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疆域遠超韓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Posted 疆域

篇首语: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國疆域遠超韓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國疆域遠超韓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當然,在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多個諸侯國,比如被韓國消滅的鄭國,楚國消滅的魯國、越國,秦國消滅的巴國、蜀國,趙國消滅的中山國,齊國消滅的宋國等。

其中,就蜀國來說,疆域非常遼闊,包含今四川、雲南、湖南、陝西等省的大部分或者小部分地區,比如今四川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在當時就屬於古蜀國的疆域。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蜀國的疆域,可謂遠超戰國七雄中的韓國。那麽,問題來了,蜀國疆域遠超韓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換而言之,韓國相對於蜀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首先,蜀人起源於蜀山氏,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的統治。約公元前11世紀,古蜀國參與了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戰爭,為“牧誓八國”之一。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為帝,號望帝。杜宇在位時期,遷都郫邑,教民耕種,開疆拓土,使蜀國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古蜀王國的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這意味著蜀國的疆域包含今四川、雲南、湖南、陝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因此,從疆域面積上來看,蜀漢完全可以和趙國、齊國、魏國等大國相提並論。而就戰國七雄中的韓國,疆域主要包含了今山西、河南兩省的部分地區,這自然和蜀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是,韓國卻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而蜀國則無緣戰國七雄的稱呼。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這是因為蜀國的滅亡時間相對較早。戰國中期,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得以崛起,並開始對外擴張。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司馬錯主張借機滅蜀,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戰國策·秦策—》);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志·蜀志》)。

於是,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經金牛道(自今陝西勉縣向西南,越棋盤關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蜀。蜀王親自率軍至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抵禦,兵敗遁逃,被秦軍殺死,在此基礎上,秦國得以消滅了古蜀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滅蜀國之後,張儀、司馬錯等人又攻滅苴、巴等諸侯國,俘虜巴國的君主。秦惠文王貶蜀王子弟為侯,以陳莊為蜀相,張若為蜀國守。

由此,對於蜀國來說,早在公元前316年就告別了戰國歷史的大舞台。與此相對應的是,就韓國來說,則是在公元前230年,才被秦國消滅的。在被秦國消滅的時間上,蜀漢要早於韓國80多年,也即一個是在戰國中期被消滅,另一個則是在戰國末期被消滅。因此,在筆者看來,過早告別戰國歷史的大舞台,成為蜀國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重要原因。

同樣的道理,宋國也是戰國七雄之外的強國,甚至在巔峰時期不輸韓國。但是,宋國在公元前286年被齊國、魏國、楚國三國聯手消滅了。在滅亡時間上,宋國比韓國早了50多年,這成為宋國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就蜀國來說,之所以不是戰國七雄之一,還因為他幾乎沒有參與戰國七雄之間的合縱連橫,也即對戰國歷史的格局和走向沒有太大的影響。

最後,在戰國時期,蜀國基本上都是偏安一隅的狀態,頂多是和秦國、楚國爭奪了漢中之地。除此之外,因為地理位置上的特點,蜀國幾乎沒有和其他戰國七雄有過合縱連橫,如果後來的歷史學者將古蜀國列為戰國七雄,無疑是非常突兀的,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與此相對應的是,就韓國來說,在戰國初期,和趙國、魏國組成三晉聯盟,以此南征北戰,幫助魏國稱霸中原。

到了戰國中期,韓國不僅參與了五國伐齊,也和其他諸侯國一起對付楚國、秦國等大國。到了戰國後期,韓國參與山東六國的合縱攻秦行動。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韓國雖然弱小,卻在戰國時期擁有較強的存在感,甚至可以說對當時的歷史走向起到了重要原因,比如韓國的上黨郡歸屬,就引發了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而就蜀國來說,儘管地域非常遼闊,遠遠超過了韓國,卻沒能像韓國一樣影響到戰國七雄之間的較量。

進一步來說,在戰國七雄之外,魯國是戰國後期才被楚國消滅的,至於衛國來說,則是秦朝建立後才徹底滅亡的。但是,不管是魯國還是衛國,都沒有資格稱之為戰國七雄,這是因為魯國和衛國對於戰國時期的格局和走向,幾乎沒有什麽影響,而就韓國來說,其地理位置處於天下之中,秦國在消滅韓國之後,可以直接威脅到魏國、楚國、趙國等大國,這凸顯出韓國的特殊地位。綜上,基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古蜀國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齊國巔峰時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戰國七雄韓國先祖,力保趙氏孤兒,為韓國崛起奠定基礎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正式為諸侯。其中韓國是三家中最弱小的,但是它在吞並鄭國之後,成功地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那麽韓氏一族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呢?在韓姓的發展史上,非常有貢獻的一個人,名叫韓厥。當時晉文公經

戰國時期,這三個大國曾被消滅兩次,你都知道嗎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戰國時期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

從三家分晉到朝秦暮楚,韓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韓國是「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估計很多人很好奇,弱小的韓國在戰國時期是怎麼活下來的。其實,韓國能躋身「戰國七雄」也有他的秘訣,這個秘訣也成為現在很多小國家的生存之道。韓國屬於「三家分晉」之一,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

七雄爭霸,秦滅六國,那六位亡國之君下場如何呢

秦滅六國以後,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呢?秦滅六國之戰即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并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之下,從公元前230年到

历史秘闻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為何不還政

劉備大舉伐吳後由於計策失誤導致蜀國元氣大傷,而劉備也因此抑鬱而終。劉備在白帝城去世,諸葛亮接過了蜀國的大旗。當時劉禪年紀十七歲已然是登基稱帝的年紀,但是諸葛亮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佔著蜀國的政權,甚至上

以一敵五,他才是戰國第一軍神

戰國後期的秦國,由於當年商鞅打下的老底子,可以說對上不管哪個國家,都能夠靠著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氣魄,不落下風。而最為出彩的一仗,就是長平之戰了,武安君白起,坑殺十幾萬趙軍,震驚天下,就算是到了今天,也

長平之戰的勝者並非秦國

上個世紀70年代,在山西上黨地區,曾挖掘出兩把戰國七雄之一——韓國制造的青銅戈,分別為名叫「”十七年彘令戈”、「”二十二年屯留令戈”。而這一發現,或許證明了一段歷史——在長平之戰中,秦國絕非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