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杰”陆秀夫墓 陆秀夫后代
Posted 后裔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末三杰”陆秀夫墓 陆秀夫后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末三杰”陆秀夫墓 陆秀夫后代
陆秀夫
陆秀夫与、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失败后,他背着少帝赵投海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陆秀夫墓
《三合镇志》称,陆秀夫投海殉国之后,他的尸体漂到了海边,被人捞起,葬于新会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元朝统治被推翻后,大约于明初1370年,有人在此为陆秀夫修建了庄严的坟墓,墓前设置石马石狮。坟旁还盖有房子,设有守墓人家。据说,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 后该墓被破坏,《三合镇志》记载:“约在清朝的中叶,陆秀夫后裔子孙争取恢复旧墓不可得,决定寻一风水宝地筑墓。于是选择在三合镇联安马山上的‘马舌’上重新修建陆秀夫墓。”墓为土筑,向东,墓碑高78厘米,宽44厘米,碑石为花岗岩。上刻“宋左柱国右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落款为“祀孙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置广西安察使司分巡右江备道花霖乡进士行中、树英、文祖、锦泉等重修”。 《开平县志》也有所记载:“本市(县)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一古墓,葬是南宋末左丞相陆秀夫。该墓为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 .1米,宽4米,墓正面有一块长78厘米,宽44 .5厘米的花岗石墓碑。碑文中书曰:‘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群墓’等17字。”
陆秀夫后代
据宋史记载,陆秀夫系江苏楚州(今淮安)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人(即今建湖县建阳镇人),在文物普查中,《陆秀夫家谱》为陆秀夫二十四世后裔陆正民同志所收藏(陆正民同志现在建湖县影剧管理站工作)。 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一为《陆忠烈公全书》,是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纂;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 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的陆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较翔实。由于清初兴文字狱,编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五年( 1835年),才由陶性坚父子付诸梨枣,板刻行世,距今也有151年。另二十本为陆氏谱系,介绍陆秀夫始祖及其后裔的世系分布情况等,是陆秀夫第二十世后裔陆家驹聘请盐城清道光戌子科举人陈玉澍所编纂,于元年(1909年)刊刻。
相关参考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 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
人物档案 姓名:陆秀夫 字:君实 尊称:“宋末三杰”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南宋末年 出生地:楚州盐城 出生日期:1237年 逝世日期:127
人物档案 姓名:陆秀夫 字:君实 尊称:“宋末三杰”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南宋末年 出生地:楚州盐城 出生日期:1237年 逝世日期:1279年3月19日 职业: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们三人的真实写照。 其中最为悲情的就是陆秀夫,崖山兵败之后,陆秀夫抛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们三人的真实写照。 其中最为悲情的就是陆秀夫,崖山兵败之后,陆秀夫抛下妻儿,抱起年仅八岁
陆秀夫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长建乡长建里人。他是南宋的最后一个丞相,他坚持抗元,失败后背驮南宋的小皇帝投海自杀,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与抗元不屈的文天祥、张世杰被并称为“南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积弱的朝代,外敌屡屡进犯,宋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最终一分为二变成北宋、南宋,相继被灭,宋朝将领中依然还是出了三位英雄人物,即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三人被称为“宋末(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是南宋时期著名重臣,也是民族英雄,三人并称为“宋末三杰”。能成为一个时期的俊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不管是在德行上还是才能上都无可指摘。 就是
人物生平初露锋芒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
陆秀夫(1236~1279),中国南宋末抗元大臣。字君实。宋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李庭芝镇扬州,邀陆秀夫为幕僚。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