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成为君臣的千古佳话。但问题是,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的是托孤的第一人选吗?
从当时看,刘备确实有托孤的必要。太子刘婵时年17岁,当年男子成年得20岁,所以暂时不能亲理朝政。
在汉朝历史上,有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父亲死时比刘婵还小,但父亲并没有找人托孤,就是汉武帝刘彻。但刘彻的情况跟刘婵完全不同。刘彻别看年纪小,但为人十分机敏,汉景帝和朝中大臣们都看在眼里。那时的刘彻15岁,但已经有成人般的气魄。汉景帝对他是很放心的。对比一下刘婵,就差的太远了,不说雄才大略,刘婵的智商情商比一般小孩都低很多,刘备无论如何不放心。托孤完全有必要。
想想刘婵挺可怜的,父亲一死,他无依无靠,刘备知道凭刘婵的能力根本无法掌控局面。于是想到了二把手诸葛亮。但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可以说是,因为关羽、张飞、法正已经去世。但很多史学家相信,如果这三人其中任何一个还活着,刘备不太可能想到诸葛亮。
很多人以为托孤给二把手顺理成章,翻开汉朝历史一看,还真不是。大将军霍光被托孤,但他并不是丞相,丞相是田千秋。为何他被皇帝托孤呢?因为他最可靠,最被信任。同样的道理,刘备最最信任的人是谁?恐怕不是诸葛亮,而是刚才说的那三位。
霍光被托孤后,没有辜负刘彻的期许,成功帮大汉渡过难关。汉朝成为长寿王朝。而诸葛亮被托孤后,蜀国没有发扬光大。当然,这不是诸葛亮能力的问题,一个人是不可能扭转历史大趋势的。
在托孤这个问题上,地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度。关羽和张飞是跟刘备拜把子的好兄弟,刘备本来就很重兄弟情义。把江山交给这两人在他看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惜这两人都先他去世。
除了关羽和张飞外,法正也是刘备极为信任的。法正名气远不及诸葛亮,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人雄才大略。而且刘备对他信任有加,刘备称汉中王后,得有个尚书令,众人都以为诸葛亮是不二人选,不料刘备任命法正担此大任。
可惜法正也先刘备而去。法正的死对蜀国是一大损失,不仅如此,假如他还活着,就有可能阻止刘备头脑发热,跑去东征,结果大败。连诸葛亮都这么说。
总而言之,法正在刘备心里分量很重,假如还活着,刘备极可能托孤于他。
看《三国》,我们要注意一点,诸葛亮人品好,人聪明,但他并不是刘备最信任最喜欢的人。所以在托孤问题上,诸葛亮本不是第一人选。可是刘备最信任的几个人都已去世,只能选择诸葛亮。此文绝无半点贬低诸葛亮之意,只是基于事实做出的分析。
刘备临死为何托孤诸葛亮 刘备托孤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幕剧情十分经典,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临死前将其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也是托孤诸葛亮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政权尽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中,刘备临死前为何托孤诸葛亮?刘备托孤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这得从刘备托孤的背景说起。
刘备托孤的背景
伐吴兵败后,刘备在永安城病倒,他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便召诸葛亮来成都嘱咐后事。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就这样,刘备很不放心的将刘氏江上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又让尚书令李严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后主刘禅。
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的原因
为保刘氏一族之全。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并非完全放心,只是为了权宜之计。他 深知自己的儿子是个没有才能的人,如果当皇帝无人辅导的话,必会被其他人所取代。但如果一定要被别人篡位,刘备宁愿是诸葛亮。因为,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待他也向来不薄,如果诸葛亮为帝的话最起码会念点他的人情,善待刘氏一族。
为拉拢诸葛亮。刘备自知生前难管身后事,他希望能拉拢住诸葛亮的心,让诸葛亮为他的江山尽心尽力。于是刘备向诸葛亮许诺,如果自己的儿子做得好,就辅佐他为皇帝,如果做得不好,那就让诸葛亮自立为帝,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如对父亲一般侍奉听从诸葛亮。这自然是让诸葛亮深为感动,并痛哭流涕的表示会一辈子对刘备的儿子忠心。试想着是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老子当然会尽心尽力的辅佐。
为了给诸葛亮制造舆论压力。刘备其实早就知道诸葛亮握有重权了,但他不能处置诸葛亮,他的江山还需要诸葛亮的维护。但也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于是刘备便在众臣面前说了那番话,逼着诸葛亮答应他会效忠他的儿子。这样,即使刘备死后,诸葛亮真的有为皇帝之心,也会因舆论而有所忌惮。否则,在众人面前宣扬诸葛亮是托孤老臣,又为了什么?
为了博诸葛亮的同情。刘备明知诸葛亮有过人的才气,随时都能自立为王,但他还是对诸葛亮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他希望他没有看错人,更希望诸葛亮能看在他的份上,可怜他,满足他的为王之梦,于是才下了这个赌注。
当然,这也多亏了刘备临死的一招,多亏了刘备没有找错人,多亏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否则不知蜀汉江山早已姓了什么了。
以上便是对刘备为何托孤诸葛亮的有关介绍,如想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本站网!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