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爲何在世界範圍源遠流長

Posted 象棋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國際象棋爲何在世界範圍源遠流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國際象棋爲何在世界範圍源遠流長

 一、源遠流長

國際象棋發祥地一般認爲是印度,也有人認爲是中國。但假如我們籠統地說起源於亞洲文明古國,那就不會有什麼爭議了。

國際象棋以貿易、戰爭、宗教、外交等不同渠道從東方向西方傳播,它的路線大致是:印度—伊朗(波斯)—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伊朗的歷史文獻中,關於國際象棋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中波斯卡爾那馬克時代(約公元590—620年),據說是印度外交官們把這種棋戲帶過去的。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征服了伊朗,並從那裏學到了國際象棋,於是國際象棋很快就在阿拉伯的上流社會中得到流行。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國際象棋逐漸又被帶入歐洲。

到了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此後,國運與棋運的正比例關係也就更加清晰可見。

16至17世紀,在國際棋壇佔主導地位的是意大利浪漫主義棋派,當時意大利開局風靡一時,這與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搖籃不無關係。

18至19世紀前半葉,英國和法國棋手相繼從世界棋壇崛起。英國工業革命後經濟起飛,引人關注的是英國嘉士頓出版《國際象棋》一書後,英國棋風大盛。法國執掌棋壇牛耳則是在拿破崙稱帝前後。此後,英國式開局、法蘭西防禦開始流行。

19世紀後半葉,德國和美國逐步強大,棋藝也隨之在世界領先。1851年,國際象棋史上第一次國際循環賽舉行,德國數學教師安德森摘得桂冠。之後,德國哲學博士拉斯克從1894年至1921年共保持了27年的世界棋王稱號。

在革命導師列寧和斯大林的大力倡導下,前蘇聯自20世紀中期,成爲世界棋壇“超級大國”。之後40多年,前蘇聯棋手所向披靡,幾乎獨霸棋壇。國際象棋在前蘇聯就像對國防強大、科技發達一樣引以爲豪。然而在前蘇聯解體後,一向被視爲“國棋”的國際象棋運動也不免蒙受損失。

1991年,穩坐世界冠軍“皇后”寶座13年的前蘇聯棋手奇布爾達尼澤失冕於中國年輕棋手謝軍,原因之一就是後方不穩,失去了堅強後盾。

近年來,除歐洲傳統強國以外,由於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印度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的棋藝水平突飛猛進,尤其在女子領域,中國已經擁有四位世界棋後,整體實力已佔據領先地位。

 二、入門知識

國際象棋是模仿兩軍對壘的一種智力遊戲。

國際象棋的棋盤相當於兩軍對壘的戰場,呈正方形,由64個黑白相間的方格組成,棋子就在這些格子裏行走。國際象棋的棋子分深和淺兩種顏色,淺色的叫白棋,深色的叫黑棋。每方由16枚棋子組成,分別是八個兵、一個王(皇帝)、一個後(皇后)、兩個象(主教)、兩個馬(騎士)和兩個車(城堡)。每方的六個兵種各有不同的走法,如車走直線、象走斜線,後的走法相當於車和象的組合(因而威力最大),王的走法與後相同但每次只能走一格(走不遠,俗稱“腿短”),馬走“日”(但不蹩腿),兵的走法是直走斜吃、不能後退,但衝鋒至底線可以升變爲除王和兵之外的其它棋子。

國際象棋的遊戲結果分勝、負、和棋三種。交戰雙方誰先把對方的王捉住(也就是將死)就算誰贏,誰也不能夠將死對方的王就算和棋。因此,可以說雙方所有棋子的任務或者說下棋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王同時進攻對方的王,當然也包括進攻對方保護王的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際象棋是一種有關進攻與防守的戰略遊戲。交戰過程中,一盤棋大致可分爲開局、中局和殘局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作戰特點。國際象棋的開局非常豐富,中、殘局戰法變化多端妙趣橫生,使得愛好者在鬥智鬥勇的遊戲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三、組織體系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際象棋於1957年被列爲國家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1962年全國象棋協會成立,國際象棋協會隸屬於象棋協會。1986年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正式成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羣衆體育社團。全國各地的國際象棋活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所屬棋院和棋牌運動管理中心組織。此外,各地民間國際象棋俱樂部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成爲社會辦體育、推動國際象棋普及的強大力量。

四、世界版圖

國際棋聯

國際象棋的世界性組織國際象棋聯合會簡稱國際棋聯(FIDE),成立於1924年,目前擁有171個成員國(地區)。國際棋聯於1999年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爲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成爲奧林匹克運動大家庭中的成員之一,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國際棋聯同時也是國際智力運動聯盟(IMSA)的重要成員。

國際棋聯主辦的大型世界性比賽,有每兩年一屆的奧林匹克團體賽、男女世界團體錦標賽、男女世界冠軍錦標賽(又稱世界棋王棋後爭霸賽)、男子世界盃賽、男女世界青年錦標賽、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等。

此外,還有世界16歲以下少年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大學生比賽和世界學校錦標賽等。

國際象棋大滿貫協會

 國際象棋大滿貫協會是一個把傳統和新型超級大賽貫穿起來,形成世界最高級的系列大獎賽,從而吸引更多贊助商支持以及社會關注的全新的競賽組織。所包括的超級大賽有:荷蘭維克安澤、西班牙利納雷斯、保加利亞索菲亞、羅馬尼亞和中國南京共五個大獎賽。最後,在西班牙畢爾巴鄂進行總決賽。

中國南京2008年首次成功舉辦超級大獎賽,並被國際象棋大滿貫協會批准爲大滿貫賽事的一個組成部分。

2009年褚波當選爲國際象棋大滿貫協會副主席。南京大滿貫超級賽組委會祕書長、南京市浦口區宣傳部部長董偉當選爲國際象棋大滿貫協會理事。

 亞洲國際象棋聯合會

亞洲國際象棋聯合會成立於1974年,總部設在阿聯酋。亞棋聯目前共有44個會員國和地區。亞棋聯主辦的比賽有每年一度的亞洲團體錦標賽和亞洲個人錦標賽,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和亞洲學校錦標賽等。

2010年中國國際象棋協會主席褚波當選爲中國獨立區主席及亞洲國際象棋聯合會執委。2010年中國國際象棋協會祕書長葉江川被選舉爲亞洲國際象棋聯合會執委、亞洲國際象棋聯合會教練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象棋協會副祕書長田紅衛當選爲亞洲國際象棋競賽委員會委員。

五、園圃育苗

1993年首屆全國國際象棋“李成智杯”青少年兒童冠軍賽只有180人參加,而到了2010年比賽人數已經增加到1200多人。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各地教育部門和社會有識之士認識到國際象棋獨特的教育功能,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國際象棋活動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目前,僅國家級傳統國際象棋學校就有84所、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課題國際象棋項目實驗學校和幼兒園有上百所,省市一級的國際象棋特色學校和幼兒園則不計其數。2008年全國中小學生體協棋類分會正式成立,預示着全國中小學校國際象棋運動有了龍頭,學校的國際象棋運動將會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

 國際象棋每年一度的全國小學生比賽、全國中學生比賽和全國大學生比賽人數也在逐年上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招收國際象棋特長生,除北大、清華以外,目前國內擁有高水平國際象棋運動隊和招收國際象棋特長生的高校還有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南開大學、廣東暨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河北體育大學等。

2006年北大、清華大學生國際象棋對抗賽。2007年北京定福莊四小國際象棋節。

  六、光輝歷程

1957年,國家體委正式把國際象棋列爲全國比賽項目。

1975年,中國國際象棋運動加入國際棋聯。

1978年,中國國際象棋隊首次參加世界奧林匹克團體賽。

1982年,劉適蘭打入世界女子8強,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女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1986年,組建國家集訓隊,劉文哲任總教練。

1990年,葉榮光獲得國內首個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1991年,謝軍首獲女子世界錦標賽冠軍,之後又於1993、1999和2002年分獲世界棋後桂冠。

1998年,中國女隊首次獲得奧林匹克團體冠軍,之後又於2000、2002、2004年連續獲得奧賽冠軍,成就四連冠的輝煌業績。

2000年,許昱華獲得世界盃女子冠軍,2002年成功衛冕。

2001年,諸宸獲得世界錦標賽女子冠軍。

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成立國際象棋國家隊,葉江川從2000年起至今任國家隊總教練。

2005年,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正式推出國際象棋全國聯賽(甲乙級),標誌着國際象棋正式走向市場化發展方向。

2005和2006年,中國男隊獲得第六屆世界團體錦標賽亞軍和第36屆奧林匹克團體賽亞軍,證明了中國男子棋手已經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2006年,許昱華繼謝軍、諸宸之後,獲得世界錦標賽女子冠軍,成爲第三位獲得世界棋後的中國棋手。

2007年,卜祥志獲得世界蒙目棋賽冠軍。

2007年,中國女隊獲得首屆世界團體錦標賽冠軍。

2007年,在亞洲室內運動會上,中國國際象棋隊獲得三枚金牌。

2008年,年僅14歲的侯逸凡獲得世界個人錦標賽亞軍。

2008年,在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上,中國國際象棋隊獲得4金3銀2銅,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

2009年,中國女隊成功衛冕世界團體錦標賽冠軍。

2010年,在廣州亞運會上,中國國際象棋隊獲得三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侯逸凡獲得女子個人冠軍,實現了我國棋類項目在亞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

2010年,在土耳其舉行的世界女子國際象棋錦標賽上,中國棋手包攬前三名。侯逸凡獲得世錦賽冠軍,成爲我國繼謝軍、諸宸和許昱華之後的第四位世界棋後,同時創造了最年輕世界冠軍的歷史紀錄。

與此同時,國際象棋在中國的普及也迅猛發展,目前已近40000人擁有中國國際象棋協會頒發的業餘等級證書。全國上千所學校和不計其數的幼兒園都在大力開展國際象棋活動。

啓智國象公衆號

相关参考

《朱子家訓》全文及解讀 為人處世方法精髓 中華魁寶 淵遠流長

一、《朱子家訓》及作者簡介《朱子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簡稱《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崑山現有柏廬小學),江蘇省崑山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

沉睡萬年的海底圍牆

大海中埋藏着很多神祕歷史和傳說,源遠流長。1968年,羅伯特·費羅和米歇爾·格蘭門裏兩位美國作家駕船經過比密裏島北岸0.25海里處,發現了海底中一些巨大的石頭。這些石頭每塊約有6米長、3米寬、0.6米

夏朝之前的虞朝真的存在嗎

中古歷史源遠流長,我們每個人所熟知的朝代,就如我們從小爛熟於胸的朝代歌一樣,其大多以夏朝為起點,然而在各種史料,尤其是先秦古籍中,卻出現了一個少有人知的「虞朝」。那麼,「虞朝」真的存在嗎?它真的是一個

為什么黃金只用於儲備而不用於市場流通

貨幣(就是錢)作為一種生活必須物品,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近現代的金融、貨幣體系從本質上來講是誕生於西歐的,歐洲的貨幣體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非常強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至今仍然存在於全世界的

為什么黃金只用於儲備而不用於市場流通

貨幣(就是錢)作為一種生活必須物品,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近現代的金融、貨幣體系從本質上來講是誕生於西歐的,歐洲的貨幣體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非常強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至今仍然存在於全世界的

中國酒鬼分七品,你做哪一品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喝酒這件事兒就從未斷過。古有衆多文人騷客因酒而成名,也有很多人因酒而誤事。由此,喝酒的酒鬼也分爲各個品級,愛喝酒的你屬於哪個品級呢?酒鬼第7品此類人是一幫蛀蟲。他們大多出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吃什麼

中華上下5000年,人類歷史也源遠流長,其中飲食文化更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一種。有一句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在老百姓眼中,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能把溫飽的事情解決了,其他的自然就是小事了。而現在的飲食文

為何蝗災常在乾旱時爆發,人們又是怎麼治理蝗災的

我們都知道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源遠流長。《詩經》中就有提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這裡的螣就是蝗蟲。在中國歷史上頻起蝗災,受災區大多集中於古時候的中原地區,就是現在的河北、河南、山東三

人們常說“東山再起”,“東山”究竟指哪座山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段小故事。或跌宕起伏、或含蓄優美、或扣人心弦。比如,成語“東山再起”,指的是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重新得勢。但“東山再起”裡的“東山”到底指的是

中國人爲什麼必須有家譜

家譜,被中國人丟了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曆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爲三大歷史文獻。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爲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