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
Posted 中心
篇首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
通过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的记载,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来看到明朝末期中国人的生活。在他的记载中,明朝北方诸省尤其是北京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北方逐渐失去中心的作用,且经济普遍不如南方。
明末的北方省只有六个,分别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北京和辽东。
河南在影响力上仍然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但是这个中心正在没落,给曾德昭唯一留下的印象是水果很便宜,而且质量上等。
陕西在明末已经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省份,盛产小麦、大麦、玉米、羊毛和麝香。虽然缺水,但是陕西仍然以河流闻名,这是因为河流中的砂金含量丰富,因为当时明朝明令禁止民间开采金矿,所以形形色色的人去陕西淘金,形成了中国版的狂野西部。陕西还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汇集地, 这让陕西在北方是最早兴盛起来的省份,但是阿拉伯和西域地区的环境恶劣且匪盗众多,让这条丝绸之路变得岌岌可危,远没有南方沿海省份兴盛。(甘肃当时并入陕西)
山西因为多山且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且主要以玉米为主,不过山西盛产葡萄,可以用葡萄酿酒。山西还是最早利用地热资源的地区,利用“火井”上开的小口就足够日常生活做饭用。另外在明末山西煤的使用已经很普遍,比起欧洲产的煤,山西煤不仅煤块大,还易于燃烧,火力持久。
山东在明末是全国最糟糕的省份,齐鲁大地连年遭灾,尤其是蝗灾最为严重,让山东遍地是饥荒。在1616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价钱还没有一条狗贵。由于当时山东的主业是畜牧业,因此经济很不发达,远比不上其他省份。
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在实质上首先是一个军事中心,然后才是政治中心,曾德昭评价北京人“不如一般北方人机敏,但是更善于劳作和打仗”。当时的北京没有南京的气派,地方也没有南京大,但是人口并不少,人口官员和官兵居多。北京不像南方乘轿子,北方官员是必须骑马的,可笑的是很多文官骑术不行,必须得在两边配随从防止他们从马上摔下来。
北京的天气寒冷,比同纬度的欧洲要冷的多,所以冬天水面冻的很结实,即使是马车都能安全的在上面通过(现在的北京应该远没有以前冷)。当时北京的火炕技术发达,曾德昭认为中国的取暖设施比欧洲好的多,消耗原料少,寒冷的冬天也能保证屋里温暖如春,甚至可以让树木提早开花。
辽东是明朝的极北之地最知名的特产便是人参,人参的价钱是它重量两倍的银子。辽东也是明长城的所在地,但是曾德昭认为明长城名不副实,尽管它长达900英里,但是防御能力有限,起不到阻止蒙古人进攻的作用,并且明末的时候长城已经被东北的各民族毁坏的差不多了,长城更像是一座废墟。
相关参考
「”把拉包尔炸成废墟”——浅谈盟军「”马车轮行动”拉包尔,西南太平洋上新不列颠岛的一座港口,是一座天然良港,被称之为「”南太平洋上的珍珠港”。1942年1月底被日军占领之后,拉包尔成为日军西南太平洋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万里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利在千秋,但的确也是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作者:关山远1936年9月,刚刚从南京逃离牢笼来到延安的著名作家丁玲,坐在窑洞的煤油灯下,她的面前,是堆成一两尺高的来稿,各种各样的稿纸——一些用蜡光油纸写的,一些用粗纸写的,红红绿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
1905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5艘潜艇。在此基础上,日本吸收美制潜艇的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和制造了多款潜艇,至此日本拥有了数量众多的潜艇部队。这些「”菊花海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横行无忌,猖獗一时。然而,日
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基本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众所周知潘金莲是个出轨女人,并且毒死自己亲夫,但是现代很多人为潘金莲翻案,说潘金莲追求爱情,为什么不可以跟西门庆好呢?为什么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呢?钱文忠
梁山其实有两大军师,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吴用,还有一个就是朱武。前者在梁山位高权重,后者在单位不温不火。是朱武没有能力吗?不是。是他工作积极性不高吗?不是。是领导不欣赏吗?也不是。那为何朱武在梁山的存在感
梁山其实有两大军师,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吴用,还有一个就是朱武。前者在梁山位高权重,后者在单位不温不火。是朱武没有能力吗?不是。是他工作积极性不高吗?不是。是领导不欣赏吗?也不是。那为何朱武在梁山的存在感
去过南京的朋友可以发现,南京到处都是梧桐树。尤其是南京里面的而老城区,梧桐树看起来就知道有很长的历史的,有的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可以说梧桐树已经成为南京街上的一个标志性风景。不过关于南京街上梧桐树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