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淮南王劉長“謀反”與死亡之謎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所获,我何以对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漢淮南王劉長“謀反”與死亡之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漢淮南王劉長“謀反”與死亡之謎

公元前179年,“臨朝稱製”多年的呂太后死後,開國功臣集團核心人物周勃、陳平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宮廷軍事政變,剿滅了呂氏外戚集團。其後,在推舉新皇帝人選時,被大臣們議論到的一共出現了三個宗室封王:齊王劉襄、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最後的結果是代王被選中,入繼大統而成為漢文帝。劉襄因為受到政變核心人物的排斥,鬱鬱而亡。我已有另外一篇文章做了介紹。劉長隻相當於走程序的“差額候選人”,其實沒有任何一方政治勢力真的想把劉長推舉上去。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長幼時由當時的皇后呂雉撫養長大,功臣和宗室兩個集團的實力派人物,在剛剛鏟除了呂氏集團之時,不能接受一位與呂太后有密切關係的皇子登上帝位。

漢文帝登基後,該如何對待淮南王劉長?他是很費心思的。因為,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們當時還健在人世的,只有他們兄弟二人了。兄長劉恆成了皇帝,對於弟弟劉長理應有所照顧——這是新皇帝要樹立寬厚仁君形象必須妥善處理好的問題。後來,漢文帝以各種方式顯示對這位弟弟特殊的眷顧和寵信,給自製力本來就有限的劉長以錯誤的心理暗示,恃寵而驕的毛病很快養成。“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為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上以親故,常寬赦之。”(《史記·淮南列傳》)最後終於導致劉長的人生悲劇。

一、離奇曲折的出生背景

劉長出生,有一段離奇曲折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一共生有八個兒子。其中的淮南王劉長,其身世和命運,都富有傳奇性。他是漢高祖的少子。其母趙氏,本來是趙王張敖的美人。高祖八年(前199),劉邦出征路過趙國,趙王張敖不知道該如何討好當今天子(也是嶽父)了,居然把自己的趙美人進獻給皇帝侍寢。這位趙美人應該很有姿色,她被漢高祖劉邦“笑納”,並懷有了身孕。在劉邦離開趙國之後,趙王張敖不敢再把趙美人接入自己的內宮了,專門在王宮外面修建了一處房舍,安頓她住在其中。其間,張敖的大臣貫高等人因為痛恨劉邦對張敖傲慢無禮而籌劃謀殺劉邦。密謀敗露,朝廷嚴厲查處這次未遂的“謀反”行為,趙王張敖本人也被逮捕受審,趙王的母親、兄弟、美人都被逮捕。已懷有高祖“龍種”的趙美人,也遭拘押。她向審案官吏報告:“得幸上,有身。”官吏趕緊報告給皇帝,當時的劉邦正在為趙王張敖一案怒火高漲,未加理會。趙美人的母弟趙兼打通辟陽侯審食其的關係,向呂後求救。沒有想到的是,呂後為人嫉妒,不肯在皇帝面前給懷有身孕的趙美人說好話。而那位辟陽侯審食其也未曾強爭。為人剛烈的趙美人,等到分娩生下兒子之後,在極度恚怒之下,即自殺身亡。有關方面的官吏把這位可憐的小皇子送給了皇帝,劉邦才為這位小皇子早失母親而後悔,特令呂後做小皇子的母親,負責收養和照顧他,厚葬趙美人於祖居之地的真定。高祖十一年(前196)十月,淮南王黥布(英布)反,劉邦親征平叛,冊封少子劉長為淮南王,盡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劉長即位時,年僅三歲。可見劉邦對於劉長,確實有高齡父親鍾愛少子的常人之情。由於劉邦特命呂後收養劉長,所以在呂氏當政壓抑和打擊宗室成員之時,劉長並沒有受到傷害,因為他是在呂氏的照拂之下成長起來的。“厲王早失母,常附呂後,孝惠、呂後時以故得幸無患害。”(《史記·淮南列傳》)

二、為母復仇,都城內刺殺朝廷大臣

及至誅滅呂氏集團之後,當時控制朝廷大局的實力派人物否定劉長做新皇帝的真實原因,必定是考慮到他與呂氏集團關係密切這個政治因素。當然,擺出到台面上否定他的理由是:“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史記·呂太后本紀》)議立新君是在“誅呂之役”之後不久,也就是呂太后八年(前180)九月,劉長已經是19歲的青年了,以“年少”的名義否定他的繼位稱帝的資格,其實有點勉強。至於“母家又惡”的理由,也很不充分。只是操縱朝政的周勃、陳平等人刻意排斥與呂氏關係密切的皇子繼承大位的借口。

等到“誅呂之役”成功,原來的丞相審食其因為與呂太后的關係太過密切,被免去了丞相的職務。文帝即位後,審食其處於居家賦閑狀態。他完全沒有料到劉長對他恨之入骨,更沒有料到這位皇帝的親弟弟會親自動手取他的生命。

淮南王劉長認定其母趙姬之死為冤獄,他認為辟陽侯審食其與呂後有特殊密切關係,如果審食其盡力向呂後求情,他母親就可以避免憤而自殺的悲劇。劉長據此推斷其母之死與審食其不肯盡力救護有關,進而把審食其當做了殺母仇人。“有材力,力能扛鼎”的劉長,確實有勇力,也有殺人的膽略。他以拜訪的名義,前往辟陽侯府上。辟陽侯審食其未曾料到有危險,就出來見他。不料劉長袍袖中暗藏了一個大鐵椎,在見面之時,劉長突然從袖中揮出鐵椎,直擊辟陽侯,將他打到在地。隨即劉長下令讓隨從魏敬斬下審食其的首級。劉長在殺死審食其之後,擺出一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樣子,急馳到皇宮闕下,肉袒向皇帝謝罪,借此說出自己殺死審食其的三個理由:“我母親當年不該受趙王謀反之事的牽連,那個時候辟陽侯是有能力影響呂後的,但是他不據理力爭,其罪一也。趙王如意母子兩人無罪,呂後卻殺了他們,辟陽侯不出面力爭加以保護,其罪二也。呂後分封諸呂為王,有圖謀危害劉氏社稷的危險,辟陽侯不加以力爭勸阻,其罪三也。臣謹為天下誅殺賊臣辟陽侯,給我的母親報仇,謹伏闕下請罪!”劉長此說,名義上是向皇帝“謝罪”,實際上把自己定位為不惜觸犯國法也要為母親復仇的孝子,還有為國除害的效果,不論是“私義”還是“公德”,劉長都在展示“正義在我”的磊落形象。文帝得知淮南王劉長殺死賦閑的朝廷大臣,很感為難。按照國家的法度,劉長擅殺大臣,必定要受到嚴懲;但是,文帝很理解劉長給母親復仇的心志,也考慮到劉長是自己的弟弟,不忍心將他逮捕治罪,就下詔特赦了劉長。文帝的處置方式,本來帶有“法外施恩”的性質,但是,被“寵壞”了的劉長,並沒有任何反思,更沒有自我約束的意識,行事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在當時,薄太后及太子和朝廷諸大臣都對這位驕橫不法的淮南王心存忌憚(參見《史記·淮南列傳》)。

三、恃寵而驕的諸侯王

淮南王劉長驕縱不法,在他刺殺審食其之前,就有多次“不良記錄”了。他曾經多次違反朝廷法度,漢文帝都對他不加追究。淮南王劉長入京之時,曾經和漢文帝一道打獵。當時的劉長,完全不遵守君臣尊卑的等級規定,他不僅與文帝同車出入,還直接呼喊漢文帝為“大兄”,似乎只是尋常家人的兄弟之禮,也就淡忘了君臣名分、尊卑禮儀。他誅殺大臣於京師之內,誰都以為皇帝會依法懲治他,沒有料到,皇帝居然又“寬赦”了他!劉長返回自己的封國之後,“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製,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原文參見《史記·淮南列傳》)劉長在自己的封國內,居然不用漢家朝廷的法律,出入擅用皇帝的警衛規格,甚至使用皇帝專用的文書稱謂,僭越使用天子禮儀。藩王如此行事,這在皇帝制度之下,已經屬於嚴重的政治犯罪。

劉長還多次上書朝廷,用語多有桀驁不馴之處,漢文帝對於劉長的違規和僭越行為,當然心中不快,但是,他不願意親自出面來重責這位皇弟,也許是為了給劉長保留一份尊嚴吧。於是,文帝指令時任將軍的薄昭給劉長寫信,加以規諫。薄昭在文帝繼位過程中,多方聯絡,是有大功的“代來之臣”,又有帝舅之親,當時在朝廷之上地位尊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薄昭的這封規諫信,是奉旨而寫,用詞引典都非常用心,剖析利害,直擊關鍵。薄昭歷數皇帝對劉長的特意照顧,包括法外開恩,希望劉長能夠感念皇恩,“大王宜日夜奉法度,修貢職,以稱皇帝之厚德,今乃輕言恣行,以負謗於天下,甚非計也。”隨即嚴詞指出劉長犯有八大失誤,都是“危亡之路”。又引用周初管叔、蔡叔的教訓,以及春秋到秦朝時期貴族子弟被國君所殺的歷史典故,下及本朝的代王劉仲、濟北王劉興居被廢和被殺的實例,苦口婆心地請劉長引以為戒。他還建議劉長要給皇帝上書謝罪,薄昭甚至於代擬了幾句謝罪的奏文:“臣不幸早失先帝,少孤,呂氏之世,未嘗忘死。陛下即位,臣怙恩德驕盈,行多不軌。追念罪過,恐懼,伏地待誅不敢起。”(《漢書·淮南傳》)如此一封用心良苦的規勸信,淮南王劉長卻根本聽不進去,他反而對朝廷心生怨恨。

四、撲朔迷離的“謀反”疑案

到了文帝六年(前174),一件撲朔迷離的淮南王劉長“謀反案”突然出現了。史載:劉長“令男子但等七十人與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謀,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閩越、匈奴。事覺,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長安。”從行文風格來看,這段“定罪文字”應該來自於事後朝廷的審案記錄,表面上看來,劉長“謀反”有內外呼應的布局,而且人證物證俱全,似乎定案毋庸置疑;但是,其中的疑竇卻有不少:劉長的部屬70人與柴奇的軍隊公開起兵謀反,兵力卻僅僅是“輂車四十乘”,藩王叛亂動用的兵力規模居然如此之少,如同兒戲一般?叛亂已經形成事實了,叛亂的首腦人物劉長不在軍營之內指揮,卻在自己的封地之內安然度日,尤其是在接到朝廷的使者傳召之後,他就乖乖地到長安報到和接受審判了。如此“叛首”,是否有點智商太低?

隨後就是淮南王的專案審查報告送達皇帝了。這份報告,以丞相張蒼領銜具奏,聯署的官員還有典客、代行禦史大夫職務的宗正、廷尉、備盜賊中尉等人,從署名官員的級別、職務所在推測,朝廷對劉長“謀反”一案的審理,是高度重視、高規格辦案的,其權威性和專業性都不用質疑。這份上奏文件最為核心的內容是:“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為黃屋蓋乘輿,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不用漢法。”據此,判定劉長應該處以“棄市”,也就是在大庭廣眾之處公開處死。漢文帝針對此事又下達了兩次詔書,表達“從寬發落”的意念。丞相張蒼等人才按照文帝的要求,對劉長“謀反”一案提出從輕發落的審判建議:劉長被廢黜王國之封,還要作為罪人被押送到遙遠的蜀郡嚴道的邛郵(道,是秦漢時期與縣平級的地方行政部門。嚴道,今四川省雅安市的滎經縣),也就是被強製押送到邊遠之地生活。

案件既然被審結,朝廷最終判決劉長被流放,將劉長押送到遙遠的蜀郡嚴道。具體的押運安排是:將劉長囚禁在輜車之內,命令沿途各縣以次轉送。沒有想到的是:押送途中經過的各縣官員都不敢給淮南王打開囚車的封條。這就意味著劉長連日承受著沒有飯食下肚的折磨。此時身處囚車內的淮南王劉長,對著他的侍者大發感慨:“誰說老爺我是勇者?我哪裡是真正的勇者!我因為驕橫的緣故,無從聽聞我的過失而到了今天的境地。人生一世間,安能如此苟且偷生!”就絕食而死。押送劉長的囚車行至雍縣(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雍縣的縣令大著膽子打開了囚車的封條,才發現了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淮南王已經死在囚車之內。縣令把劉長的死訊上報朝廷。(參見《史記·淮南列傳》)

文帝在得知劉長的死訊之後,壓力確實很大。後來,劉長中途死亡被定性為“意外事故”,而且造成這種意外後果的是沿途地方官員的責任,與皇帝本人無關了!文帝一定要對劉長途中絕食而死有所追責,以用來顯示自己“兄弟情深”的人格,於是,押運劉長所經之地的地方官員就成了“倒霉蛋”和“替死鬼”了。文帝即令丞相、禦史大夫負責搞起了專案審查,對沿途諸縣依次押送淮南王的長官加以嚴審,凡是不打開囚車封條、不給淮南王提供膳食的官員,都被公開處斬。

五、《淮南王歌》:來自民謠的壓力

很有意思的是:直到劉長死後多年,漢代的民間歌謠,還在表達對淮南王的同情和對皇帝的嘲諷。遲至文帝十二年(前168),民間有人創作了一首歌謠《淮南王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這首歌謠,一時傳唱甚廣,以至於漢文帝本人也聽聞了。他感受到了一種來自民間的輿論壓力,不由得感歎:“天下人莫非以為我處置淮南王是貪佔他封國的領地嗎?”於是恢復了劉長的王位,追尊他為淮南厲王。又過了幾年,漢文帝以“憐淮南厲王廢法不軌,自使失國早死”為由,將劉長的三個兒子由原來的“侯國之封”提升為“王國之封”,把劉長原來的封國土地,全部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史記·淮南列傳》)漢文帝用“退還”淮南王國全部領土的方式,來顯示他當年嚴懲劉長、廢其封國,只是為了遵守朝廷法紀、維護天下大義,而不是因為貪佔他的封國領土。

劉長之死,為什麽漢文帝在內心深處,曾經有說不清楚的壓力和內疚?以及當時民謠為何要對皇帝薄於兄弟之情加以嘲諷?其中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其一,淮南王劉長恃寵而驕之時,漢文帝並未以皇帝之尊及時加以訓誡,反而繼續示寵於劉長,導致劉長越發驕橫,目無法紀,最後走向了“謀反”的絕路。這個過程,是漢文帝一時失察,還是故意以寬縱的手段誘惑弟弟觸犯大罪?劉長一案的過程和《左傳》中的一段名案《鄭伯克段於鄢》,太接近、太相似了!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鄭莊公一直是仁至義盡的,而他的母親薑氏與共叔段母子則是貪得無厭,自取其禍。鄭莊公就是希望造就這樣的輿論。然而,識破天機的智者,卻不為所惑。鄭莊公對於弟弟共叔段的處置方式,歷來被質疑、被譏嘲。為了爭奪政治權力,鄭莊公對自己的弟弟和母親,機心太深,令人有不寒而栗的感覺。漢文帝對待淮南王劉長的手法,與鄭莊公對待弟弟共叔段的案例兩相對照,太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了!漢人對漢文帝用心的猜測,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如果我們聯想到文帝曾經轉托帝舅薄昭對劉長極力規諫,似乎也不宜於斷言文帝對劉長沒有任何的勸誡和警示。當然,文帝確實沒有自己出面來嚴責劉長,並且對劉長的“開恩”和幾次“寬大”,客觀上助長了劉長的驕橫情結。漢文帝總有“說不清”的嫌疑。

其二,淮南王被判定為“謀反”的證據,並非沒有疑竇。劉長多年來違規僭越的罪證,本來有很多,如果文帝借助於這些確鑿的證據,廢黜其封國,完全正常。漢文帝以此來整肅劉長,不論是當時輿論,還是後世史論,都不至於對文帝發出誅心之論;可是,文帝最後是以“謀反”重罪來處置劉長的。這就難免令人產生疑問。再加之,劉長“謀反”罪案本來疑點很多,參與審案的一批高官卻“立場一致”地幾次要求按照“謀反”罪名論處,這就是對劉長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究竟是審案官員輕率所致?還是他們在秉承皇帝旨意行事?

其三,在劉長被廢黜王位、被遞解押送流遷之地的途中,他是被強製關在囚車之內,車門還有封條加以鎖閉,而無任何“官方口徑”告知沿途地方官是否可以打開封條提供飲食!當時的這種“拘押狀態”,讓官員們無從猜測皇帝的本意究竟何在,是希望劉長安然到達流遷之地?還是希望他斃命於途中?設身處地考慮問題,當年劉長的囚車所過各地,負責轉送的地方官員一定為此而三思不得其解!

基於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感覺:在導致淮南王劉長中途而死的過程中,漢文帝的本意究竟是什麽?應該是無法確定的,只能見仁見智。隨著劉長的去世,漢高祖的兒子依然健在人世的,唯有漢文帝一人了。誰是劉長暴死事件的受益者,毋庸多言。漢文帝被人質疑居心何在,也就成為無法說得清楚的謎案了。

*原文發表於《文史天地》2020年第2期。

蘭台揮麈[公眾號artlch]往期悅讀

相关参考

安徽被低估的山,不止是豆腐發源地,創造多項世界之最卻少有人知

導讀:說到「豆腐發源地」,我們都知道是當年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八公山麓修鍊丹藥時「無心插柳」之舉。相傳兩千多年前「豆腐鼻祖」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煉長生不老丹藥,取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滷製作,在煉仙丹的過

賈元春懷孕及死亡之謎,都在“榴花開處照宮闈”這句詩中

賈元春晉封賢德妃是賈家最後一次高光。秦可卿托夢時形容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看似盛極,實則有竭澤而漁的意思。古代妃嬪晉升一般有三個原因:一,獲得聖寵。皇帝寵愛自然會步步高升。二,母憑子貴。生下兒子被

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

貞觀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可以說,既有李承乾本人的原因,比如個人性格暴虐,心理素質太差,不能承受太子這個職位所受的壓力有關;同樣也與外部的環境有關,比如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過於寵愛,以及大臣們對太子的嚴

朱元璋長相之謎

我們愛歷史【明朝】朱元璋流傳在世的畫像版本眾多,目前外界能見到的畫像主要集中於這兩類:一醜一俊,即帥哥朱元璋與醜男朱元璋。到底哪種版本才是朱元璋的真實面貌?這也是一個歷史謎團。過去給帝王畫像,有禦用畫

朱元璋長相之謎

我們愛歷史【明朝】朱元璋流傳在世的畫像版本眾多,目前外界能見到的畫像主要集中於這兩類:一醜一俊,即帥哥朱元璋與醜男朱元璋。到底哪種版本才是朱元璋的真實面貌?這也是一個歷史謎團。過去給帝王畫像,有禦用畫

皇后公主可數次再嫁

《漢武大帝》中淮南王劉安之女劉陵(陶虹扮演)出現在太慰田蚡(張世扮演)的府上,她化的妝是白面中唇,似春天最明麗的桃花。都說唐朝女子最幸福,其實有點誤解。除了幾個身在政治漩渦中的公主後妃,留名千古的唐朝

皇后公主可數次再嫁

《漢武大帝》中淮南王劉安之女劉陵(陶虹扮演)出現在太慰田蚡(張世扮演)的府上,她化的妝是白面中唇,似春天最明麗的桃花。都說唐朝女子最幸福,其實有點誤解。除了幾個身在政治漩渦中的公主後妃,留名千古的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竟是胡人?揭秘李世民身世之謎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卻是得來不正,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並兵諫李淵放權,最終才成就了

唐太宗李世民竟是胡人?揭秘李世民身世之謎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卻是得來不正,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並兵諫李淵放權,最終才成就了

這裡曾是西漢最大的驛站,現在卻是一抔黃土

懸泉置遺址位於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側1.5公里處的戈壁荒漠中,從這裡出發,向南便能到達南依三危余脈火焰山,一路向北便是西沙窩,根據歷史記載,在漢唐年間,這裡曾經是瓜州與敦煌之間往來人員和郵件的一大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