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弱书生孔子的腰间会佩戴着宝剑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弱书生孔子的腰间会佩戴着宝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弱书生孔子的腰间会佩戴着宝剑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 探索中华冷兵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兵器时代,解密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第一冷兵器自媒体

近些年来,建筑孔子雕塑成为各地的一个热点。孔子谦卑、儒雅、慈爱的长者风范已深入全世界人的心中,也将以雕塑的形式继续激励着人们勤学与礼让。但是某些孔子像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不解,为什么慈祥儒雅的孔子是龅牙?会竖起食指?尤其是,为什么以仁爱著称、似乎是文弱书生的孔子,腰间会佩戴着宝剑?

可以观察到,很多孔子像和雕塑都是佩剑的。但历史上的孔子真的佩剑吗?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提出了很多零碎的论点,却从来没有人去考证过这个问题,相关的文物出土也近乎是空白。坊间认为孔子持剑,并且剑名紫微,是文人剑的一种,无刃,这种说法没有丝毫根据。孔子的形像已经随着儒学的发展演变而内化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孔子是否真的佩剑,不仅可以指导更符合孔子历史形象的孔子像的建造,而且还可以让大家对孔子形象有更丰满确切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源流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综合性的考证一下孔子是否佩剑是必要的。

春秋短剑以吴、越制作的最为精良,南方地区的制剑和击剑技术是超过北方的,先秦剑论唯一传存下来的文字,就是《吴越春秋》中越女关于剑的说道。长剑则似乎最先出现于楚国,楚国的长剑应当是在了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晚期的北方,剑不会超过60厘米。所以古今诸多孔子像中,包括吴道子的孔子像,孔子的佩剑都过长了。这么长的剑到战国时期才会有,吴道子是唐人,吴道子所画的剑应是按唐制长剑为蓝本,如此也好理解。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那么到春秋晚期,剑是可佩戴的吗?

当时宝剑也比较受到重视,《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左传·恒公十年》记载:“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又求其宝剑。”虞公向虞叔索取玉,又向他索求宝剑。《左传·定公十年》记载:“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管马人算准算定公若看到他拿剑经过朝廷,一定会问是谁的并赏看。很多史实都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对剑是相当重视的。宝剑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双重价值,此外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孔子周游列国,经常遇到种种危险,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更不必说当时交通不便,大自然的改造程度较低,经常可能遇到野兽。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孔子也是有可能佩剑防身的。

剑在春秋初期就已经出现,极受重视又富有实用和装饰价值,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融入礼制。可靠文献中,春秋中后期也有剑融入礼制的记载。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季札挂剑的记载,季札的生活年代略早于孔子,孔子也十分推崇季札,曾经说过:“泰伯(季札的祖先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中,“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季札没有赠送宝剑的原因是“为使上国”,可见当时“宝剑”已经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礼器,在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左传·恒公十年》中记载虞公向虞叔索取玉,又向他索求宝剑,激起了虞叔的不满而驱逐了虞公。这里的“玉”是一种礼器,那么虞公后来又来索取的剑,就也有可能跟“玉”一样,也是作为礼器来索取的。综上,在春秋中后期,剑已经初步地融进了礼制,佩剑在多种场合都是符合礼仪甚至必需的。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武力绝伦,在当时以勇称。《左传》中叔梁纥有力举城门的记载。孔子也有举过城门的说法,《呂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列子〃说符》记载:“孔子之劲,能拓(举起)国门之关”《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列子》是伪书,其他两本书对孔子记载的可信度也不高。疑似为了夸大圣人,而与其父的事例相混淆。但其父的力气大是可考的。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晚期,剑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有柄鞘方便佩戴,孔子本人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身材高、身体棒精力好的人,所以孔子佩剑的客观条件是满足的。从象征性的角度看,春秋晚期,剑器已经初步融入了礼制,且佩剑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风范,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剑已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周游列国常常身在旅途的人,随身佩戴一柄宝剑也是非常方便安全的,综上所述,孔子极有可能是佩剑的。

相关参考

谢安为何不让谢玄佩戴紫罗香囊 紫罗香囊为何物

《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说明谢玄小时候喜欢戴紫罗香囊,这紫罗香囊究竟为何物?为何其叔父不许佩戴?谢玄年少时,好戴紫罗香囊,腰间垂挂着绣帕之类的物品

谢安为何不让谢玄佩戴紫罗香囊 紫罗香囊为何物

《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说明谢玄小时候喜欢戴紫罗香囊,这紫罗香囊究竟为何物?为何其叔父不许佩戴?谢玄年少时,好戴紫罗香囊,腰间垂挂着绣帕之类的物品

历史人物 孔子文武双全

>孔子会不会武功?专家:儒家并不文弱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曲阜师范大学本站网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   问:日前,电影《孔子》因传

太监为何春夏秋冬腰间都围“尿不湿”?竟因为这个

...的太监们却有一个癖好,就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何时,腰间都会围着一块“尿不湿”!这是为什么呢?请跟小编往下看!太监这个特殊群体,身上总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大毛巾,一是厚护膝。在《宫女谈往录》里荣儿回忆说:...

历史秘闻 孔子會武術,神都擋不住,實際上孔子並非一介文弱書生

孔子,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有很多人都祭拜孔子,祈禱能保佑自己考上一所好學校。孔子舉世聞名,孔子學院更是遍佈世界各地。自漢朝“廢百家,唯儒學”後,

历史人物 明朝太监黄锡仗着皇帝为所欲为 他为何会怕一个叫陈音的书生呢

还不知道:明朝黄锡有没有害怕的人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史书记载,明朝司礼太监黄锡仗着皇帝的宠信为所欲为。朝廷有次审案,案犯是他的亲戚,他要求参与审查。刑部尚书知道内

古代山贼为什么不劫赶考的书生

古代山贼为什么不劫赶考的书生?山贼:你也不看看他腰间绑着啥?关于山贼大家并不陌生,他们占山为王,来无影去无踪,主要以抢劫、勒索为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他们个个凶神恶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对他们恨

武松如何降服母夜叉的 母夜叉孙二娘性格

一提到“母夜叉”,大家都会想到那个头上插着珠钗,腰间系着鲜红色的绢裙,脸上抹着胭脂水粉,腰间红纱包裹着蛇腰,上面还有一颗金纽扣,虽然容貌娇艳,但是双眼间却充满着杀气的母夜叉孙二娘。水浒传绰号母夜叉的孙

传言孔子身高很高~高达180公分左右~请问是出自哪儿

伟人逸事:孔子武艺精通王迩敦 对于至圣先师-孔子,我们通常只有「有教无类」的印象,认为他是个文质彬彬的书呆子,其实他绝不是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他既是个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也是个身

春秋战国 佩戴着六国相印的苏秦,怎样完成了他整个合纵计划

苏秦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说服了除了秦国以外的其他六个国家联合在一起抵抗强大的秦国,分则弱合则强,不过纵观他说服六国的过程,让人不得不感叹苏秦真是一个大忽悠呀。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