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临死前,为什么不把霸业传给儿子
Posted 铜镜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策临死前,为什么不把霸业传给儿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不把霸业传给儿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1,铜镜
给我拿镜子来,我要看看这些贼子把我伤成什么样子了?
孙策冲着大乔道。
大乔小心翼翼的给他拿来铜镜,道:
伯符,还是别照了吧?
孙策道:照。
大乔把铜镜放到孙策脸前,孙策看了一眼铜镜,愤怒的大吼:
老东西,为何你整天跟着我……
2,孙策被刺杀
孙策喜欢打猎,来到丹徒以后,孙策带了一帮人,进山打猎,他的马是万里挑一的良品,叫做幻影,比起他手下扈从的劣马来,孙策的马就很见优势了。
他骑马在山间飞奔,跑起来如一道幻影,有时候追个兔子小鹿等动物,马蹄跳刨号,撒个欢,一个冲刺就拦到那些动物前面,搞得那些小动物很郁闷,暗想:这马为啥比我还快?
我是谁?
我在哪儿?
孙策一骑绝尘,把扈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时候,有三个人埋伏了很久了,他们悄悄的向孙策靠近。
这三个人跟了孙策三年了,这一次他们终于看到自己接近成功的绝佳机会。
这三人是原来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
孙策占领江南之地后,许贡被迫四处流离,向朝廷上书说,孙策是江东的项羽,请求朝廷趁他羽翼未丰时早点派兵绞杀。
《三国演义》上称孙策为小霸王,就是源自许贡的这封奏折,不过许贡可不是在夸孙策,而是想搞垮他,许贡说: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患。
书信被孙策截获,他假意邀请许贡来商量事情,然后让武士绞杀了他。
许贡被杀,手下人星散,但是有三个门客却立志要为许贡报仇。
此后,三门客跟着孙策辗转各地,寻找报仇的机会。
这一次,孙策落单,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门客果断靠近孙策,想以多胜少。
孙策也很机警,一箭射死了一人,另外两个门客张弓搭箭和孙策互射,其中一人射中了孙策的脸颊。
孙策的扈从这时候匆匆赶来,杀死了另外两名门客,救走孙策。
军医给孙策伤口上药,告诉他,一百天内伤口不崩裂,就能好。
当夜,孙策要照镜子。
他是个爱美的人,《三国志》上记载孙策长得好看啊,美姿颜,是个颜控,他和年轻帅气的周瑜能成为朋友,一个原因大约也是因为周瑜长得也好看吧,《三国志》上说周瑜有姿貌。
陈寿惜字如金,能花笔墨写人长得好看,大约这人长得真的好看。
孙策此时也正是年轻爱美的岁数,被刺那年孙策二十六岁,已经打下了江东的大片土地,后来吴国的基本盘,已经形成。
大乔拿来铜镜,孙策想在镜中看看箭是否损了自己的容颜,但是铜镜中却出现一个老人。
这老人拄着一根精美的拐杖,冲着他冷冷的微笑。
这个老人孙策认识,叫于吉,刚被他杀了。
3,杀于吉,不吉
于吉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去东吴比孙策要早,在东吴建精舍设施符水,治病救人威望很高。
有一次孙策约江东士绅和文武大臣在城楼上观山景,于吉来晚了。
孙策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下乱纷纷,有人喊了一声:于神仙来了。
城楼上的文武大臣走了三分之二,都纷纷去城下接于吉,完全忘了主公孙策还站在城楼上。
孙策是个好面子的人,见状大怒,命人把于吉绑起来,杀了。
有人劝他,于吉威望太大,杀之恐不吉。
孙策不听,他的理由很充分:
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孙策新到吴地,于吉的威望比他还要大,手下的人听于吉的不听孙策的,这队伍还怎么带?
这是孙策杀于吉的原因。
《搜神记》中记载的于吉之死,更玄幻。
孙策见于吉很受欢迎,就想杀他,群臣求情,这时吴地大旱,孙策想了一条计策,招于吉到自己的战船上道:我本来要杀你,但是群臣求情,我给你指一条生路,如今天下大旱,你如果能求来雨,我就饶了你。
于吉道:喏。
是夜,船行江中,忽然晴空生黑云,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夜之间吴地旱情顿解。
于吉的粉丝们很高兴,第二天,他们聚集在岸边等待于吉的归来。结果他们等来了于吉的尸体。
原来在下雨的时候,孙策已经命人绞杀了于吉。
于吉死后,孙策出现了幻觉,经常看见于吉在自己身边出现,拄着他那根精致的拐杖,冲他冷笑。
活着的于吉,孙策有办法,死了的于吉,孙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次受伤后,孙策想照镜子,但是在铜镜中,他又看到于吉了,孙策大怒,伤口崩裂当夜就去世了。
这件事被裴松之记载在《三国志》的注上。
故事的原始出处是《搜神记》。
孙策之死和吕蒙之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取了荆州,关羽父子走麦城被杀,关羽死后找吕蒙总觉的关羽在自己头顶上晃悠,高喊:吕蒙小儿还我命来。后来在孙权大宴文武时,关羽忽然附身吕蒙,指着孙权大骂,在众人愕然时,吕蒙忽然口吐鲜血而亡。
历史上吕蒙在收复荆州后当年就去世了,这大约是罗贯中编这个故事原因吧,反正病死和被关老爷附身报仇都是死吗。
临死为故事添点光彩,不也挺好吗?
孙策和于吉与吕蒙关羽的故事相似,建安五年于吉被杀,同年,孙策遇刺身亡,太巧合了,这中间留足了故事的空间。
4,继承人
孙策死前,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孙权,告诉他:开疆拓土你不如我,但是,守成你比我强。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为啥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传给弟弟孙权,而不给自己儿子孙绍呢?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孙策死时26岁,古人早婚,他儿子此时最大也不过十二三岁,而孙绍实际年龄要小的多。
孙策在江东打下大大的江山,然而只是打下,江山还不稳定。
东吴之外,曹操刘表等各镇诸侯虎视眈眈的盯着东吴这块肥肉,如果幼子冲龄即位,主弱臣疑上下必然无法一心,内外皆不稳的情况下孙家的江山能否一直姓孙都不太好说。
东吴内忧外患,严酷的环境不允许让幼主慢慢长大。
所以必须传给一个能主事的人。
孙策虽然重伤,思路却很清楚,他说:
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孙策死这年孙权18,已经成年,孙策安排心腹张昭周瑜等人辅佐孙权,让他守住孙家江山应该问题不大。
而且跟随孙策创业的黄盖程普等人曾是孙策和孙权他老爹孙坚的铁杆手下,这些人是孙策定鼎东吴的基石,他们效忠孙策,也必然会拥护孙权,毕竟有孙家才会有他们家族的富贵,所以孙权上位能最大限度平衡各方。
吴主之位传给孙权,是保住孙家的最佳方案。
如果把霸主之位传给自己的幼子,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保不住,孙家就会覆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己家人也危险了,大乔大约真的要去铜雀台了。
相关参考
水浒中的晁盖,为人十分仗义,丝毫不把钱财放在眼里,没有任何心机,凡是开口找他帮忙的朋友,几乎从不会拒绝,因此在江湖上的口碑很好,结交了许多英雄好汉。晁盖家境优越,是当时的财主,称得上小资生活,如果不出
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的孙仲谋,指的是江东之主孙权。他从十九岁起,便从哥哥孙策手中,接过了江东基业,在群雄角逐中,他不但没有被吞并,反而脱颖而出,与曹操、刘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要知道,论
中国历史 为什么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不把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传给儿子?
对于一个上古时代的部落来讲,生存是头等大事。就像动物世界中的象群一样,需要有一只年龄较长、经验丰富的“头象”来带领,从而寻找到水源和适宜的栖息地。一个部落的首领,就相当于“头象”这一角色。在中国古代最
对于孙策的英年早逝,很多人都感到惋惜,一代“小霸王”就这样落幕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孙策临死前,把江东大业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很多人会有疑惑,当时的孙策明明是有儿子的,按常理来说,交给儿子才是正道,弟弟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有几个儿子?拖雷是不是被窝阔台杀死的?
拖雷,全名孛儿只斤·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成吉思汗是世界上繁衍能力最强大的男人之一,据现代学者研究,拥有成吉思汗的血脉后裔的人口至少超过1600百万人。成吉思汗打到哪里,他的部下都会
孙权死后谁继位:孙吴开国皇帝孙权,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作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在孙权临死前,他把他的皇位传给了谁呢?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长子朱标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
历史人物 孙策临死前将大乔托付给孙权照顾 孙权是怎么对待大乔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策和孙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知道三国中哪个国家是后来崛起的吗?要说崛起的国家,那只有东吴了。这个国家临海,加上交通便利,经济也比较发达,被当地的人民称为福地。这个国
把曹操刘备都熬死了,孙权却不能统一天下,孙策临死前说得很明白
三国时期孙权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寿之人,活了71岁,他“熬死”了不知多少同时代的人,那么在曹操刘备后的三国时代,孙权为何没有什么建树,东吴似乎连统一天下的意愿都没有。其实从孙权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