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姓劉也不姓李,人口不足3萬卻出了15位皇帝

Posted 家族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姓劉也不姓李,人口不足3萬卻出了15位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姓劉也不姓李,人口不足3萬卻出了15位皇帝

在中國,姓氏的源遠流長;它代表一個家族一份血緣。因爲同氏之人的血緣過於接近,不利於繁衍。

“姓”這個字,左爲女,右爲生;充分表明了中國姓氏的來源是和舊時母系社會有着很大的關聯,在後來進入父系社會後姓氏慢慢得以健全。在《帝王世紀》中記錄了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伏羲氏,風姓也。

一說到姓氏,我們總是能想到百家姓;其中就有我們最能朗朗上口:“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說到中國的姓氏,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李姓、王姓、張姓、劉姓等這一些人口大姓,這些姓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姓氏。

在中國的整個姓氏體系中,有的姓氏人口特別多、有的姓氏特別少;例如一句諺語:“張王李趙,遍地劉”。而周姓也是由元朝至今的十大姓氏之一。在這些百家姓之中,除了靠在百家姓前面的姓氏,其他的姓氏我們就不能做到朗朗上口了,這其中也與各姓氏人口的有折一定的關係。

在中國姓氏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其他國家,如日、韓國家在古時候只有貴族才配有姓氏,尋常的百姓只有個稱呼。在中國一共有一萬多個姓氏,在歷史記錄中出過皇帝的僅有50多個;其中一個姓氏在古代出了15位皇帝,而人口卻不足三萬。

一、司馬姓的起源

司馬,是中國姓氏之一,也是我們所說的複姓。在西晉、東晉時期司馬一姓爲國姓。

這一姓氏最早源於西周,那時司馬並非姓氏而是官職的稱謂;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立子比爲王,公子子皙爲令尹,棄疾爲司馬”。

殷商時期,司徒、司空、司土、司寇與六卿稱爲五官,主要是掌管當時的軍政和軍賦;在西周時期,“司馬”一職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國家的軍事和行政部門的首腦,日常的工作主要就是負責管理:軍賦、組織軍訓、執行軍法,後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出現了大司馬一詞,並把大司馬作爲大將軍的加號。

隨着歷史的進程,司馬這一姓氏到了後期慢慢的才演變爲姓氏,並與司空、司徒並稱“三司”。

二、人口不足三萬的姓氏——出了15個皇帝

說到司馬這個姓氏,就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中的一個朝代——晉朝。在三國時期司馬家族的人是能文能武、人才輩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司馬懿的家族。三國末期,司馬懿家族逐漸顯露光芒,掌握了魏國的政權。

熟讀歷史的朋友對司馬懿應該不會陌生,司馬懿不僅有勇有謀做事還非常的果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有大局觀;而司馬家族能逐漸的走向帝位,也正是因爲司馬懿。雖然掌握大權的司馬懿在生前並未稱帝,但是朝中的軍政決定大權均在司馬懿手上。司馬懿的聰明才智也讓他每次都逢凶化吉,更是讓司馬家族的勢力慢慢的生根發芽。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出自三國末期,司馬昭是曹魏時期的朝堂重臣,其父就是前面提到的司馬懿。司馬昭繼司馬懿之後繼續擴張司馬家的勢力,當時的司馬家權傾朝野無人能及。魏帝曹髦不甘受制於司馬昭,便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司馬昭的野心,並且率領忠於自己的人討伐司馬昭,但是卻被其黨羽殺死。這件事絲毫沒有影響到司馬昭的地位,後來司馬昭還被封爲晉王;由此可見當時司馬昭的地位,雖不是帝王但如同帝王。

司馬炎爲司馬昭的長子,在司馬昭中風病死之後繼承父親的職位掌握軍政大權。司馬炎接任國相沒多久,便逼曹奐退位創立了西晉。

司馬炎繼位後,爲了鞏固政權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政治制度上延續曹魏制度,但是卻有創新之舉,這些舉措也影響了後來的西晉一代。但是滅吳之後的司馬炎開始倦怠朝政,並荒淫無度在55歲的時候就駕崩了。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司馬衷繼位。但是這位繼位的皇帝魯愚遲鈍,沒有駕馭政權的能力。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正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因這位帝王能力有限當時的局勢十分的動盪險惡。

西晉滅亡之後,司馬睿重建晉廷,登基爲晉元帝,創建東晉。東晉建立之後,皇權也因門閥士族的原因受到壓制。尤其是當時琅邪王氏跟皇室的力量不分上下,“王與馬,共天下“這是一句在當時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裏面的王指的便是王羲之的家族琅琊王氏,而馬就是司馬家族。

三、隨着時代變遷,姓氏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晉朝雖然只有200餘年的歷史,但是從司馬炎到司馬德文,出現在廟號的皇帝卻有15個;但是晉朝也是皇權最不強的一個王朝。

晉朝在歷史上對於中國的貢獻少之又少,並且在當時可謂是內憂外患,不僅要面臨外敵入侵,還要面對國內閥門士族的制約。所以司馬家族人口很少,也很難擴散,隨着晉朝的滅亡,貴族爲了不被迫害很多都改了姓氏。

雖然司馬一姓氏人少,但是傳說來源很多;曾有多個姓氏改姓司馬,例如:陳、田、姬、羋、子等。據說書法大師王羲之的一個長輩,爲了避禍也曾改姓爲司馬。而晉朝滅亡之後,部分司馬姓氏的人也將姓氏改爲:司、馬、同、馮、仝等。

在封建的舊社會姓氏往往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可是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歷史的變遷,姓氏它不再代表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任何姓氏裏面都有普通人,同時也會有傑出人物。

現如今的姓氏更像是一個代號,一個寫在戶口本上的代號。當今的社會是平等的社會,我們都是在爲這個社會而積極貢獻的人;無論你的姓氏在過去是皇族、普通人,對於今天來說都是一樣的!

文/枕貓

相关参考

中国最悲催的姓氏,出了15个皇帝,如今人口却不足3万

谈及中国的人口和姓氏话题,有一点非常关键,即:曾经建立王朝的姓氏,人口大部分都会出现膨胀。比如,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刘姓从小姓就变成了大姓,如今成为第四大姓;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李姓就迅速膨胀,如今成为第

中国一姓氏,人口不足三万,却出了15位皇帝,是你的姓吗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母系社会时期,故许多上古姓氏中都有“女”字,如姬、嬴、姜等姓。作为汉朝时期的国姓,刘姓是出皇帝最多的姓氏,大大小小共出现过近70位皇帝,比较著名的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历史秘闻 中国一姓氏,人口不足三万,却出了15位皇帝,是你的姓吗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母系社会时期,故许多上古姓氏中都有“女”字,如姬、嬴、姜等姓。作为汉朝时期的国姓,刘姓是出皇帝最多的姓氏,大大小小共出现过近70位皇帝,比较著名的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历史秘闻 人口不足3万人,却出现了15位 ”皇帝”

史上最牛的「”姓氏”!人口不足3万人,却出现了15位「”皇帝”!你知道中国有多少姓氏吗?可能都知道百家姓,就以为中国真的是有一百或者几百个姓氏。其实中国的姓氏远大于咱们了解的那么少,足足有一千一百多个

为什么西施不姓西孟姜女不姓孟 千古误解

西施和孟姜女都是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但若问“西施、孟姜女姓什么”,恐怕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其实,西施并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

为什么西施不姓西孟姜女不姓孟 千古误解

西施和孟姜女都是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但若问“西施、孟姜女姓什么”,恐怕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其实,西施并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

西施为什么不姓西孟姜女为什么不姓孟?

西施和孟姜女都是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但若问“西施、孟姜女姓什么”,恐怕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其实,西施并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

西施为什么不姓西孟姜女为什么不姓孟?

西施和孟姜女都是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但若问“西施、孟姜女姓什么”,恐怕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施姓西,孟姜女姓孟。”其实,西施并不姓“西”。孟姜女也不姓孟,而是姓姜。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

为什么最后胜出的还是他? 揭秘柴荣又不姓郭

五代十国中五代最后一朝代是后周,总共有三位皇帝分别是后周世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恭帝柴宗训,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至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享国10年。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

12个历史趣味冷知识,曹操其实并不姓曹

1.曹操不姓曹,人家本姓是夏侯。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嵩本为夏侯惇之叔父。2.关羽从来没有使用过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在北宋才出现。那么关羽用的是什么兵器?答案是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