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
Posted 田赋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
德里苏丹国究竟在多大范围内征收田赋,同它统治的范围有关。尽管到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时,其势力远至南印度卡维里河以南,其疆域可同阿育王和奥朗则布时的疆域相比,但这是短暂时期。从总体讲,德里苏丹国只不过是北印度一个最大的区域王国,其疆域的大小同国力的强弱成正比。这些被征服、被统治的地区名义上属德里苏丹,实际上又分三种情况: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地区称哈里萨(khālīsa)即国有土地,主要限于德里和河间地区;由省督掌管的地区;由臣属的印度教国王或酋长掌管的地区。国家只对前两种地区征收田赋,对后一种地区只要求按年纳贡。
德里苏丹国的农民要向苏丹政府缴纳的田赋称为“卡拉吉”。旱田赋额占总产量的1/3~2/3,水田占2/3。随着村社内部封建剥削关系的发展,村社内无社员权利的农民或外来户还受到村社头人征收特别税的剥削。
随着德里苏丹国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德里苏丹国兴建许多水利工程,普遍推广使用革新的波斯式水车及多种灌溉工具,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许多原来不毛之地例如赫尔沙-菲罗兹达巴德地区迅速成为鱼米之乡。农业中出现专门种植商品粮和棉花、蓝靛、甘蔗、香料、果蔬等经济作物的专业性产区。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孟加拉、卡利卡特、柯钦、古吉拉特、坎贝(坎贝湾)、拉合尔、木尔坦、德里、赫尔沙-菲罗兹达巴德等地的工商业和外贸中心的形成为重要标志。巨大的工商业城市中心之间发展着经常性的贸易联系。农民进城出售农产品,换取货币,以现金缴纳赋税。苏丹沙姆斯丁·伊勒图特米什发行标准货币银坦卡,整个次大陆卷入货币交换关系之中,促进了印度区域性国内市场的形成。对外贸易输出的货物有棉花、棉布、细棉布、丝绸、胡椒、蔗糖、皮革、蓝靛等;输入的货物有波斯和阿拉伯的军马,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拥有巨额货币资本的 “班尼亚”商人种姓经营商业及进出口贸易,还向苏丹政府及士兵预付税款及饷银以包收田赋。
另外,皇家手工业工场规模很大,阿拉乌德丁·卡吉尔的大型作坊有17000名劳动者,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的一处作坊有4000名织造细棉布和锦缎的工匠,菲罗兹·图格鲁克的丝织和毛毯作坊,每年能分别完成60万及20万银坦卡的定货。
相关参考
壮族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还没有壮族这个称谓,在广西存在的古国是骆越国。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但是还处在氏族社会的阶段。可以说壮族人民是继承了古骆越文化的精髓流传下来的。
1989年10月18日阿英发表马德里联合声明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后,阿英两国关系恶化,不仅波及阿根廷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它国家的关系,也影响到它和美国的关系。此外,阿根廷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也
莫卧儿王朝的建立到了15世纪末,300年间相继处于土耳其人、阿富汗人所建的一个又一个王朝统治下的德里苏丹国,国力已经大大衰落,日薄西山。16世纪初,北印度沦于一个新的上升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一王朝在印度
1983年8月1日南亚7国新德里外长会议南亚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和斯里兰卡7国。1983年8月1日,7国外长云集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讨论南亚区域合作问题。8月2日,
14世纪末期,帖木儿帝国已大体控制了整个中亚地区,并向西占据依然富庶的两河流域。高加索的小国和部落,纷纷成为服从其指令的藩属。但在南亚方向,历史悠久的德里苏丹国还能掌控一方。只是因为国势衰微,而显得比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
兵力的分布青海:固始汗将八个儿子留在青海,护卫汗国,史称八台吉。青海部分划分为左翼、右翼。玉树等四十族出名。西藏:有很多和硕特部的旗,其中在阿里和藏北区域的达木八旗,是军事要地,后来在卫藏战争(172
1977年5月12日苏丹苏联关系恶化1976年7月,苏丹指责苏联参与了企图颠覆苏丹合法政府的未遂政变,两国关系恶化。1977年5月12日,苏丹政府决定解除苏联军事专家在苏丹工作的合同,关闭了苏联驻苏丹
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几乎像是野草,屡剿不灭,叙军和美国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军一直在叙东部打击这里的伊斯兰国武装,叙军在结束耶尔穆克难民营战役后,宣布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已经没有威胁,但旋即伊斯兰国就在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