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后,燕國為何迅速衰落
Posted 王道
篇首语: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昭王后,燕國為何迅速衰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燕昭王后,燕國為何迅速衰落
在燕昭王勵精圖治後,燕國迎來了鼎盛期,為何之後衰落,最終滅國?
公元前284年,燕軍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只剩下了東海的即墨和莒城苟延殘喘,圍5年而不殲,主要是燕昭王決定推行王道,以仁愛服齊。燕國是召公之後,以周禮為核心的治國思想傳承了數百年,周禮塑造了燕人的文化基因。講道德、重仁義的王道思想一直是燕國的傳統。戰國時代,六國變法圖強,不約而同走向了霸道之路,唯獨燕國固守王道傳統。
公元前219年,燕昭王死後,樂毅受到燕惠王的猜忌,逃亡趙國,失去了樂毅的燕軍很快被齊人打敗,外強中乾的燕國曇花一現,迅速衰落。
公元前251年,趙國與秦國間的長平之戰,40多萬趙軍遭坑殺。趙國幾乎滅國,此時,燕王喜想趁火打劫,兼並趙國。但趙人民風強悍,善於作戰,燕軍傾全力也無法戰勝養傷的趙人。最終,趙國名將廉頗包圍了燕國都城,燕人不得不請求講和。
公元前227年,太子姬丹派荊軻刺殺秦王了,計劃失敗,秦王報復,公元前226年,秦軍攻陷燕國都城,燕王喜逃亡邊疆。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以自己兒子的性命為代價,苟活了四年。
公元前222年,末代燕王被俘虜,超過八百年歷史的燕國正式滅亡。
總結:燕國亡於傳統,燕國一直無法擺脫上古的王道思想,從燕王噲的禪讓到燕昭王的仁義,一直固守上古傳統,而時代之輪在不斷前進,弱肉強食和鐵血時代是戰國時代的主題,終究燕國被車輪輾過。可知,適應時代潮流才能生存、發展。
相关参考
公元前316年,戰國中期,生死存亡成為各國的第一要務,燕王噲謀自強,實行變法——禪選舉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效仿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那燕王噲為何會選擇堯舜讓賢之道,而其他六國紛紛加強王權?第一,燕國為武
1、這是民國上層社會的生活:妖艷的美女、進口的沙發、高檔的西服、豪華寬敞的房子,還有無數家大大小小的公司。他們這些人幾乎壟斷了民國所有的資源,卻口口聲聲說說民國的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不夠
戰國爭霸秦國最終成為了眾霸霸的爸爸,要問秦國為什么能夠笑到最後,這和有一個人的關系非常大。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對於秦國而言有多重要?相當於十個李斯加十個白起。為什么這么說?大家想想,戰國爭霸的最開始,
戰國爭霸秦國最終成為了眾霸霸的爸爸,要問秦國為什么能夠笑到最後,這和有一個人的關系非常大。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對於秦國而言有多重要?相當於十個李斯加十個白起。為什么這么說?大家想想,戰國爭霸的最開始,
戰國爭霸秦國最終成為了眾霸霸的爸爸,要問秦國為什么能夠笑到最後,這和有一個人的關系非常大。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對於秦國而言有多重要?相當於十個李斯加十個白起。為什么這么說?大家想想,戰國爭霸的最開始,
2000年,在浙江杭州西湖竣疏工程中,無意之中發現一批東吳錢幣,除了錢范之外,一共有13枚錢幣,銅錢上的“大泉五百”四個大字,揭開東吳一段隱史,以至有學者感慨:難怪孫權得不了天下!那麽,“大泉五百”到
說起美伊關係所有人都會本能地聯想到發生在今年年初的暗殺事件,美國因此陷入全球輿論漩渦,無視國際規則的軍事行動使得中東各國徹底看清了美軍的真面目,伊拉克更是隨即下達了逐客令,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對美軍基
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益融合的命運共同體,所以只有各國,各民族的長期融合,和平發展,世界才會越來越好,整個人類才會越來越繁榮。基於此,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希望世界和平,最少戰爭的。這也是
1933年3月,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使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從納粹上台到二戰爆發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可謂德國最繁榮的時代,可為什麼希特勒卻急於發動戰爭,偏偏要葬送掉這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格局歷來都是弱肉強食,大國吃小國,實力決定地位,落後就要挨打的典型。所以從基本觀點來看,國家強大,必然就會擴張,國家崛起,必然就要擴張。從近現代歷史來看,西方的強國都是如此,無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