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那他自己呢
Posted 士子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范增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那他自己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范增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那他自己呢
范增先是跟隨項梁,後來跟隨項羽,是項羽帳下首屈一指的謀士。他說服項梁擁立義帝,迅速形成首屈一指的反秦勢力,後來滅秦後,又勸說項羽把劉邦列為首要之敵。後世便由此認定他謀略極高,甚至在張良陳平之上。項羽不聽,被范增罵道:“豎子不足以謀!”
項羽是不是豎子暫且不論,這范增的水準卻值得懷疑。
一個謀士,即便不做縱橫家,起碼在言辭上得有所注意吧?主子是什麽性情,軟肋在什麽地方,自己都該清楚,勸說的時候,該用什麽語言邏輯,你得心中有點準備吧?
拿很多人都認為不如范增的張良和陳平舉例,他們面對的是虛心納諫的劉邦,但仍然注意自己的語言邏輯,直到令劉邦完全信服。
滎陽被困,酈食其建議劉邦分封六國主君。劉邦采納後,又去谘詢張良,大家看張良用的什麽措辭。
張良:“以前商湯伐夏傑,分封他的後代,是覺得已經能殺死夏傑了,如今陛下你能殺項羽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這是第一。”
……
張良:“……這是第七。天下這麽多士子拋家舍業、背井離鄉地跟從您,是希望日後能得到一點封地。如今您複立六國主君,讓您手下這些士子各自回到故鄉,跟隨他們的原來的主子。您手下還有誰和您一起打天下?這是第八。天下最強的莫過於楚霸王,六國一旦複立肯定跟從他,您覺得他們會臣服於你嗎?若您果真用酈先生的策略,那您就敗落了。”
氣得劉邦直接罵酈食其。
下面我們再換成范增,假如他也能發現酈食其的策略不對,去建議劉邦。
范增:“目前我們主要的對手是項羽,仗還打著呢!分封什麽六國主君,封了項羽就不打你了?”
劉邦語噎,臉色不好。
范增歎了口氣道:“您信不信,你分封完他們,你死的更快?”
劉邦氣得渾身發抖,看著他年紀大,強忍著不發作。
范增把茶杯一扔,罵道:“豎子不足與謀!”
……
這就是謀士水準的差別。縱然你七十多歲,當項羽爺爺的年紀都夠了,縱然項羽任你做亞父,可你得有君臣之別的觀念,更要有揣摩對方心思、注意自己言辭的理念。這些都不懂,你當哪門子謀士?
項羽征戰數年,戰略上幾乎沒做對過。這其中,要麽范增沒有正確的謀劃,要麽有謀劃也說不動項羽。作為一個謀士,他是完全失敗的。他口口聲聲罵項羽是豎子,那他自己是什麽水準呢?
其實面對這樣的謀士,項羽已經夠容忍的了。自己部下公開罵自己是傻小子,誰臉上能掛住?最後項羽中了離間計。放在別人身上,估計范增已被處死了,項羽在那種情況下,還放他離開,夠寬忍了。
反觀劉邦,最後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說自己能得天下是因為任用了韓信、蕭何、張良三個人才,反笑項羽有一個范增卻沒好好用。估計項羽若泉下有知,就會說:“你沒用過范增,當然不知道用范增的苦!”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劉邦罵項羽時被箭射中,雖然沒死,之後象棋就多了1個不成文規定
項羽和劉邦算是老冤家了,畢竟天下只能是一個人的,而他們有兩個人。本來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殺了劉邦。他的軍師範增也勸他,除掉劉邦這個對手,本來已經準備好了。要知道在當時劉邦只有十萬大軍,
大家好,小編覺得項羽本身是有一副好牌,可硬生生的讓自己給打沒了,這事該怪誰?范增就是其中的一例,多好的忠僕,讓項羽自己的疑心病給害死了,多冤啊!漢三年(前204)的夏四月,楚軍圍攻滎陽甚急,由於漢軍賴
熟悉西漢建立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漢高祖是在打敗了項羽(即項王)後才得到了建立漢朝的機會。而用他自己總結出的觀點來說,他之所以能夠在跟項王較量的過程中取得最後的勝利,主要跟兩大因素有關:一是他身邊聚集著非
鸿门宴上项羽差点就能把刘邦杀掉的,但是由于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放掉了这个解决刘邦的大好机会,一时间功败垂成,胜负就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成了定局。大好的机会白白错过,范增怎么会不生气,在情急之下的范增自
鸿门宴上项羽差点就能把刘邦杀掉的,但是由于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放掉了这个解决刘邦的大好机会,一时间功败垂成,胜负就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成了定局。大好的机会白白错过,范增怎么会不生气,在情急之下的范增自
范增说过:”竖子不足与谋!“这句话不是对项伯说的,也不是对项庄说的,这话表面上骂他们,其实是在骂项羽,在范增眼里项羽就是个缺乏智谋的毛头小子,他早就看出了项羽的有勇无谋,却遗憾自己未能早点脱身以投
范增说过:”竖子不足与谋!“这句话不是对项伯说的,也不是对项庄说的,这话表面上骂他们,其实是在骂项羽,在范增眼里项羽就是个缺乏智谋的毛头小子,他早就看出了项羽的有勇无谋,却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羽摆了鸿门宴,却又为何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鸿门宴》中,司马迁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范增和项羽是如何摆了一出鸿门宴,刘
謚號為「武」,是許多有為明君最為期待的後世評價。中國封建王朝史,有十一位帝王擁有「武」為謚號。漢武帝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晉武帝是最充滿爭議的「問題皇帝」。既無顯赫戰功,也無服人政績(大多數人認為太康之治
如果范增足够聪明的话,既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都能说服项羽,为什么范增就不能呢?反而让项羽犯下了杀投降的秦王子婴、杀义帝楚怀王、斩彭生、坑秦二十万众等一系列错误,最后连自己的命也陪了进去。所以,他实在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