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在灭楚以后真的归隐了吗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良在灭楚以后真的归隐了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良在灭楚以后真的归隐了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良。

张良在在灭楚之后,出境的次数十分稀少。第一次就是在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本来想给张良齐地三万户,但是张良从这时开始,已经从谋国向谋身过渡了。于是张良拒绝了三万户的食邑,而是向刘邦提出了封一个对他二人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留县,这里是张良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可以说,张良除了智商超人以外,情商更是高得没边,主动要求留县作为他的食邑,一来推掉了三万户的食邑,显示了谦恭;二来选择留县,可以展示自己的忠诚恋主之心,算是间接拍了刘邦一个马屁。

此后的张良,开始逐渐淡出朝堂,只在刘邦有重大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才适当地给出意见,比如封赏功臣,比如迁都关中,比如随刘邦出兵代地出谋划策。更多的时候,要么就是借口自己体弱多病,在家闭门养病及修道,要么就是和后来贬为淮阴侯的韩信一起整理,撰写兵书。当然了,张良即使是韬光养晦,也都是假戏真做,修道就真的辟谷,整理兵书就整理出了先秦留下来的一百八十二家兵书。

后来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因为被吕后逼得实在没办法,出了一个“商山四皓”的绝招,此后虽然就此倒向刘盈与吕氏,但张良更加谨小慎微了,甚至公开说“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彻底潜心辟谷修道,终刘邦之世,始终荣宠有加。刘盈即位后,吕后强行让张良吃东西,张良也就着台阶下来,最终得以善终。

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中有这样一条: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只有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勘破隐逸的真谛,达到大隐于朝的境界,而张良无疑就是大隐之人。

不处嫌疑之地

前面既然说了张良是大隐于朝,那么他必然不会多事,给自己找麻烦。张良本来是韩国的臣子,他在血统上甚至还是韩王室的远支,在这种情况下,和旧韩贵族如果有瓜葛的话,很容易被刘邦归到清算那一堆里去。以张良的智慧,他当然能看出刘邦心中所想,同时,天下一统已是大势所趋,韩国是无法复辟甚至保留的,韩王信是必然在清算之列的。

因此,自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张良再次投奔刘邦后,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之前他做的一切只有两个目的:向秦国复仇,恢复韩国。秦国覆灭后,张良其实曾经努力过想要恢复韩国,只可惜没能实现,在现实面前,张良只好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放弃恢复韩国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转而专心辅佐刘邦统一天下,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在郦食其提出分封六国余孽,引援以抗衡项羽的时候,张良居然提出了反对,他选择了站在刘邦这面,而不是自己曾经的祖国。如果不是张良反对,刘邦的印信都刻好了,就等着分封呢,曾经这么好的复国机会张良都没利用,可见他真的看透了时局,也看透了刘邦。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提醒韩王信,触怒刘邦的。实际上,张良只帮了自己曾经的老朋友长沙王吴芮,告诉他韬光养晦保存自己,因此吴芮也成为了汉初唯一留下来的异姓王。可见,张良不是没有实力没有办法保全韩王信,而是他明白哪些人可以保,哪些人是不能去保的。尤其是他自己曾经的身份,如果和韩王信有过多的来往,无疑是自处嫌疑之地了,以张良的智慧,又怎么会做这种鲁莽的事情呢。

所以说,张良这个人是具有大智慧的,古往今来谋国谋身都成功的人并不多,而张良无疑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相关参考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曹操真的把貂蝉送给关羽,关羽真的月下斩貂蝉了吗

在元朝的杂剧的三国故事中,有关大王斩貂蝉的戏码。故事讲的是曹操灭了吕布以后,把吕布的侍妾貂蝉,送给了关羽。关羽觉得,貂蝉长得太好看好看的有祸国殃民的嫌疑,所以夜里提着刀,把这位绝色美人给杀了。由于很多

历史人物 康熙真的传位给雍正了吗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老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后,其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胤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中,关于雍正皇帝的段子一抓一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更改圣旨传位,在民间传说中,康熙

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预言真的实现了吗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一大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除了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一句话概括就是:大智近妖。而他的预言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相传诸葛亮去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城建立了一座武侯祠堂,光阴

历史人物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真的和范蠡一起归隐吗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关于西施的诗句有很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等等,都是描写西施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容貌,可见西施的确是古代

真的隐居当和尚了吗? 明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

有关建文帝踪迹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600多年前,朱棣的军队攻入宫中,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后,有关他踪迹的传说就不断出现,单单明末清初一本很着名

真的隐居当和尚了吗? 明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

有关建文帝踪迹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600多年前,朱棣的军队攻入宫中,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后,有关他踪迹的传说就不断出现,单单明末清初一本很着名

历史人物 大汉建立之后,张良为何誓死不当官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谋臣,在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出谋划策,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劳,可是,在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张良立即归隐。鲜花今天

西施到底是随范蠡归隐五湖还是被沉江底?

...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越王夫妇被押到吴国做奴隶。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力图报仇雪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采用范蠡所献美人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