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汉王刘邦的性格已经暴露了称霸天下的野心?
Posted 项羽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鸿门宴,汉王刘邦的性格已经暴露了称霸天下的野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鸿门宴,汉王刘邦的性格已经暴露了称霸天下的野心?
鸿门宴,汉王刘邦的性格已经暴露了称霸天下的野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邦)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鸿门宴》外,没有哪一顿饭能吃得如此惊心动魄!不知当年项羽是用什么美味佳肴来款待刘邦的,最终是酒无好酒,饭无好饭!因此后人经常用"赴一场鸿门宴”来比喻身陷某种圈套或是深入虎穴的危险。
那么在鸿门宴里,刘项二人又有怎样的巅峰对决呢?
一、项王盛怒之下做决定
在项羽驻军鸿门之前,项羽一进函谷关,发现函谷关口有重兵把守,于是勃然大怒,试想巨鹿之战中的楚霸王项羽,其他诸侯王对其都到"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程度,如此威风凛凛的楚霸王,竟然在函谷关前吃了沛公刘邦的"闭门羹",楚霸王能不生气吗?楚霸王一怒之下,杀掉守关士兵,所向披靡,硬行闯关。此为楚霸王项羽的第一"怒"。等到驻军鸿门,听闻小人曹无伤的一番告密,又一次勃然大怒。
曹无伤的话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这一点是项羽决不能允许的。因为当时谁做关中王,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谁就可能会称霸天下。其二,说沛公以子婴为宰相,把咸阳的珍宝全据为己有。这对于气势正盛的楚霸王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楚霸王的两次发怒,有对怀王的痛恨,更有对刘邦的反感。恨怀王给自己分配了北上救赵的苦差事,还让自己居于人下。他生气刘邦一个小小的沛公竟然敢挡住他楚霸王的道,敢跟他楚霸王争关中的地盘!
然而虽然项羽有两次勃然大怒,虽然他也做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决定,然而他始终在楚霸王的光环下自我陶醉,始终在"力能扛鼎"的个人战斗力中自我麻痹,始终在称霸天下的美梦里无法醒来,他从思想深处并未认识到小小的沛公会构成自己的威胁,未认清分封天下建立霸业,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一统天下的帝业才固若金汤。他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在自己楚霸王的美梦中,难以苏醒。
因此,他要攻打刘邦的决定也只是一时之冲动,只是建立在两次发怒的基础上,并没有长久的战略布局。在权力对决的巅峰之战中,往往一山难容二虎,妇人之仁的宽容只会给政治对手留下反扑的机会。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往往需要大义灭亲的独裁者,而不是有勇无谋的孤胆英雄。可见对于称霸天下,这一点上,项羽始终是糊涂的。这就为后面他听信人言轻易放弃战争,甚至接受鸿门谢罪做了铺垫。
二、沛公花言巧语搞定项伯
项伯私见张良,出于一个"义"字,张良把消息告诉刘邦也出于一个"义"字,因此说项伯此人,中国的汉字他没认几个,只认识一个"义"。相比于项羽的糊涂,沛公刘邦则显得分外的精明。在张良的反问下,沛公认识到从武力上不是项羽的对手。虽然在之前智取南阳等战役中,张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沛公的心腹之人。就这精明的沛公仍不忘问清楚张良与项伯的关系。这一点与下文项羽的不闻不问,形成对比。刘邦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不忘问清对方的底细,而项羽在如此从容的情况下,却只字不问。
接下来刘邦忽悠项伯,更是刘邦个性中精彩的一笔,也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描写!刘邦见到项伯第一面,二话不说,直接称兄道弟,捧着酒杯献酒。司马迁调皮地省略了许多情节,不知刘邦靠什么花言巧语吸引住了项伯,素味平生初次相逢的两个人,竟然瞬间结为亲家!这不能不说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刘邦的过人之处!先与项伯拉拢关系,然后再给自己进入咸阳找了很合理的借口说辞,让项伯转述给项羽。忽悠过项伯,可以说是刘邦成功解除这场危机的第一步。
三、鸿门宴上项王错失良机
而对项伯半夜私见张良这件事,最该质问项伯的人是项羽,可他偏偏不闻不问。既不追究项伯入敌营的罪过,更不询问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最终又在不与范增商议的情形下,轻易被项伯的一番说辞说动而私自决定放弃战争!不打人家,反而还要请人家搓一顿!于是就有了鸿门谢罪一幕!项羽的糊涂又一次显露无余!
至于在鸿门宴之上,项羽的目中无人和麻木糊涂更是淋漓尽致!高高在上的楚霸王项羽并没有宾至如归的礼节,而是自己坐在了最尊贵的位置,而小小的沛公只能"北向坐",张量更是微不足道的"西向侍"。一场鸿门宴,可以说是:五个明白人陪一个糊涂人喝的一场酒!范增张良洞若观火;项庄自不必说,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也是心如明镜,否则也不会"以身翼蔽沛公";刘邦自己,更是胆战心惊,命悬一线!然而项王的糊涂,最终让沛公逃过一劫,也给自己埋下了放虎归山的隐患。
樊哙的闯帐,让剧情更加舒缓,从而彻底解除了沛公的危机!一个曾经的屠夫,一个卖狗肉的粗人的一番话,更是把堂堂的西楚霸王项羽说得哑口无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乃亡秦续耳",一个卖狗肉的粗人却能说出如此的至理名言,硬生生地把沽名钓誉的楚霸王钉在了道德铐问的十字架上!
四、计划脱逃沛公心思缜密
这一切都为沛公的计划脱逃,争取了机会。沛公的从谏如流,善听人言,沛公的精明又一次得以表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行事周密精明又可见一斑!置车骑,脱身独骑,间道而行,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太史公司马迁的这句话可说是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整出鸿门宴,直到这句话,沛公的称霸天下的野心才暴露无余!沛公精明果敢的政治家手腕暴露无余!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在于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在于把一群有能耐的人团结在自己的身边!而在这一点上项羽却不懂得,项羽会为受伤的士兵而潸然泪下,却有眼无珠地把"一人可抵三军"的韩信硬生生地赶去了刘邦的军营,而沛公又得一员猛将,如虎添翼,不愧为最后的赢家!
相关参考
千古鸿门宴惊天动魄,引人入胜,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有两个问题也是一直受人关注的。问题一:汉王刘邦为何要赴史上第一饭局?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千古鸿门宴惊天动魄,引人入胜,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有两个问题也是一直受人关注的。问题一:汉王刘邦为何要赴史上第一饭局?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历史人物 鸿门宴之后,刘邦项羽各杀一人,天下之争的结果已经似乎可见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吃了一顿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顿饭,被各种演义。>>这顿饭的过程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讲了。今天要讲的是,鸿门宴之后,刘邦和项羽各杀了一个人
...,又把汉中之地加封给刘邦。这年正月,刘邦带兵入蜀,鸿门宴后,项羽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烧掉了阿房宫。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王,听信范增之计,封刘邦为汉王,实际上想困死刘邦于巴山蜀水之间。刘邦怒不...
公元前204年,农历丁酉鸡年,汉王三年,五月之荥阳城――虽然失去“亚父”范增,项羽的战斗力依旧强劲,刘邦所固守的荥阳防线终于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将领纪信走进汉王的指挥部,此人是个四川汉子,鸿门宴刘邦半途
年过六旬本应该是安享幸福晚年的时候,可已经70多岁的范增还在辅佐项羽争夺天下。虽说范增已经很大年纪了,但却是老谋深算,智慧超群。后只因和项羽产生间隙而离开,最后不幸病死在途中。范增虽说是因项羽而从楚营
年过六旬本应该是安享幸福晚年的时候,可已经70多岁的范增还在辅佐项羽争夺天下。虽说范增已经很大年纪了,但却是老谋深算,智慧超群。后只因和项羽产生间隙而离开,最后不幸病死在途中。范增虽说是因项羽而从楚营
历史人物 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刘邦又是怎么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的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鸿门宴上,刘邦表达了对项羽的臣服。>对于项羽来说,这是最后一个臣服的诸侯。>很快,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并大封天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
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煮酒论英雄……古往今来,围绕着一张小小的饭桌,发生了多少足以定天下的故事。坐在历史的旁观席上,我们为项羽的犹豫不决而叹息,为赵匡胤的心机深沉击掌,为曹操的英雄豪气慨叹……却不知,自
真要干掉刘邦根本就不需要吃鸿门宴,一开始项羽的计划是用军事手段强行解决刘邦,所以说才会对军队下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那么项羽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军事命令呢因为曹无伤的告密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