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颁布禁教令

Posted 耶稣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为何颁布禁教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为何颁布禁教令

康熙为何颁布禁教令?天主教在中国干了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最有名的皇帝有三位,分别是康雍乾,也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

其中,又属康熙在军事上的功绩最多,平定三番,收复台湾,剿灭准噶尔,几乎比肩秦皇汉武。

不过今天笔者想跟大伙聊的是另一件事,发生在1721年,康熙下了一道圣旨,要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居住可以,但是不能传教。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

历史教科书上说,这是清朝闭关锁国的体现,排斥外来文明。但历史书没有讲,在这道圣旨颁布的29年前,1692年,康熙还颁布了一道完全相反的圣旨,说的是天主教可以在中国传教,不必禁止。

前后30年,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康熙对西方传教士产生了那么大的态度转变?

中国人的态度

先讲讲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中国人对宗教的包容性比西方人更大,民间办丧事,和尚喇嘛道士一同念经是常有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各个教派还能安生相处,没有出现冲突。

中国古代政府,态度也是如此。特别是清朝时期,中国的教派除了传统的儒释道,还有喇嘛教、回教、萨满教等等。从欧洲新来的天主教,在清政府眼里,就是洋和尚,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搞事,传教都是小事。

在中国的传教士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佛教兴盛的时期。但也有对宗教进行政治迫害的事件,比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在位期间都迫害过佛教,但这些事件都是政治原因,并没有宗教意识形态原因。

那康熙的禁教令,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有一个问题,天主教在西方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什么是明朝中后期,突然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

对照西方历史,你会发现,是因为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纲论》,这次运动就是想让宗教信仰脱离罗马教廷控制。但教廷树大根深,肯定不是一味退让,两边一直不断摩擦,直到1534年成立了耶稣会。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了16世纪,这正是大航海展开的时代。大航海、宗教改革和罗马教廷耶稣会,是同一时代的三件事。所以耶稣会就趁着这个潮流积极向海外、向全球传教。

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利玛窦就是耶稣会教士,这是新教改革和大航海双重推动的结果。对中国来说,这是和外部世界接触的一个机会。但是,在全球历史的框架下再去看,会发现中国人是被动卷入到了欧洲宗教变革的逻辑里面。

罗马教廷的转变

刚开始,耶稣会为了在中国传教,用了各种变通的方法。核心一条,就是传教的本土化。把天主教的各种教义,各种符号,都用本土化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利玛窦,他把基督教往佛教那边靠,便于中国人理解,他穿着和尚僧袍,把传教场所命名为“仙花寺”。

后来利玛窦又发现,佛教不像欧洲的宗教那么有社会地位。真正在中国社会影响巨大的,是儒家学说。

利玛窦赶紧留起胡子,穿上中式服装,把自己打扮成儒生,自称仰慕中国文化。加上他很有才学,天文、地理懂一大堆,结交了很多中国文人和高官,后来还见到了万历皇帝。能够见到国家最高领导人,这就为传教士在中国打开了局面。

在理论上,利玛窦在儒家学说和天主教之间和稀泥,看起来很没节操。他说,儒家和天主教本就是一回事,儒家所崇尚的“天”,和天主教的上帝,没有什么不同。“天道”和天主教教义,也是差不多的。

听起来很智慧吧?仔细一想,如果你的公司派你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市场,推销一个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的产品,也会想到这样的招。核心有两条:第一,借用当地成熟的社会网络。第二,把陌生的东西包装成当地人熟悉的东西。

当年利玛窦这么干,和今天一个普通的推销员做的工作,原因都是一样。这个时候的耶稣会,是一个绩效导向的组织,只要能传教,怎么有效就怎么做。

但是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时间又过去了100多年,欧洲的政治形势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教廷的靠山从葡萄牙变成了法国;耶稣会觉得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十万信众,算成功站稳脚跟了。

总之,这个时候的罗马教廷,觉得要整顿一下中国传教事务,和中国文化来掰掰手腕子。

到了1704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搞出了七条专门针对中国天主教徒的规定。比如,中国人不能管上帝叫上帝,不准中国人祭祖先、不准祭孔子、不准在家里摆祖先牌位。

罗马教廷的意思是,我们是宗教组织,要保持信仰的纯洁性。但是站在中国这边看,不拜祖先,不敬孔子,这还是人做的事吗?

视角不同

这背后的冲突,其实是因为罗马教廷的组织导向变了。耶稣会不再是一个绩效导向的组织,而是意思形态导向的组织,不再以对外扩张规模为主,而是对内统一共识为首要任务。

这就像今天的公司,突然对各地方分公司下指令,完全不顾及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强行要求统一行动。这时候分区的总经理会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业务能不能开展的问题,这是公司从业绩发展,变成内部争斗的转变。

当年的中国人也是如此,突然发现罗马教廷变得这么强硬,这跟中国确实没什么关系,是人家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造成的。

到了1719年,罗马教皇派大使到中国,跟皇帝和谈。康熙倒是很耐心,前后十三次接见了使团,亲自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习俗和儒家礼仪。明确表示天主教也是这么蛮横,就不用传教了。最终双方没有谈拢,康熙只好颁布了禁教令。

所以说,这事不能说就是中国闭关锁国,排斥外来文化造成的。当你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历史事件,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视角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相关参考

基督教 问-为什么会出现伪教令集-

问:为什么会出现伪教令集?答:伪教令集(FalseDecretals),又称《伪伊西多尔教令集》,是公元9世纪中叶加洛林王朝时的一部天主教会法汇编。其内容多系伪造。伪造者的目的是加强教会权势,摆脱世俗

清朝康熙遗诏简介 诏文里面的内容写什么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

隋朝二帝为何对服饰设计这么在意?杨坚杨广颁布了什么法令?为什么要颁布这些法令?

   隋文帝杨坚,父亲是西魏的大将军杨忠,他在位期间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修订了开皇律,简化了地方官制,兴建大兴城,创开皇盛世,难得的是,他本人还文韬武略,样样俱全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清在关外汉族百姓中就推行"剃头令",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崇德三

汉武帝为何颁布罪己诏?他知道刘据冤死为何不善待其后人刘病已?

   千古一帝汉武帝,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汉武帝这一生,前半生励精图治,意气风发,后半生却穷兵黩武,留下了巫蛊之祸这样的污

颁布杀胡令解救汉人,冉闵被称民族英雄,为何教科书对他只字不提

「”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一个以「”魏”为国号的短命政权,历时仅三年,创建者是冉闵,故而后人也称这个政权为「”冉魏”。十六国时期,类似这样的政权数不胜数,存活仅三年的冉魏,在其中也不算突出,所以就没有受

迁海令

  迁海令,中国清初为孤立与瓦解东南沿海以郑成功为首的抗清力量而颁布的法令。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康熙二十二年(1683)终止。当时,郑成功一部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抗击清军。为了最后消灭其反抗力量

历史秘闻 迁海令

  迁海令,中国清初为孤立与瓦解东南沿海以郑成功为首的抗清力量而颁布的法令。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康熙二十二年(1683)终止。当时,郑成功一部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抗击清军。为了最后消灭其反抗力量

提拔重用

导读:从满清入关后,直到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共出现过10位皇帝,其中康熙和乾隆最为出名,因为他们创造了“康乾盛世”之局面。乾隆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位60年,此后又做了三年多的手握实权的太上

历史秘闻 提拔重用

导读:从满清入关后,直到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共出现过10位皇帝,其中康熙和乾隆最为出名,因为他们创造了“康乾盛世”之局面。乾隆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位60年,此后又做了三年多的手握实权的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