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怒杀大臣 都是什么原因的呢
Posted 功臣
篇首语: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怒杀大臣 都是什么原因的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怒杀大臣 都是什么原因的呢
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怒杀大臣 都是什么原因的呢清雍正皇帝:有人说,雍正之所以上位成功,主要是隆科多和年羹尧两个人,一内一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一内”,指的是隆科多利用步军统领的职权(他当时统辖步军五营约两万多兵力),封闭京城九门。
让雍正的反对派们成了瓮中之鳖,同时又完全断绝他们和外界的联系,控制了雍正即位后京师的秩序;所谓“一外”,指的是雍正通过川陕总督年羹尧震慑并钳制十四阿哥胤,稳定西北局势,倘若胤举兵造反的话,断难通过年羹尧这一关。
中国的古话常说,鸟尽弓藏,功尽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曾经有个浙江钱塘的举人汪景祺,因为在仕途上混得不顺利,后来便投书给年羹尧,奉承他是“宇宙之第一伟人”,说唐朝名将郭子仪等人和年大将军相比,不过是“荧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还说他“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历史上无人可及。汪景祺的马匹功夫很到位,捧得年羹尧心里乐开了花,于是便将他收入幕中。
后来,汪景祺给年羹尧又上了一书,叫《功臣不可为》。他在书中说,功臣之所以难做,问题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别人作乱,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乱;但乱平后,往往又猜疑功臣,他们认为功臣既然能定乱,必然也能作乱,因此对功臣起疑惧之心。
功臣得到主子的封赏后,往往会被小人嫉恨并在主子面前大肆中伤,要是功臣壮着自己的功绩,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谏的话,往往会被主子认为骄横,进而怒之厌之。如此一来,“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无论如何都要获罪,难逃一死。
汪景祺写书的时候,正是年羹尧得意之时,他没有理会汪景祺的劝告,不料后来年羹尧获罪时这书被发现,反成了年羹尧的一大罪状。在查抄年府的时候。
侦察人员又发现了汪景祺的一首七言绝句,里面有一句说“皇帝挥毫不值钱”,把雍正气得几乎吐血。结果汪景祺被处斩,妻子发黑龙江给穷披甲人(军士)为奴,五服内的族亲全部革职。
和汪景祺类似的还有个叫钱名世的人,他和年羹尧是乡试的同年(同年中举),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进京的时候,钱名世上奏说年羹尧平定青海有功,请求为之立碑。年羹尧倒霉的时候,钱名世也被连累,雍正说他的行为是文人的无耻钻营,并亲自写了四个大字送他,曰:“名教罪人”!
不仅如此,雍正后来还革了钱名世侍讲学士的职,把他赶回老家,并命地方官特制一个写有“名教罪人”的大匾挂在钱名世家里。更搞笑的是,雍正还让举人、进士出身的京官每人写首诗讽刺钱名世,最后还非得让钱名世亲自将那些讽刺诗文编辑出版,作为宣讲材料发到各地让人学习。有个侍读学士吴孝登诗写得谬妄,被雍正流放在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还有几个人诗写得不认真,也被革职,处罚甚至超过了钱名世。
再说那年羹尧,也非等闲之辈,他本是汉军镶黄旗人,父亲年遐龄曾做过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哥哥年希尧也曾做过工部侍郎。这些还属平常,关键是年羹尧的妹妹是胤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被封为贵妃。
如此说来,年羹尧还是雍正的大舅子。不过,年羹尧虽说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但他本人是有真本事的。他后来虽然以军功著称,但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中过进士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并且还做过翰林院的检讨,这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妹妹的这层关系,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自然大不一般,他在官场上也是一帆风顺,他先做四川巡抚、后升为四川总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做上了川陕总督。康熙死后,雍正命他与接替抚远大将军胤的延信共同执掌西北军务。由此,年羹尧和隆科多成为雍正即位后的左膀右臂,备受恩宠。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和硕特蒙古部首领罗卜藏丹津趁抚远大将军胤回京之际发动叛乱,妄图控制青藏地区,使得本已经平静的西北局势再起波澜。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对于刚刚上位的雍正是个不小的考验。当然,雍正也可以像大多数建国者一样,利用这个机会把当时对他篡位的质疑给转移过去。于是雍正便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坐镇西宁,指挥平叛,许胜不许败,以帮助他稳固皇位。
年羹尧也算争气。经过充分的作战准备,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各路大军跃进千里,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稀里哗啦。特别是四川提督岳钟琪(当时雍正封其为奋威将军)更是表现神勇,他率军一路狂追,直捣敌穴,匪首罗卜藏丹津仓皇之下,化装成女人才得以逃脱。最后,罗卜藏丹津领着两百多残兵败将投奔了准葛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从此一蹶不振。由此,“年大将军”之威名,大江南北,人尽皆知。
对于年羹尧的功劳(不仅仅是战功,关键还是对雍正初期稳固其皇位的贡献),雍正是看在眼里的。他曾极为肉麻的对年羹尧说:“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西宁危急之时,即一折一字恐朕心烦惊骇,委屈设法,间以闲字,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得。总之你待朕之意,朕全晓得就是矣。所以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苍,如是应朕,方知我君臣非泛泛无因而来者也,朕实庆幸之至。”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雍正借着京中出现“雍正赏兵乃是年羹尧主意”的谣言,指桑骂槐说:“朕又不是三岁小孩,难道还要年羹尧的指点!难道因为年羹尧强为陈奏,朕才赏兵的么?”
“年羹尧的才能,做个大将军或者总督是有余的,但怎么可能具备天子的聪明才智?!”雍正又说,那些人造谣是因为嫉妒中伤年羹尧,但话外之意,也有警告年羹尧切莫骄横过度的意思。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下旬,年羹尧奏报回到西安,雍正在他的折子上批了一段关于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
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我君臣期勉之,慎之。”雍正的这段话意味深长,等于是第二次给年羹尧警告了。还没等看明白雍正什么意思,年羹尧又犯了一个大错。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天象,大臣们纷纷上表祝贺,年羹尧也上了一表。不料别人的马屁都没事,偏他不小心拍到了马脚上。原来,年羹尧在表中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结果赞美的话变成了讽刺之语。
雍正接阅后大怒,说:“年羹尧平日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于朕耳。观此,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臣之迹,其乖谬之处,断非无心!”尽管年羹尧后来一再进折请罪,但雍正就此抓住不放,要借此机会置年羹尧于死地了。
由此,雍正开始正式修理年羹尧。首先,雍正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一一撤换,并对那些人分化瓦解,让他们和年羹尧划清界限。随后,雍正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并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他去做杭州将军。年羹尧毫无还手之力,还得具折谢恩。雍正在他的折上批道:“朕听说有个谣言叫‘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朕倒要让你去那里做做官!朕想你要是自称帝号,那也是天数,朕也没办法。
相关参考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雍正得到一个宝贝,兴奋的睡不着觉,得知其用途后,怒杀两江总督
雍正,堪称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虽然仅在位13间,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了清朝的国库,扭转了康熙末年衰退的局面,为康乾盛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雍正是位难得的明君,但他毕竟也达不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历史秘闻 雍正得到一个宝贝,兴奋的睡不着觉,得知其用途后,怒杀两江总督
雍正,堪称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虽然仅在位13间,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了清朝的国库,扭转了康熙末年衰退的局面,为康乾盛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雍正是位难得的明君,但他毕竟也达不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李光地为清朝一名大臣,福建安溪人,为人清廉忠正,为官期间政绩显著,懂得知进退,善辨风向,甚得器重,身任要职。李光地在复杂的官场中能够保全自己,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皇帝宠信得以安然,其思想守旧且常与...
张廷玉剧照 清朝时期的大臣张廷玉,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辅佐过不同的君主,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 张廷玉简介 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看电视里那些大臣每天上早朝,一个个排好站在庭堂之上,而且到处都是光线明媚,其实这都是假象,真正的早朝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早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太
清朝前期,很多大臣战功赫赫,功高震主,其存在已经威胁到皇权。即使皇帝见了他们也要避让三分,有人竟然仰仗权势对皇帝不尊,都是谁? 一、多尔衮——用皇帝仪仗,留皇帝玉玺 &
中国古代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除了在朝堂之上和自己的大臣进行政治斗争外,后宫之中皇帝也会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规矩来维护自己的地位。皇帝在享受政治斗争的同时,也享受着权倾天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