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隨美國到討好阿拉伯國家,日本對中東國家的態度爲何會大變
Posted 石油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追隨美國到討好阿拉伯國家,日本對中東國家的態度爲何會大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追隨美國到討好阿拉伯國家,日本對中東國家的態度爲何會大變
中東在地理上距離日本十分遙遠,但是中東卻被日本政府高度重視。您可能會說了,當然嘛,因爲日本需要中東的石油。沒錯,但也不完全對。在二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儘管日本需要每天都從中東進口大量的石油,特別是隨着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作爲當時的世界工廠,日本成爲了中東石油最主要的買家之一,中東每年近五分之一的原油都出口給了日本;同時日本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1970年,在日本的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佔到了80%,而其中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又高達87%。所有有人說日本戰後的經濟奇蹟是建立在中東石油的基礎上的,日本經濟奇蹟可以稱爲石油奇蹟。然而,儘管日本高度依賴中東石油進口,但當時的日本與中東產油國之間卻僅僅是個買賣的關係,你給錢,我賣油,貨款兩清互不相欠。在那個時候,中東並不在日本外交政策的關注重點之中。
事情真的起了變化是在1973年。在那一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因爲不滿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國家拿起自己的石油做武器,對西方國家發起了石油禁運,從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在政治上追隨美國,沒有獨立中東政策的日本,自然也成爲了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的打擊對象。當時阿拉伯石油輸出國除了大幅度提高油價外,還把石油出口對象劃分爲“敵對、中立和友好”三類,美國和荷蘭被列爲敵對,完全禁止出口,而日本被認爲雖然表面上中立,實則追隨美國,所以被限制石油出口。
石油的短缺和國際油價的暴漲,第一次讓日本人嚐到了石油帶來的苦頭,給日本經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是原材料價格升高導致物價飛漲,1974年的批發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比1973年上漲了31.4%和24.5%,這個漲幅是西方國家中最高的。物價猛漲的同時,企業的開工率在下降,失業率激增,企業的生產成本上漲讓日本的國際收支平衡嚴重惡化。1972年日本的國際收支是盈餘66億,到危機後的1974年一下子變成了赤字44億。1972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率是10%,1973年直接降到了零。所以,當時的日本輿論驚呼,持續了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奇蹟一夜間就消失了。
這次危機深深地驚醒了日本社會,讓他們意識到看似強大的日本是如此的脆弱。這次危機讓日本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中東政策。1973年以前,日本的中東政策就是追隨美國,聽從美國人的指揮棒,但是會溫和一點,不會直接衝在支持以色列的第一線,在需要政治表態的時候儘可能和稀泥,打馬虎眼。危機之後日本政府反思了自己的中東政策,認爲自己錯誤的估計了自身的處境,讓自己陷入了被動。
1973年以後的日本,在對待中東國家的態度上出現了個大轉彎。從前每逢中東爆發衝突,日本的立場就是不痛不癢、不偏不倚的聲明“我國希望戰火能儘早停止,我國希望以1967年安理會的242號決議爲基礎,實現地區公正和永久的和平。”這種話等於廢話,中東戰爭都打了四場了,這個決議能得到落實還用得着打仗嗎?這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這條路走不通了,阿拉伯國家不再接受打馬虎眼,逼着日本表態,不允許再表面中立,實際站在美國陣營支持以色列。經過一番反思,一貫滑頭的日本政府不得不痛下決心,開始重視搞好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積極向阿拉伯國家釋放“善意”:首先就是不惜忤逆美國的意志,對巴勒斯坦建國進行政治支持,同時向阿拉伯國家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
這樣做雖然緩和了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但其實只是從置身事外的中立變成了花錢討好,日本在中東地區仍然沒有什麼話語權。對於這種狀態,日本輿論用“乞油時代”來形容。“乞油”這個用詞很生動:花錢乞求中東國家別斷了自己的石油供應。除了每年都要給阿拉伯國家提供鉅額的ODA貸款,每逢出事兒還要出錢買單,1990年的海灣戰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出兵,日本買單,但是這筆130億美元的支票刷得同樣沒啥存在感,海灣戰爭之後日本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仍然微乎其微,只有人記住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橫掃伊拉克,解放科威特,根本沒人記得還有日本這個最大的金主。
因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如何結束“乞油時代”,真正擺脫在中東的外交被動,建立屬於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就成了擺在大國意識逐漸覺醒的日本人面前的核心課題。
相关参考
美國這個國家對於我們來說,是熟悉的,同時又是很陌生的,因為他們經常標榜著自己是世界和平維護者,然後肆意的去干擾很多國家的事情。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他們所做展現出來的態度,又讓我們很懷疑,這個國家的制
历史军事 菲律賓帶頭向霸權說不,東盟各國紛紛響應,美國開始擔心了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盟友遍布世界,即便在東南亞,也不乏很多追隨者。不過近年來,由於美國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引起了很多國家的反感,而美國強硬的態度,也使得一些盟友和他漸行漸遠,其中就包括菲律賓。隨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個國家的防禦系統都在得到提升,所以研究出強大的武器至關重要,而核武器在各個方面都能滿足超級武器的條件,亦因此備受武器大國的喜愛。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出核武器的國家是美國,自1942年美國
历史军事 富得流油的國家,國土面積不到1.2萬公里,人居收入卻比美國還高
現在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強國,也是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世界上的科技和軍事實力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但是要是談到有錢,美國和很多中東國家都差遠了。中東就有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國土面積不到1.2萬公里,人
历史军事 中國子彈產量巨大,每年造2億顆,美國消化一部分剩下的怎麼處理
眾所周知,戰爭是非常無情的,二戰爆發後,世界上多個國家都陷入了深淵。作為財大氣粗的代表國家,美國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減小本國損失,各個國家都不願意看到戰爭再發生。相比仍在受到戰亂影響的中東國家,中
第一衝鋒號作者:鎚子最近幾年,隨著美國在中東攪局的力度越來越大,很多中東國家與美國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尤其是伊朗更一直被美國在國際上打壓,而且經濟制裁和軍事打壓更是一波接著一波。甚至美國還霸道的警告世
此人自封爲“神”,有一大批追隨者,組建一支軍隊,差點建立國家
早期的歐洲不同於我們古代中國,他們的權力中心一直在王室和宗教之中徘徊,但是隨着人們對宗教信仰的不斷崇拜,教皇在國家的權力慢慢大於國王,甚至到後來,國王竟然要依附教皇來統治人民,國家真正的權利集中在了教
历史军事 以色列歸還了面積大的西奈半島,為何拒不歸還面積小的戈蘭高地
自從以色列建國後,中東就淪為了第二個巴爾幹。長期戰亂不息,幾乎每個中東國家,都被捲入過戰爭。從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始,光是以色列和周邊阿拉伯國家之間,就來來回回打了好幾次。不過,每次結果都是以色列完勝。特
历史军事 最值得警惕的南海國家,野心和日本一樣大,還想抱美國大腿
在亞洲有很多實力不大野心卻不小的國家,比如日本,而繼日本外,亞洲還有一個最值得警惕的南海國家,它就是越南,這個國家的野心和日本一樣大,幾乎想把整個南海都納入自己麾下,不僅如此該國還想抱美國大腿,企圖借
历史秘闻 此人自封爲“神”,有一大批追隨者,組建一支軍隊,差點建立國家
早期的歐洲不同於我們古代中國,他們的權力中心一直在王室和宗教之中徘徊,但是隨着人們對宗教信仰的不斷崇拜,教皇在國家的權力慢慢大於國王,甚至到後來,國王竟然要依附教皇來統治人民,國家真正的權利集中在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