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简介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故事
Posted 尚书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稹简介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稹简介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故事
【元稹简介】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故事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元稹(zhěn),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相关参考
唐朝人物中文名:元稹别名:元微之,元威明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逝世日期:大和五年(831年)职业:诗人、宰相信仰:道教主要成就: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和中坚力量(历史lis
要说唐代最风流的才子是谁,毫无疑问便是与著名诗人白居易齐名的宰相元稹了,他的三段不了情,造就了他的风流之名。 《西厢记》是著名的古典戏剧,其故事蓝本就是元稹为纪念初恋而写的《莺莺传》。在元稹二十
薛涛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薛涛简介。薛涛出生于公元768年的长安,字洪度。后人都说她是堪比卓文君的才女,与刘采春、鱼玄机还有李冶一起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流传到现在的诗作大概还
薛涛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薛涛简介。薛涛出生于公元768年的长安,字洪度。后人都说她是堪比卓文君的才女,与刘采春、鱼玄机还有李冶一起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流传到现在的诗作大概还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显出过人天赋,后来,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
我们经常会说,字如其人,也会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和他的文采是相当的,如果能够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让人读来非常感动,这个人或许也就是个很不错的人。但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却真的让人见识到了,人品和文采真的
《西厢记》小说中的男主角便是张生,张生在小说中是一位身份低微的书生,由于早年的在普救寺中勇敢地救出了崔莺莺,之后与崔莺莺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关于《西厢记》张生历来的说法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认为
《西厢记》小说中的男主角便是张生,张生在小说中是一位身份低微的书生,由于早年的在普救寺中勇敢地救出了崔莺莺,之后与崔莺莺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关于《西厢记》张生历来的说法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认为
《西厢记》小说中的男主角便是张生,张生在小说中是一位身份低微的书生,由于早年的在普救寺中勇敢地救出了崔莺莺,之后与崔莺莺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关于《西厢记》张生历来的说法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认为
《西厢记》小说中的男主角便是张生,张生在小说中是一位身份低微的书生,由于早年的在普救寺中勇敢地救出了崔莺莺,之后与崔莺莺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关于《西厢记》张生历来的说法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