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劝赵匡胤赶紧撤军,他回答了什么
Posted 父子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煜劝赵匡胤赶紧撤军,他回答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煜劝赵匡胤赶紧撤军,他回答了什么
对李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南唐在积极备战的时也派出了在江南非常有名的徐铉来到大宋都城汴梁,企图用他出色的口才来说动赵匡胤取消对“江南国”的进攻。为了这次辩论会,徐铉“日夜计谋思虑”,将所有可能出现的论点、论据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北宋大臣们听说徐铉要来,也都事先通知了赵匡胤,希望他在召见徐铉的时候不要被他所刁难。而赵匡胤却让大臣不必担心,他自会应付。
徐铉来到北宋朝堂之后,对赵匡胤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赵匡胤让他走到自己跟前,把想说的话一次性说完,徐铉便开始口若悬河:“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宋史》记载徐铉“其说累数百”,而赵匡胤耐心地听他说完,然后冷冷地回应一句:“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意思是你徐铉都承认了大宋和江南乃是父子关系,天底下哪有父子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道理!面对如此强势而“刁钻”的赵匡胤,以健谈著称的徐铉竟无言以对。
徐铉的这次辩论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宋朝对南唐的用兵没有任何放缓,南唐国主李煜对当前的形势越来越忧虑,于是派徐铉再次前往汴京。徐铉再次请求赵匡胤能够撤兵,给南唐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后来辩论依然是愈演愈烈,“其言甚切至,上与反复数四,铉声气愈厉”,这下可把赵匡胤惹恼了,他“按剑谓铉曰:‘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看来赵匡胤很明白自己讨伐南唐是出师无名,但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挡他统一天下的脚步,所以,他选择快刀斩乱麻,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这位说客:我就是拳头硬,我就是要统一,容不得任何割据势力存在!徐铉再次无言以对,他“惶恐而退”。
赵匡胤灭南唐之战依然比较顺利,从曹彬等人出征到李煜投降也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与灭后蜀不同,南唐亡国之后宋军没有在城内进行烧杀抢掠,这也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赐给主将曹彬一个离奇的锦囊。这个锦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烦请关注下一讲《宋十八帝简编》之10“赐锦囊白纸一张”。
相关参考
南唐后主李煜由于其人极高的文学水平,经常被语文课本所编用,每个上过中学的中国人基本都听过这个名字,背过他的词。不得不说,高曝光率增加了我们对李煜的同情,恨其生在帝王家。其实不然,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李煜
古代亡国之君当中,李煜称得上最让人惋惜的一位,他精通书法音律,更是写得一手好词,如果不做皇帝的话,绝对而已成为令人膜拜的大文豪。奈何出生于帝王之家,父亲临死前把江山交给他,想拒绝都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干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9岁的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赶下龙椅,自己坐了上去,建立大宋王朝。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历史很有意思,将一位柔弱书生丢到了强悍的赵匡胤的卧榻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李煜,大家都知道李煜的词(小楼昨夜又东风)凄婉优美,赵匡胤本可以将其杀掉,但为什么没有去做,是不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还是别有原因。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赵匡胤的具体想法和事件的缘由吧
一、历史小论文赵匡胤统一的脚步越来越紧,974年,他两次遣使让李煜来东京开封面圣,两次被拒绝。赵匡胤以出兵相要挟,李煜表现出了少有的顽强,他慷慨地表示要“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即使战败,也要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李煜,大家都知道李煜的词(小楼昨夜又东风)凄婉优美,赵匡胤本可以将其杀掉,但为什么没有去做,是不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还是别有原因。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赵匡胤的具体想法和事件的缘由吧
每个时代都是伴随统治与被统治的时代,常常也伴随着许多的传奇人物的出现,当然除了他们自身的故事吸引历史爱好者,其实他们与对手之间的较量也是称托出真正传奇!赵匡胤与李后主就是其中的一对传奇。>赵匡胤很早就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对近臣说:“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结果,“左右不知所对”。其实,赵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五代十国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对近臣说:“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结果,“左右不知所对”。其实,赵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五代十国,兵祸连绵,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藩镇节度使在外拥
历史上有这么两幅著名的春宫图,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本文的重点就在前者《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小周后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前大周后周薇的同胞妹妹周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