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

Posted 宦官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历朝历代中,军事斗争都是决定一个王朝走向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古代史上,很难见到超过二十年的太平,因此将领的能力总能得到发挥和施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体现出了高超的领导和指挥才华,而有的人却丧城失地,让几十万人白白丢掉性命。在明朝中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毫无军事才能,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带上皇帝出兵打仗。结果皇帝被擒,损兵折将,自己也落了个悲剧下场,这人就是大宦官王振。

王振这个人虽然是个大宦官,但他的名声并不像魏忠贤刘瑾这么声名狼藉,如果不是土木堡这一场惨败,或许他很难被人所熟知。王振深得明英宗的信赖,当时的明英宗十分年轻,在朝堂上面对一班老臣,显得有些无力应对。王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心机颇深,在明英宗看来,是维护其地位的可靠手下。

王振受了器重,就有点飘飘然,出手整顿了一些不服他的人。但此人并不算是叛臣奸佞,只能算是个能力不足的势力之人。这时候,明朝北部边疆发生了大事,瓦剌首领也先率军突破长城,直奔着京城而来。朝廷大乱,一时之间,大臣们有战有和。王振态度很坚决,面对外敌入侵,坚决抗战。为了提升部队的士气,他怂恿明英宗亲自出征。大臣们多数都不赞成,认为只需挑选可靠将军领兵出击即可,皇帝不宜冒险。

明英宗其实也想借这个机会,树立自己的强势形象,决定亲自出征。他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王振,这相当于让一个军事外行去领导明军的主力部队,结果自然不妙。也先率领的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机动灵活。明军要应对,只能强占要塞,实行缓兵之计,拖死也先。这也是大部分明军将领的看法,但王振不同意,他认为骑兵没什么可怕的,应该去积极地拼对手。结果还没等明军抵达战略要塞,也先就已经抢占了先机。两军一交手,明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

这会王振后悔了,又要后撤,既然是后撤,那就应该追求速度。结果他又不紧不慢了,本来抄近路就能赶回京城。王振忽然改了主意,原因是抄近路要经过他的老家,他担心大军踩坏他家的田地。强迫部队绕圈子改道,白白耽误一两天。此时也先快速杀到,不仅击溃了明朝几十万人马,还俘虏了皇帝。明朝将军们愤恨不已,乱军中直接锤死了王振。

这场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土木堡之战,让明朝元气大伤。过去明朝始终保持对北方游牧势力的压制态势,这一战后,胜负天平扭转。王振这样一个庸人,也就此成了明朝的大罪人,知名度都超过了明中后期的一些奸臣。有人觉得,明朝的宦官制度坑了明朝好几次。其实纵观明代大局,宦官固然捅了几次大篓子,但也制衡住不少潜在的祸国势力,有功有过。太祖爷朱元璋设立的宦官制度,也不一定就真的是个天大错误。

相关参考

只因惧怕太皇太后张氏 明朝宦官王振长期不敢擅权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应该

只因惧怕太皇太后张氏 明朝宦官王振长期不敢擅权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应该

明代宦官王振是如何成功专权的?难道没有人能压制住他吗?

  明朝至太祖朱元璋起,对于宦官就有着很大的限制和压制。吸取前朝宦官专政,导致亡国灭家的教训,宦官在明朝前期的日子绝对不好过。朱元璋不仅限制宦官干涉朝政,就连议论都不行,甚至还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

明朝太监王振指挥作战,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宦官干政问题十分严重,宦官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太监”。实际上明初太监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专权,不仅禁止太监读书认字,还命

历史秘闻 明朝太监王振指挥作战,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宦官干政问题十分严重,宦官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太监”。实际上明初太监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专权,不仅禁止太监读书认字,还命

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长期不敢擅权只因害怕谁?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应该

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长期不敢擅权只因害怕谁?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应该

明朝历史 揭秘是谁打破明初宦官“不得干政”禁令

   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明太祖朱元璋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ldq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王振的结局

中国明朝宦官。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

王振是明朝哪个皇帝时期的大太监?王振的结局

中国明朝宦官。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