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果断归隐,他是怎么知道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

Posted 西施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范蠡果断归隐,他是怎么知道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范蠡果断归隐,他是怎么知道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范蠡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公元前473年,越国成功将吴国消灭了。这部成功史,其实充满着血泪,越国无数将士的血泪,赵国无数百姓的血泪,更有那些被送到吴国当礼品的女性的血泪。

无论如何,“成者王侯,败者寇”,勾践隐忍二十余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拿到了最终的成功奖励,越王勾践也成为新的霸主。这份沉甸甸的成功,离不开他背后两位谋士的功劳,他们便是范蠡与文种。

越国成功翻盘后,越王勾践大封功臣,灯火辉煌的大殿里,越国君臣觥筹交错,纵情欢歌,长年累月堆积在胸的块垒,一朝卸下,岂不快哉!有些大臣都显出醉态,越王勾践仍频频举杯,一一详述诸位大臣的功劳,并许下将择吉日正式封赏的承诺,更表示要与众人同富贵,共天下,遗泽后代,永世不绝。

“永世不绝,共享富贵”,这不就是众人誓死追随勾践的动力吗?

范蠡同所有功臣一样,举杯向国君敬酒,满怀期待地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然而,目光敏锐的他,向上望去,却从高高在上的越王勾践阴鸷的笑脸上看出了一丝杀气。

自从二十三年前,越国被吴国击败后,范蠡就作为越国的全权代表,常驻吴国,他一方面将越国的贡献或公开或暗中地送给吴王,送给伯嚭等重臣,一方面他要将吴国的动向传回越国,以供君臣研究下一步战略部署。

从三十多岁,到年逾五旬,范蠡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对人性有了更广泛而深刻的认识。君王,尤其是有为之君,常常将臣子当作棋子罢了。用你时,他们可以礼贤下士,虔诚恭敬,不用你时,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将臣子抛弃。越有能力的臣子越危险。有些君主真的是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同富贵。

范蠡在过去二十余年里,早已把勾践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他为人自私而狠毒,表里不一,脸上阳光灿烂,内心阴暗冰冷,二十余年的提心吊胆的生活,让这位越王性格中凭添了敏感与猜忌。他可以卧薪尝胆,隐忍蓄势,奋发有为,他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心里只有权与利,任何人都不能让他的权利受到威胁。

身为重臣,国难之时为良弓,霸业既成,则沦为鱼肉。

“眼前宝座上的这位君王,真能让我们同享荣华富贵吗?”范蠡仿佛看到勾践手中的那把剑已然举起,正待落下,他禁不住冷汗直冒。

在一个雾霭沉沉的早上,范蠡携带家眷,不辞而别,悄然离开了越国。

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政相国,仅仅过了三年,范蠡再次辞官,携家迁徙至陶(今菏泽定陶区)。

这是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而范蠡擅长在经营当中,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财富很快如滚雪球一般,再次飞速增加,遂自号陶朱公。

有人说范蠡离开越国时,带走了西施。“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哪个男人不想拥有?可究竟有无这回事儿,诸如《史记》这种正史典籍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姑且希望当年范蠡真的是与西施泛舟而去吧。

当年范蠡离开越国,不久之后,他曾经给文种去过信札,以老友的身份劝说文种也离开越国,文种却对勾践的承诺深信不疑。人各有志,范蠡也不便再说什么,从此便一心一意地经营生意,打造属于自己家族的商业帝国。

人在江湖,少了权势,便少了羁绊束缚,增加了洒脱快意。

公元前448年,范蠡去世。

相关参考

揭秘范蠡为何知道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首先交代一下大背景,春秋末年,晋楚秦齐四大国都陷入了混乱,晋国为了对抗楚国拉拢江东这块不起眼的吴国,吴国在晋国技术支持,以及伍子胥、孙武等人才帮助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范蠡不是楚国贵族,即使学富五车,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这些立下大功的将相是如何应对君王的猜忌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能够善终的人大多比较豁达,对君主秉性和本质看得很清楚。>>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文种辅佑越王勾践十年生聚灭了吴国。精明的范蠡早就看穿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秉性适时退隐,后来经商成为了大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这些立下大功的将相是如何应对君王的猜忌的

历史上功高震主能够善终的人大多比较豁达,对君主秉性和本质看得很清楚。>>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文种辅佑越王勾践十年生聚灭了吴国。精明的范蠡早就看穿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秉性适时退隐,后来经商成为了大

一代商圣范蠡生财有道,范蠡的一生

具有存国护君之才,练兵统帅之能,功成名就而自知进退之明;能识可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勾践,能晓飞鸟尽,良弓藏的人情事故。后人叹曰:功名利全不顾,自游自怡山水间。天生我才必有用,辞退功名作商翁;财大招风尽

历史人物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西施千金赎儿记历史名人

  话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越王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在一片欢悦的气氛中,越国大夫范蠡发现越王勾践是个心胸狭窄、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于是,他托词向勾践辞行。勾践哪肯答应,流泪

是因为勾践“不可共富贵”导致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在这

西施千金赎儿记

一  话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越王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在一片欢悦的气氛中,越国大夫范蠡发现越王勾践是个心胸狭窄、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于是,他托词向勾践辞行。勾践哪肯答应,流

是因为勾践“不可共富贵”导致的吗? 文种的死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是因为勾践“不可共富贵”导致的吗? 文种的死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因为自己的贸然进攻和轻敌而被吴国的夫差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被俘,在受尽屈辱之后忍辱负重厉兵秣马终于打败了吴国,成就了霸业。

历史人物 西施千金赎儿记

一  话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越王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在一片欢悦的气氛中,越国大夫范蠡发现越王勾践是个心胸狭窄、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于是,他托词向勾践辞行。勾践哪肯答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