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京西最後防線關鍵點,自成閉環的一段明長城——橫嶺堡
Posted 大漠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時京西最後防線關鍵點,自成閉環的一段明長城——橫嶺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時京西最後防線關鍵點,自成閉環的一段明長城——橫嶺堡
最近幾年非常喜歡長城,大概去年這個時候,自駕到北京西北向,張家口懷來的古長城遺址尋了幾處蹤跡。回首當年,這裡曾經是古時京城西向最後的防線,經歷了多少戰爭洗禮。最近時,抗日戰爭階段也曾經是一處站場。 這裡就是橫嶺城,一處可以自成閉環的明長城,位於河北張家口懷來。
橫嶺城是明代重要的長城關口,長城向東面延伸依次是長峪城、白羊城、南口城和居庸關城。 橫嶺堡和鎮邊城等地距離非常近,同位於京西防線的重要位置,都有一段自成閉環的城牆,內有防守重鎮。由橫嶺向南經過鎮邊城,繼續前行便可以到達門頭溝區,進入京城。 這裡的橫嶺,從路口看過去,可以清晰的看到城牆順山勢向上延伸。
這裡雖然歷史上為軍事要地,但如今並非人們熟知的地方,長城也沒有經過修繕,基本維持著歷經風霜的原貌。 這裡除了當地人,很少有遊客到來。 去年此時,雖然春天到來,桃花已經盛開,但山上依然比較光禿。 (注:一定注意山區防火要求非常嚴格,千萬千萬不能攜帶火種)
長城歷經滄桑,但基礎依然非常牢固,上部牆體有較大的破損。這段長城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為了防止韃靼人的軍事入侵,建立了橫嶺城。而目前這裡是一個由山間的長城合圍起來的小村莊。 春天已到,城牆邊的桃花已開,但山體依舊是一片蒼茫。
歷史上,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後,元主退回大漠建立了北元政權,明朝一直受到蒙古人的軍事威脅。而這裡也就是當時的重要防禦工事。由明朝起,這座城堡經歷了多次重要戰爭的洗禮。
1)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瓦剌人進攻北京城時,由紫荊關攻入,經易縣、淶水、良鄉直接兵臨北京城。而一小部分遊騎從白羊口和橫嶺口進入,直奔京城。2)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著名的“庚戌之變”。韃靼其中一枝、窄巷的烘托之下,幾隻不威武的寵物狗,也承擔起了看家護院的責任。
最後來一張在城牆上,俯視整個村莊,可以依稀看出,地形地理條件(山)、人文歷史沿革(城牆、道路)對村莊布置的影響。
相关参考
元朝時期,蒙古人在內地統治了幾十年,雖然歷史盛傳蒙人對漢人不厚道,但卻在亡朝之後被總結出「因寬亡國」的現實。這種矛盾就如同後來與明朝的對戰一樣撲朔迷離,明明有著強大的戰爭能力,可卻多次敗於明朝軍隊,最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米廣弘】行走河西,祁連山、綠洲、戈壁與荒漠是永遠繞不過去的自然元素,而隨處可見的牆垣、墩台、壕溝與烽燧構成的漢明長城則在這些自然元素的映襯下,顯得愈發孤獨而壯觀。去山丹的路上,天似
「分食制」過渡到「合食制」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這種飲食習慣的改變自唐朝就已經開始,在宋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在元朝受到游牧民族飲食影響,最後到了明朝才最終確定下來。當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1945年日本投降前,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驕橫的日本關東軍頓時被按在地上摩擦,最終以土崩瓦解的方式,給二戰畫上了一個血肉橫飛的句號。自此以後,一個問題也常惹來熱議:關東軍,這支二戰日本
從將目標打成碎片的自動機關炮,到極其敏捷的導彈系統,目前各國海軍裝備的近程防禦系統是水面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線,當遠程防空導彈和中程艦空導彈都沒能完成攔截任務之後,近程防禦系統就成為了戰艦最後的機會,因此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历史军事 俄沙石油大戰關鍵時刻,俄羅斯好兄弟背後捅刀,態度強硬實屬罕見
眾所周知,如今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國因為石油的事情鬧得非常焦灼,這三個國家都是石油大國。由於此前沙特和俄羅斯談判不歡而散,最後沙特不斷加大石油的開採量,而戰鬥民族俄羅斯自然不會受到沙特的要挾,也大力開
上一期我們提到,遠古帝王的傳承,並非是靠繼承的。如今人們普遍認為,遠古時期存在一種「”禪讓制度”,即部落首領是通過推舉和禪讓來產生的一種民主制度。如著名的「”堯讓舜”、「”舜讓禹”。然而,這一說法實際
現在說起中國古時候刀劍的代表作,很多人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唐刀或是漢劍,無人提起清刀。其實不然,清刀雖然沒有出色到可以代表中國刀劍的地步,卻也能夠采他山之玉,集百家之長,有自己獨特的樣式和刀劍文化。,▲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