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做到《道德經》中這兩句話的人,都成了偉大的教育家

Posted 孟子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據說做到《道德經》中這兩句話的人,都成了偉大的教育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據說做到《道德經》中這兩句話的人,都成了偉大的教育家

有句話說,英雄所見略同,而事實上是,絕大多數生來平庸。就像古書中所講,是後來學習努力之後才有所成就的,他們只是“聞道則喜,勤而行之”的一批。毫無疑問,老子是古今三千年難得一見的聖人。聽懂他這兩句話多大人,基本都成了偉大的教育家。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教育就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就像大自然一樣,生養萬物,而不去強行干涉,春榮東枯,一切都按照萬物生養的規律,順其自然。這句話不但說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用在教育領域也是極好的。

我猜,如果老子教育自己的兒子,這個小子一定會成爲世界上最自由的孩子。老爸從來不會給你報補習班,也不會干涉你選專業,他會把你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所做的,只是幫你成爲最好的自己。

俄國也有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做蘇霍姆林斯基。這個睿智的教育實踐者說過一條更加浪漫、更加詩意的教育準則。他說,所謂的教育就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顆樹,用一顆心去喚醒另一顆心。

感覺就像是寫給學生的一首情詩。一棵樹要搖動另一棵樹,它要怎麼去做呢?難道是對着它唸經麼?當然不是,它首先得自己擺動身子,然後才能帶動它、搖動它。一顆心要怎樣喚醒另一顆心呢?講大道理是沒用的,首先你自己得做到,讓Ta從中找到樂趣,看到利益才會跟隨。

這都是行不言之教,用的是身教,而非言傳。

再看看歐美的教育,不管是快樂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大多提倡的是解放孩子的天性,開發學生的潛力,而不是強制性的灌輸和規劃,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定好的道路去走;讓學生按照自己設定好的教案去接受知識,考試的時候必須寫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孟母三遷與曾子殺豬

很難想象,一個滿嘴跑火車的父母能教養出一個誠實的孩子。事實證明,作爲儒家重要人物,孔門弟子曾子聽懂了老子的“不言之教”,並且以身作則,帶頭爲孩子做榜樣。

雖然他家裏並不富裕,殺了那頭豬就意味着到了年尾可能全家人都沒肉吃。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爲孩子磨刀霍霍,奔向了豬圈。因爲他答應過孩子,只要他做到了,就殺豬吃肉來慶祝。

事實上,不言之教不只包含“身教”,還要注重周圍環境的薰陶,因爲它是另一種潛移默化的身教。那是你最長時間浸淫的地方,一舉一動,一花一草,耳濡目染就會影響你。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作爲儒家第二出名的大儒孟子,他的小時候就深受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根據史料中的記載,孟子的母親,曾經爲了兒子三次搬家。第一次是在一個軍營的傍邊,結果沒幾天,士兵們各種不好的行爲習慣就開始影響小孟子了。抽菸喝酒燙頭都是小意思,什麼髒話分分鐘就上口。

於是孟母搬家了,這次的鄰居是個屠夫,他每天做的時候就是殺豬宰羊,然後大聲吆喝着賣肉。結果沒幾天,小孟子嘴裏出來的不是老師課堂上教的知識,而是學着殺豬的賣肉。

孟母再次搬家,終於找到了一個學區房。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學堂旁邊,每天都能聽到讀書聲,看到學子們學文習武的身影。孟子的母親終於放心了。

爲什麼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科學家研究發現,其實所謂的“遺傳病”大多數情況下是個僞命題。因爲99%的疾病不是因爲基因帶來的,而是因爲不健康的作息時間,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具有血緣關係的人之所以會得“家族病”,就是因爲他們之間的行爲習慣、飲食習慣、作息習性都太像了,相同或者相似的行爲,當然就會產生基本相同的結果。所以,遺傳病不是遺傳了病菌,引起了感染,而是“遺傳”了行爲習慣。

這就從側面說明,就連疾病都“無言的身教”教會的。

中國有句古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不是因爲它是老鼠,它就應該會打洞,而是因爲小老鼠整天能看到的就是老老鼠在打洞。

幾年前新聞還有關於各種“狼孩兒”的傳說,也就是說,即使你有了人類的基因,但是如果是狼養大的,整天跟狼待在一起,長大了就只能是一個“人形”的野狼而已。發出的聲音是狼叫,走路像狼在爬。

所以,不言的身教比苦口婆心強過百倍。凡是聽懂這句話並且執行到位的父母,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相关参考

《道德經》最厲害8種思維,讀完真的不一樣

CFIC導讀:只有利他的人,纔是無敵的。01對立統一的思維老子認爲,高下,美醜,前後,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

《道德經》這三句話,讓你領悟何爲“道”

《道德經》是宇宙天下第一奇書。有學者雲:“《道德經》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其包容博大,又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道一二。但能取一瓢飲,亦足以暢快胸懷!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取法地,就不能取

老實人不善言辭,則要記住這三句話就能左右逢源

如果要說一個人想要立足在社會上,最常用的技能無疑就是“說話之道”,都說與人交談是一門學問,無論是談生意還是找工作,就算是你去便利店買瓶水都要和店員說上兩句話,而會說話的人,在爲人處世上往往能更爲順利,

第二偉大的皇帝,被老婆欺負哭,說了一句經典

為什麼古時候大家都想做皇帝,因為自己做天下主宰,想幹嘛就幹嘛,想揍誰就揍誰,想娶多少老婆就娶多少老婆。但是,也有皇帝做的很窩囊的,比如晉孝武帝司馬曜,跟老婆吵兩句,被老婆活活給悶死了;還有晉惠帝司馬衷

若想知道一個人有無心機,牢記兩句話,教你看破天下人

曾國藩:若想知道一個人有無心機,牢記兩句話,教你看破天下人要說曾國藩,我們都知道在《家書》中記載着他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日常,而正是在這些事情中卻有着一些大道理在其中。畢竟有句話這樣說:少年不讀曾國藩,讀

向偉大的戰略對手學習

一個善於向敵手學習的國家在美國的諸多戰略傳統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善於向敵手學習,並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超越,最終達到讓對手無法企及的更高境界。“二戰”前,雖然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非常發達,但是美國陸軍卻

向偉大的戰略對手學習

一個善於向敵手學習的國家在美國的諸多戰略傳統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善於向敵手學習,並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超越,最終達到讓對手無法企及的更高境界。“二戰”前,雖然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非常發達,但是美國陸軍卻

春秋時期的十大智者

1老子: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2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

春秋時期的十大智者

1老子: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2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

俗語“臭屁一響,黃金萬兩”,人爲什麼會放屁,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話說:一屁千付藥;俗話又說:臭屁一響,黃金萬兩。屁真是一個既讓人尷尬,又讓人不得不做的事。這兩句俗話自然是有道理的,就好比現代人去醫院,醫生往往會問大小便怎麼樣,放不放屁,特別是術後病人,醫生查房第