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 秦始皇打仗为什么不缺粮食
Posted 史书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 秦始皇打仗为什么不缺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 秦始皇打仗为什么不缺粮食
还不知道:秦始皇不缺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忧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一共进行了两年时间,就需要大约30万吨的粮食,而且秦始皇一统天下,一共持续了九年,姑且不谈如何运到前线,就说秦始皇如何做到不缺粮?
如果以今天的农业生产来说,固然不足为奇,但在战国时期,每亩产量1.5石,大约180斤左右,三亩地才能够一个士兵的消耗,如果加上各种运输的损耗,所以秦始皇需要的粮食就更为惊人了,然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却没有缺乏军粮的记载,当然可能是司马迁没有记载,但从灭六国的战事顺利这一点来看,应该是秦始皇不缺军粮,否则战事就会变得紧张。
秦始皇时代,秦国连年负担如此沉重的军粮生产,可以推测,如果秦国没有一个空前发达的农业,根本就无法保障这种规模的战争,但史书上却没有秦国农业生产方面的过多记载,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史学家,直到1975年,湖北挖出一座古墓,出土文物或解开真相,1975年,考古学家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一座秦朝古墓,墓主为秦代官吏“喜”,更大的惊喜是在这一古墓之中发现了1155枚秦代竹简,主要记载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让人读之动容,其中部分内容还颠覆了历史,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内容解答了秦始皇为何不缺军粮。
众所周知,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是“有法可依,执法甚严,秦法于吏于民都有绝对权威”,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情法究竟如何细致,大家却说不出子丑寅卯,通过这一批秦简,足以能看到秦法的“恐怖”之处,在《秦律十八种·仓律》中,对农业生产中的种子,就极为重视,所谓“县遗麦以为种用者,殽禾以臧(藏)之”,把不受欢迎的麦种与禾种立法同等重视,在古代社会,由于没有磨具,无法脱壳,所以麦子往往不受欢迎。
相关参考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以神机妙算著称,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乃至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然而,要研究历史的话,《三国演义》是不能做依据的。去翻阅史书《三国志》
导读:《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以神机妙算著称,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乃至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然而,要研究历史的话,《三国演义》是不能做依据的。去翻阅史书《三
导读:《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以神机妙算著称,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乃至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然而,要研究历史的话,《三国演义》是不能做依据的。去翻阅史书《三
古往今来,战争从未停止过,但是能支撑整个战争局面的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食物,二是水。水我们可以不用争论,但是食物这是不能断缺的,比如古代的粮食,在两国没有开战时都是不缺乏的,但是两国开战后粮食却供不应
要论史上第一猛将是谁,毫无疑问就是项羽,单从他的称呼“西楚霸王”,就能够感受到他的王霸之气。>>秦军>项羽确实是古今罕见的第一猛将,在与秦军交战时,项羽仅率领5万大军,就将秦军的30万大军击退,并且还
病死说: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
自古以来,巍巍梁山就有着位置显著、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在山上修建”梁山宫”,到汉武帝时,又加以修茸扩充。山下有个磷沟村,相传汉武帝在这里捕获过白磷;由此得名。传说隋炀帝也在山
我们看三国演义,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国中的武将使用的武器,都不轻,比如吕布的方天画戟,据说有有40斤之中,还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更是重达80斤,典韦的双戟也是重达80斤。>>三国的武将偏爱重
自古以来,巍巍梁山就有着位置显着、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在山上修建”梁山宫”,到汉武帝时,又加以修茸扩充。山下有个磷沟村,相传汉武帝在这里捕获过白磷;由此得名。传说隋炀帝也在山
自古以来,巍巍梁山就有着位置显着、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在山上修建”梁山宫”,到汉武帝时,又加以修茸扩充。山下有个磷沟村,相传汉武帝在这里捕获过白磷;由此得名。传说隋炀帝也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