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誅殺功臣,只因一個人的英年早逝
Posted 大臣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誅殺功臣,只因一個人的英年早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誅殺功臣,只因一個人的英年早逝
公元1368年,做過和尚、土匪的,破落小乞丐朱元璋帶領著一幫兄弟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進了南京城。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絕對無產階級向絕對統治階層的神奇轉變。
就在朱元璋坐上皇帝寶座的時候,徐達、常遇春這些人心裡是十分忐忑的,畢竟帝心不可測呀!歷史不止一次證明,帝王薄情。
但朱元璋貌似沒有忘記“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重重封賞了自己的這般兄弟們。但僅僅數年後,他又玩了一手火燒功德樓。
朱元璋為何會發生這麽大的轉變,僅僅是為自己嗎?任何事情的發生必定是因果聯繫著的,朱元璋發生這麽大的變化,這個因便是皇太子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作為長子,朱元璋對其寄予了厚望,從小受到悉心教導。十三歲那年,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
朱標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大臣和老師們都十分恭敬。每次朱元璋要責罰大臣時,他都會為其求情,所以大臣們對於他的好感度可想而知。
在幼弟們犯錯時,也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所以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朱元璋更是曾下令“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要知道,讓太子主持處理政事是會對皇帝權力構成威脅的,所以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信任度之高。
可能就是因為朱標的過於完美,讓老天都有些嫉妒了。在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奉命巡撫陝西,巡視歸來後,獻陝西地圖,隨即病倒,次年便去世了。
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將自己的心思放到了皇孫朱允炆身上。為了能讓其成才,更是親自教導。
朱允炆繼承了他父親身上的仁慈寬厚,但不勇武。所以那些曾經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們,開始蠢蠢欲動了。
為了給仁弱的朱允炆鏟除後顧之憂,朱元璋便只能對曾經的這班老兄弟們下手了。
所以說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或者皇孫朱允炆能有他父親的一般能力,朱元璋也不會對自己的老兄弟們下手。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見諒,在此十分感謝提出意見的諸位。如果您對歷史人物有什麽獨家心得,請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我們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情人的眼淚,一個人的失落最後的放棄,最後的珍惜,只是一個人的聆聽,一個人的無奈,是誰的再見,又是誰的再也不見,只是一種滄桑,只是一種感動,人生無緣。回首往昔的錯,錯過人生的失落,最真的心,失落最真的情
伴君如伴虎,特别是那些开国皇帝,更是如此了。在打天下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和将领们称兄道弟,甚至是出生入死。可一旦天下打了下来,他们做了皇帝,那一切就变了,当初的兄弟就变成了君臣,而且对于你们这些功臣,皇
伴君如伴虎,特别是那些开国皇帝,更是如此了。在打天下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和将领们称兄道弟,甚至是出生入死。可一旦天下打了下来,他们做了皇帝,那一切就变了,当初的兄弟就变成了君臣,而且对于你们这些功臣,皇
文章作者:琢磨君人的成就多大,是跟格局多大有關的,你就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就永遠走不出去。正如曾國藩所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何為無識,何為格局狹小?以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只因担心儿孙受欺负 由于面对着公侯将相的权势和有些新权贵的不法行为,特别是战友和旧将的背叛,使朱元璋放心不下,猜疑他们会抢夺皇位。所以朱元璋上台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
酒作爲華夏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標誌之一,早已在歷史的風起雲涌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詩經》中和文人墨客共同書寫着人類命運的喜怒哀樂。酒,載着是非功過,承着得失成敗,在黃河之水孕育的九州之間來往穿梭,然後,
酒作爲華夏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標誌之一,早已在歷史的風起雲涌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詩經》中和文人墨客共同書寫着人類命運的喜怒哀樂。酒,載着是非功過,承着得失成敗,在黃河之水孕育的九州之間來往穿梭,然後,
預言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他是對未來事件的預知,看起來不可思議,而他又既代表當時的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在中外的歷史上,就存在著各種預言,它們不但能預測到一個人的未來,甚至還能看到一個朝代的興亡。武
按:浩然文史的常駐作者「隔壁小王博士」是武漢人,整個疫情以及封城期間,他和他的家人都被困在武漢,也目睹了武漢城內的林林總總,這裡面有悲傷,但也有更多能給人以力量的故事。今天,我們來看小王博士的疫區日記
这位将军誓死守城不开门,只因一件事情备受争议!下面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安禄山造反以后,唐玄宗只能是带着自己的皇亲国戚,丢弃城池逃跑了。后来安禄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