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麽殺了呂伯奢一家

Posted 太祖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為什麽殺了呂伯奢一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為什麽殺了呂伯奢一家

三國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小的時候,就常聽爸爸講到。那時候村裡有廟會,有廟會就必有戲班子唱戲,小小年紀就知道白臉的是奸臣,黑臉的是忠臣,黑臉的代表是包公,而白臉的代表就是曹操。曹操的奸臣形象在心中根深蒂固。後來,讀了《三國演義》小說,才知道羅貫中的風格就是“貶曹揚劉”。

在三國演義中第四回“謀董賊孟德獻刀”中,曹操刺殺董卓,事情敗露,曹操急中生智,說是獻刀,把七星寶刀獻給了董卓。曹操恐董卓起疑,連忙逃跑,準備奔回鄉裡,在路上被陳宮抓獲,曹操一番慷慨陳詞感動了陳宮,陳宮於是棄官追隨曹操。在路上客居在曹操伯父呂伯奢家裡,夜晚聽到磨刀聲,曹操疑心要殺自己,於是便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殺完之後,才知道人家是要殺豬款待於他。出門後,碰到呂伯奢出去沽酒,一不做二不休,把呂伯奢也殺了。這是《三國演義》中的版本,是羅貫中依據史料撰成的“小說家之言”。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價值觀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的形象之所以不好,一部分原因是漢室未亡,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行不臣之舉。但歷史上“挾天子”的人多了,比如項羽、朱元璋都乾過這樣的事情,為何曹操就要背這麽大的臭名呢?

除了《三國演義》外,史料上記載過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有三個版本。

《魏書》記載為:

太祖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魏晉世語》上寫著: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雜記》的史書則講了曹操說的那句經典名言: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三個版本實際上都沒有直接出現在《三國志》上,而是裴松之的注解,在這三個記載中曹操的形象是逐次遞減的。《魏書》是魏國人寫的史書,太祖的形象肯定要是正面的,所以曹操是正當防衛。而在其他兩個版本中體現了曹操疑心重、專門利己的品性。

從各個版本的記載來看,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是板上釘釘了,但具體是因何而殺,發生過什麽糾紛,說了什麽話,就不得而知了。

曹操可能的確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名言,但很有可能不是在殺呂伯奢一家的時候說的,畢竟他當時逃亡的時候就只有他一個人(正史中沒有陳宮陪同),說了什麽沒人知道。

有很多網友分析,《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的橋段存在很多疑點,比如綁豬捆豬的動靜要比磨刀的聲音大得多,曹操反而沒聽到;呂伯奢應該在家陪客,為何買酒這種小事也自己親自去 —— 我猜他可能年紀大了,殺豬這種事幫不上忙或者擔心下人走漏風聲。

我們只要知道了演義中是小說家之言,也無需過分追究小說中的可疑之處,小說中的故事畢竟不完全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作者完全可以補充所有的細節,讓故事沒有任何疑點,但勢必會抹殺了讀者的想象力,嚴重影響閱讀體驗。再說了,就算是真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好多也令人費解,想必大家都有過這種體驗。

相关参考

曹操為什麽把七個女兒都嫁給同一人

雖然大家對曹操評價不是很好,但大家不能否認一點,那就是曹操的確算是一個英雄,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軍事這方面,曹操都是一位優秀的人。只是曹操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為人特別狂妄,做事情要比一般人要狂,所以這也是

三國歷史驚人真相 看後讓你目瞪口呆!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正所謂「七分實三分虛」。1、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呂伯奢的兒子欲搶奪財物和報官領賞才死的

三國歷史驚人真相 看後讓你目瞪口呆!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正所謂「七分實三分虛」。1、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呂伯奢的兒子欲搶奪財物和報官領賞才死的

扶蘇為什麽接到詔書後,不甄別真偽就自殺了

很多人覺得,扶蘇接到假詔書不甄別真偽就自殺,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忠臣孝子。正所謂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蘇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實,因而對這個詔書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勸他先上書請求

漢武帝為什麼要殺了名將衛青一家

在衛青死後漢武帝對衛家就沒什麼好態度,甚至在最後直接誅殺了整個家族,為什麼在衛青死後,漢武帝要殺了衛青全家呢?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強權皇帝,容不下朝堂之中有勢力太過龐大的家族,而衛青他們一家幾乎掌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什麼又被曹操殺了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在自己所寫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願意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歸附於他。曹操在禮賢下士這一點上做得確實不錯,帳下雲集了許多英才,這也為他在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什麼又被曹操殺了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在自己所寫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願意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歸附於他。曹操在禮賢下士這一點上做得確實不錯,帳下雲集了許多英才,這也為他在

曹操這麽厲害,最後為什麽不是他統一天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必然走向統一。根據當時三國實力而言,曹操是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可人有生老病死,這是自然法則,誰也無法改變。三國鼎立之時,曹操已經時至晚年:曹操內心比誰都想一統天下,無奈

三國演義中顏良速敗徐晃,曹操為何不派許褚出戰,只因惜才

《三國演義》中,關公白馬坡斬顏良是經典之戰。在關公出戰前,顏良與曹軍曾有一場大戰。按說曹軍猛將如雲,為什麼曹操一定要派人遠道招關羽前來呢?,關公來之前,曹軍已經連敗三陣,折損兩員將領:宋憲和魏續,大將

三國演義中顏良速敗徐晃,曹操為何不派許褚出戰,只因惜才

《三國演義》中,關公白馬坡斬顏良是經典之戰。在關公出戰前,顏良與曹軍曾有一場大戰。按說曹軍猛將如雲,為什麼曹操一定要派人遠道招關羽前來呢?,關公來之前,曹軍已經連敗三陣,折損兩員將領:宋憲和魏續,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