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除掉大臣长孙无忌,李治为何不闻不问
Posted 长孙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则天除掉大臣长孙无忌,李治为何不闻不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则天除掉大臣长孙无忌,李治为何不闻不问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武则天向大臣以及自己的娘家人报仇的时候,作为唐朝的皇帝李治,一直都选择了冷眼旁观,这又是为何呢?
自从武则天被李治的王皇后接到宫中后,一场属于后宫女人们的争斗升级了。随着武则天逐渐的得宠,原本被李治宠爱的萧淑妃败下了阵,王皇后把武则天带到宫中就是用来对付萧淑妃的,王皇后想着萧淑妃已经倒了,属于自己的好日子到了。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她却低估了武则天这个人,经历了李世民一朝,又在寺中“清修”了一年的武则天,已经不再是初来乍到的小姑娘,所以武则天一开始就是借助王皇后除掉萧淑妃,既然萧淑妃倒下了,那么下一个倒下的就是王皇后了。
武则天与王皇后的争斗实则是与一些大臣们之间的争斗,这些大臣们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这些人也都是李世民留给李治的重臣,让他们辅佐李治好好的延续贞观盛世。
在和王皇后的争斗当中,李治是站在武则天这边的,因为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所以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后,为此,李治还专门带着武则天去了一趟长孙无忌的家,虽然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但李治是以皇帝的身份去的,这对于大臣来说是十分荣耀的一件事情。
可是在长孙无忌这里,李治吃了闭门羹,只要是李治想要引出立武则天为后的话题,长孙无忌就把话题带偏,最终李治和武则天无功而返。
李治得不到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更得不到诸遂良的支持,不过李治却得到了另外一位托孤大臣的支持,这个人就是李勣,李治问李勣该怎么才能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李勣轻飘飘的丢下一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管他们干甚!”
就是这一句话,使得李治堵住了众位大臣的嘴,不过李勣的这种行为显然非常的不负责任,皇帝的家事虽然是家事,可有时候就是国事。
也因为李勣的这句话,使得他给人留下了一个“圆滑世故”的形象,但是他对唐朝的忠心是无二的,他这么做也可能是看到了李治的决心。
经过一波三折,武则天还是成为了皇后,而当年那些反对她当皇后的人都上了她的黑名单,她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首先她把自己的手下败将王皇后以及萧淑妃关押了起来,最终把她们折磨死了。
在李治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之后,他的年号也改了,从“永徽”改成了“显庆”。然后武则天的清算也开始了,首先从褚遂良的身上说起,当时褚遂良已经被贬了出去,接着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等人说褚遂良在外地意图谋反。
古代但凡涉及到谋反的罪名,基本上人生就到头了,不过纵观古代众多的谋反大案,几乎都要在前面加上“意图”两个字,褚遂良是冤枉的,但是他认命了,他知道是谁在收拾他。
褚遂良被武则天折腾的够呛,当把褚遂良贬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没多久就要在把他贬到另一个地方,总之就是不让褚遂良消停,那时候的他已经年纪很大,最终在东南亚那里病逝。
褚遂良为首的等人被武则天收拾完了后,就轮到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一个聪明人,当李治改了年号后,就主动的退出了核心层,他以为这样就能够自保,可是他太小看武则天了。
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最终李治哭着说道:家门不幸啊,为什么那么多人背叛我。虽然如此,李治仅仅把长孙无忌给贬了,并没有把他怎么着。最终长孙无忌是被武则天迫害死的。
在收拾完了长孙无忌等大臣,武则天又看向了自己的四位哥哥,两位同父异母,两位堂哥。这四个人在以前经常欺负她们母女,在武则天的运作之下,这四个人去地下团聚了。
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李治应该是伤心的,但他没有阻止,选择了冷眼旁观,原因还在于“权力”二字,纵观长孙无忌在李治统治前期,那是真正的说什么是什么,有时候李治都需要听他的,后来长孙无忌被除,李治除了伤心外,更多的是可以放开手脚了,终于不用被人看着了。
武则天除掉娘家人,李治不帮忙就不错了,选择冷眼旁边,更多的还是不想被大臣们指责,再说他当时更关心的是皇子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非要跟长孙无忌死磕到底?原来她只是李治的一枚棋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孙无忌是大唐的维护者,好人,为了李治能够坐稳江山鞠躬尽瘁,而武媚娘这个小三为了
李治对长孙无忌谋反一事最终同意许敬宗等人的话,将长孙无忌判为乱臣贼子,长孙无忌侍奉两朝帝王,辅政三十年,最终被亲侄子当作叛贼处死,原因很多,下面我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长孙无忌遭到武则天的憎恶,原因在
李治对长孙无忌谋反一事最终同意许敬宗等人的话,将长孙无忌判为乱臣贼子,长孙无忌侍奉两朝帝王,辅政三十年,最终被亲侄子当作叛贼处死,原因很多,下面我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长孙无忌遭到武则天的憎恶,原因在
王皇后为了离间高宗李治对萧妃的宠爱,劝说高宗纳旧爱、原太宗才人武氏入后宫。高宗当然不会明白王皇后的真实意图,反而极为欣赏王皇后的善解人意。被重新迎入后宫的武氏,开始时尽心侍奉王皇后,事事显得谦恭有礼;
王皇后为了离间高宗李治对萧妃的宠爱,劝说高宗纳旧爱、原太宗才人武氏入后宫。高宗当然不会明白王皇后的真实意图,反而极为欣赏王皇后的善解人意。被重新迎入后宫的武氏,开始时尽心侍奉王皇后,事事显得谦恭有礼;
长孙无忌为何结局凄惨?长孙无忌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长孙无忌是唐朝著名大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但他最后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被削爵流放黔州,最后自缢而死。实际上这也跟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关系不好有关
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力保王皇后,是怎么让李治痛下决心立武则天为后
长孙无忌力保王皇后,是怎么让李治痛下决心立武则天为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能被立为皇后需要重谢此人,他的一句话才让唐高宗痛下决心>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因为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
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对唐高宗恩重如山,为何长孙无忌被杀时李治却袖手旁观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为何长孙无忌被杀时李治却袖手旁观?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血缘关系成为了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认为,有血缘关系之人,必定是比没有血缘关系之人要亲近。倘
贞观二十三年初,52岁的李世民久病不愈,自觉命途将止,开始着手安排托孤后事。彼时李治被册为太子已有6年,6年面提耳命谆谆教诲已使其受益良多,但李世民仍很不放心,故而在挑选顾命大臣时斟酌再三。长孙无忌是
的下场:,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