁得七七八八,难以再用,另一方面,"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项羽便定都在了自己故乡附近的彭城,过于偏东的首都不利于项羽对其他诸侯的监督,也使得刘邦趁机夺取了西部大片区域。

此外,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更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因素。早在项羽入关后,范增便精心设计了鸿门宴,准备将刘邦尽早除掉,然而,宴席上项羽却迟迟不愿下令,最后导致刘邦逃跑,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消灭项羽的强大势力。可见,如果项羽早听从韩生、范增的建议,那么以他的能力,是不会让刘备坐大的。

有些人喜爱项羽,正是因为他身上的悲情色彩,曾经的霸主,却因为一些失误而败走。直到最后,项羽没有选择逃回家乡、苟且偷生,而是毅然自刎,这样的决心也十分令人钦佩。总之,项羽虽然是历史的失败者,但他身上还是有着许多魅力和令人喜爱之处的。

相关参考

以成败论英雄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武川镇人,武川在内蒙古,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名字,历史上,武川作为地名,是从拓跋珪迁徙东部的鲜卑贵族进入边境,防范柔然开始的,而宇文泰的先祖,叫宇文陵,是武川镇的第一批居民。宇文世家,原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作“成王败寇”确实,无论你多牛,但结局不好,仍然是失败者,但话又说回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者的故事往往流传于千古,就拿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人物来说,关羽,身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同时

三国历史 关羽兵败麦城,为什么刘备见死不救

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作“成王败寇”确实,无论你多牛,但结局不好,仍然是失败者,但话又说回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者的故事往往流传于千古。比如在楚汉争霸时,项羽虽然失败了,但这不妨碍我们称之为英雄。而就

扭转乾坤之奇谋,却落误国之骂名

自古以来,人多喜以成败论英雄。正如:邓艾胜,人多颂;姜维败,人多损;诸葛亮北伐无功,人言其一生太过谨慎;姜维计失,人又言其多喜弄险。尤其对姜维的「”敛兵聚谷”之策贬损者甚众,认为此谋是蜀汉亡国的罪魁祸

扭转乾坤之奇谋,却落误国之骂名

自古以来,人多喜以成败论英雄。正如:邓艾胜,人多颂;姜维败,人多损;诸葛亮北伐无功,人言其一生太过谨慎;姜维计失,人又言其多喜弄险。尤其对姜维的「”敛兵聚谷”之策贬损者甚众,认为此谋是蜀汉亡国的罪魁祸

揭密范蠡为什么会假装投江? 兔死狗烹案

...不胜数。但论功成身退,历史上就只有一位智者:范蠡。世人皆以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个人认为诸葛之智与范蠡之智相比略逊色。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

章邯与项羽交锋失败项羽为何不杀他 章邯为何会失败

  章邯和项羽,一个是秦末的名将,一位是西楚的霸王,两人在公元前208年在巨鹿相遇,漫天黄沙,顿时硝烟四起,战士冲锋陷阵。  因为自己的叔父项伯在二世的暴政下起义,被章邯率领的而秦军剿灭,项羽为此仇主

历史人物 章邯与项羽交锋失败项羽为何不杀他 章邯为何会失败

  章邯和项羽,一个是秦末的名将,一位是西楚的霸王,两人在公元前208年在巨鹿相遇,漫天黄沙,顿时硝烟四起,战士冲锋陷阵。  因为自己的叔父项伯在二世的暴政下起义,被章邯率领的而秦军剿灭,项羽为此仇主

历史人物 章邯与项羽交锋失败项羽为何不杀他 章邯为何会失败

  章邯和项羽,一个是秦末的名将,一位是西楚的霸王,两人在公元前208年在巨鹿相遇,漫天黄沙,顿时硝烟四起,战士冲锋陷阵。  因为自己的叔父项伯在二世的暴政下起义,被章邯率领的而秦军剿灭,项羽为此仇主

为何喜欢项羽的人多过喜欢刘邦的?因为很悲情

楚汉之争成为千年热议的话题,在这争霸中,两位英雄斗智斗勇,最终刘邦一统天下!而西楚霸王则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网络配图而自古以来,人们对失败者项羽没有鄙视和讨厌,反而更加推崇有加,李清照有这样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