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什麽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呢

Posted 效力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什麽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為什麽要選擇啥也沒有的劉備呢

三國所處的時代,世家林立,而每一個大的世家都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比如潁川荀家,荀攸,荀彧,叔侄二人共同效力曹操,荀彧之弟荀諶為袁紹謀主。諸葛亮之兄諸葛瑾,經魯肅推薦效力於東吳,如果諸葛亮效力於東吳的話與家族利益不符。至於曹操,文有郭嘉、賈詡、荀攸、荀彧、陳群等人,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諸葛這樣的千年難得一遇的大才來講,投奔曹操是萬萬不可能。

曹操當時勢力最大,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違背諸葛亮的立身之本,兩個人的忠君愛國思想不一致,並且是無法調和的矛盾,就算三顧茅廬的是曹操,並且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斷然不會輔佐曹操,況且當時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荀攸,等頂級謀士,諸葛亮去了未必能獲得曹操的足夠重視,志存高遠的諸葛亮當然不甘屈居人後。

劉備雖然兵微將寡,臨時苟安於劉表治下,然而劉備卻頂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受過漢獻帝的認宗冊封,代表了漢室正統。這樣一位漢室正統代表又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像諸葛亮這樣的非士家大族之人,本來出仕受重用機會也不易,如今有這樣的皇室宗親待之以國士之禮,他必會以死報之。

總而言之,無論從政治追求,還是自身發展來說,曹魏集團和東吳集團都不能或者不適宜諸葛亮去投奔了。而此時劉備出現了,正史《三國志》記載,“凡三往,乃見”,諸葛亮再不出山,最後一次機會也就沒有了。

相关参考

朱元璋為什麽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沒有在他幾個嫡子中“立嫡以長”,而是選擇了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作為儲君,這是他的無奈之舉,也是他嚴格遵守明朝皇位繼承制度的唯一選擇。洪武二十五年(1

劉備如何做到三分天下的,靠諸葛亮的隆中對

隆中對也好,草廬對也罷,指的是同一件事——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三分天下的戰略。類似的主張,周瑜、魯肅都提到過,所以很多人不把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回事。殊不知,劉備的情況,跟東吳完全不同。赤壁之戰前後,孫權手中

此人一死劉備連哭幾日,蜀國再無望一統三國,諸葛亮也沒辦法

在三國時期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無論是在武力上,還是在計謀上,都被後世之人所瞻仰。而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謀士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讓後世之人為他們的智慧所讚嘆不已。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莫過於郭嘉

此人一死劉備連哭幾日,蜀國再無望一統三國,諸葛亮也沒辦法

在三國時期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無論是在武力上,還是在計謀上,都被後世之人所瞻仰。而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謀士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讓後世之人為他們的智慧所讚嘆不已。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莫過於郭嘉

司馬炎明知太子司馬衷智商低下為什麼還要選他做皇帝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後,控制了朝政,掌握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死後,其長子司馬師繼續掌握曹魏大權,後來,司馬師因為文鴦率兵突襲大營,驚嚇過度,因為有眼疾,眼珠子崩出眼眶,活活痛死,死時四十八歲。,司

司馬炎明知太子司馬衷智商低下為什麼還要選他做皇帝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後,控制了朝政,掌握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死後,其長子司馬師繼續掌握曹魏大權,後來,司馬師因為文鴦率兵突襲大營,驚嚇過度,因為有眼疾,眼珠子崩出眼眶,活活痛死,死時四十八歲。,司

諸葛亮如果不去北伐,而選擇攻打東吳,他是否能成功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可謂是神一般的人物。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無不體現著他的智慧。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在晚年就曾做了一件有損他英明的事情。劉備死後他兒子劉禪繼位。劉備深知他的兒子是一個扶不

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蘭陵王,為什麽要遮面

談起中國古代的人物,最受廣大男同胞歡迎的自然是以美色著稱的四大美女,與四大美女對應,我國古代同樣有四大美男,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蘭陵王高長恭。看過影視劇《蘭陵王》的朋友們都知道,蘭陵

日本戰敗後,投降儀式為什麽要在“密蘇裡”

眾所周知,在二戰末期,美日兩國打的不可開交,雖然在武器裝備等方面,美國要遠遠高於日本,但是日本的全國玉碎思想,使日軍實力大增,基本上和美軍打到傷敵1000自損800的地步。為了減少損失,快速結束戰爭,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為什麽要遷都北京

元大都,今天的北京,是元朝的首都。洪武元年,朱元璋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在應天府稱帝(今南京),國號大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其實是無奈之舉,北方當時一直作為政治中心,定都南京有偏安性質。而且當時元朝的殘余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