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人,曹操李世民推崇,現有三十萬後人在異國,當了國家領袖

Posted 文化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中國人,曹操李世民推崇,現有三十萬後人在異國,當了國家領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國人,曹操李世民推崇,現有三十萬後人在異國,當了國家領袖

東亞一帶自古受到中國的影響其實不僅僅是在於各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尊崇中國爲宗主國,更有一部分原因很多中國人的後裔其實早已經融入到各國當地的文化當中,使得中國文化和元素更好地成爲當地文明的一部分。

這些國家裏面受到影響最深的當然是離中國最近的國家,因爲古代不用護照簽證,兩國之間居民由於戰亂等原因相互遷徙而成爲對方國家的人非常常見,比如說朝鮮半島和中國之間就有這種親緣關係。

在朝鮮半島建國的中國人就有不少,朝鮮半島的一部分還曾隸屬過中國政權,而且在朝鮮半島的歷史上也曾經一度使用中國的漢字,官員們講漢語。

現在很多韓國人認爲中國東北是韓國的,孔子、屈原等都是韓國的,實在讓人覺得忍俊不禁,不知道他們從何處得來的結論,與之相反,其實有不少韓國人的祖宗就是中國人。

比如韓國有一個姓氏在韓國約有30萬人口,這些人都姓盧,他們都是范陽盧氏的後代。這個范陽盧氏要往上推到東漢末年的時候,當時有一位漢朝名臣叫做盧植。

盧植出生在河北涿州,家族門第顯赫,世代有人在朝爲官。盧植在漢朝時期的命運很顯然,以後是要做官的。

盧植確實也是做官的料,從小他就是一個高智商、會讀書的人,而且爲人正直,盧植的老師都是太尉、大儒馬融這樣的人物,因此後天環境也造就了盧植的精英人生。不過盧植所處的時代正直東漢腐敗至暗的時期。

漢靈帝在位時,外戚竇武因爲擁護漢靈帝有功,而受到漢靈帝的寵愛,使得竇武在朝中大權在握,竇武光鮮一時,可是德不配位,盧植看到這種情形,好心提醒竇武不要妄自尊大,因爲接受高官厚祿,意味着要有相應的能力。

竇武聽到盧植的建議,不但沒有虛心接受,反而覺得盧植在危言聳聽,還不忘羞辱盧植一番。在政治上權力過大還不謙虛謹慎,往往會樹立更多的政敵,不久之後竇武遭到了宦官的迫害,最後招致了殺身之禍。

在這場政治鬥爭之中,盧植因爲有先見之明受到人們的關注,甚至爲自己贏得了錦繡的前程。在任職九江、廬江太守的時候,他顯示出了過人的政治才能,盧植實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愛戴,他還阻止戰亂、穩定社會,這也使盧植遠近聞名。

盧植生在一個亂世,當時的東漢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農民起義、羣雄四起,使得任何一個官府當職的人都面臨着困境,盧植也在平息叛亂之中遭遇了黃巾軍,漢靈帝重用盧植,讓他在翼州打擊起義的軍隊,當時盧植任北中郎將。

盧植在對戰張角的戰鬥中克敵制勝,起義軍退守廣宗縣,不過這也逃不過盧植的圍剿,很快盧植就包圍了起義軍所在之地,起義軍在漢朝軍隊的圍攻之下岌岌可危。

可是正當戰鬥進行的關鍵時刻,盧植受到了一個名叫左豐的人的陷害,因此盧植被罷免,盧植被陷害的原因只是不願意賄賂左豐。

盧植的正直品性後來還發揮在了董卓的身上,因爲想要謀朝篡權,董卓遭到盧植的反對,因此盧植又受到董卓的迫害,險些丟了性命,不過盧植丟官保住性命之後,就隱居了起來。盧植還受到過劉備、袁紹、曹操、李世民、宋真宗等人的推崇,也就是盧植真正做到了流芳百世。

盧植的後人當中也是人才輩出,是真正的名門望族,子子孫孫都是歷朝歷代的官員、才子佳人,比如盧照齡、盧綸。

范陽盧氏和和韓國盧氏的關係來源於唐朝末年時期,因爲戰爭的影響,盧家後人的一部分遷移到朝鮮半島,成爲今韓國30萬盧姓人的祖先。

直到今天盧氏後人還是生生不息,他們當中出了很多韓國名人,甚至還當上了韓國總統,比如盧泰愚和盧鉉武。雖然中韓兩國現在文化上面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始終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兩個民族,實在應該共同攜手創造美好亞洲。

【參考資料:《三國志》、《新唐書》等】

相关参考

81歲死在異國他鄉,7年後,她的作品運回中國,今一幅畫價值千萬

1977年,81歲的潘玉良帶着自己對祖國無限的牽掛死在了巴黎,她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好友,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好自己的遺作,她死後,好友將她的作品放在了巴黎大使館,這一放,就是7年,直到1984年,潘玉良的作

81歲死在異國他鄉,7年後,她的作品運回中國,今一幅畫價值千萬

1977年,81歲的潘玉良帶着自己對祖國無限的牽掛死在了巴黎,她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好友,一定要好好地保護好自己的遺作,她死後,好友將她的作品放在了巴黎大使館,這一放,就是7年,直到1984年,潘玉良的作

摩托車開道,十萬人送行,最後一圖是他的遺物

雷鋒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助人爲樂的標杆,在他22年的人生當中,他用溫暖的笑容和堅定的意志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國人。他把理想信念融入到了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讓人爲之動容。圖爲少年時期的照

因猜忌而死,卻有三十六計流傳後世

《三十六計》這本書很多人小時候就看過,這本書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而當時第一個總結提出三十六計的就是當時劉宋時期第一名將——檀道濟。東晉末年到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不斷,很多底層小人物只能通過入伍來

號稱專殺洋人的義和團,怎麼最後殺得最多的反而是中國人

如今世界局勢波譎雲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面對劇變的時事,很多人在網上干嘴仗。很多反對外國人在華特權的網友,被另一些網友貼上了「當代義和團」的標籤,「你這就是當代義和團,有本事你去

魯迅後人在哪

魯迅是上世紀前期文壇非常活躍的作家,也是我們最爲熟悉的作家之一,他感情上有兩段經歷,相比康有爲、郭沫若等人算是很少的了,同樣的他的後代也不多,只有一個兒子,好在孫子輩多了起來。魯迅一生共有兩位妻子,原

十萬瓷片,三十年研究,河南再現白瓷精品珍珠地

中新河南網鄭州12月10日電說起瓷器,大多民眾都能想到神後的鈞瓷,然而在河南登封一帶自古就有許多關於神前窯的傳說。神前窯,是傳說還是確有其地,如果有,它在哪兒?李景洲和他的藏品以登封為代表的中國北方窯

十萬瓷片,三十年研究,河南再現白瓷精品珍珠地

中新河南網鄭州12月10日電說起瓷器,大多民眾都能想到神後的鈞瓷,然而在河南登封一帶自古就有許多關於神前窯的傳說。神前窯,是傳說還是確有其地,如果有,它在哪兒?李景洲和他的藏品以登封為代表的中國北方窯

為什么很多外國人在秀自己的血統,而中國人卻很少提及血統

中國人,幾千年下來,說句不好聽的,誰家都不缺牛逼哄哄的祖宗,當過皇帝的有幾十號姓氏,出過宰相、太後的姓氏那就數不過來了,出過狀元、省長、王爺的都得靠邊站。往近里說,回家問問家里老人,有家譜的翻翻家譜,

為什么很多外國人在秀自己的血統,而中國人卻很少提及血統

中國人,幾千年下來,說句不好聽的,誰家都不缺牛逼哄哄的祖宗,當過皇帝的有幾十號姓氏,出過宰相、太後的姓氏那就數不過來了,出過狀元、省長、王爺的都得靠邊站。往近里說,回家問問家里老人,有家譜的翻翻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